刘惠芬
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渐提升,人们对于我国的医疗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肠杆菌自1885年被Escherich发现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当做是肠道内的正常菌群组成成分之一,而且一度认为大肠杆菌是非致病菌。但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因此,对大肠杆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得出了大肠杆菌的致病性种类。笔者在对大肠杆菌进行检验的时候,发现现有的检验方法有很多,其中常见的方法为一次离心法、二次离心法、离心一滤膜法、离心一双重滤膜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和检测效果各不相同。笔者从大肠杆菌的危害和所导致的疾病入手,对大肠杆菌检验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针对四种检验方法进行了逐一分析,得出四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各种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检验和分析后的结论正确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性的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作者:丁风琴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和防止发生医院感染针对措施。方法:以同一时间住院的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和住院期间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此批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出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解决和预防措施。结果: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如下:有着较长的住院时间,患者的年龄较大,患者进出医院房门次数过与频繁,本身患者的心功能低下,主治护理医师的任职资历较低,有较少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不到位,对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次数多,造成患者的本身免疫力开始降低。在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应当注意以上造成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因素。及时解决和采取预防措施,基本的加强护理服务意识,严把病患的护理工作,使病患房间时刻保持干净、整洁,有较好的休息环境,加强病患运动意识,多锻炼,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促近病患康复,从而减少病患住院时间,终降低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
作者:周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研究强化护理干预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ICU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一共有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ICU 气管插管的患者采取强化护理干预,可以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几率明显降低,使病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钟蕾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中药房实施中药质量规范管理后的625例中药治疗患者(实验组),与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未实施中药质量规范管理的625例中药治疗患者(对照组),观察分析实施前后中药房的药物调剂准确性、调换率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等。结果:通过分析后显示,药物调剂准确性及患者满意度对比,实验组均明显提高(p<0.05),且实验组药品调换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房管理中应用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具有显著的管理效果。
作者:孟全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正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肾衰竭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慢性肾衰竭疾病透析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梁凯铭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效果。方法:研究分析来自我中心院前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期间接诊抽取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40例未采用院前急救,观察组40例采用院前急救,分析不同干预后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0%,对照组为52.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疝、中枢性高热、气道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院前急救可以有效的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适用于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李海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患者治疗影响。方法:研究来自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牙体牙髓根管治疗患者,依据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分为欠充组、超充组、适充组各50例,分析不同填充后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欠充组82%、超充组78%、适充组98%,各组与适充组相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率上,欠充组24%、超充组40%、适充组8%,各组与适充组相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患者治疗影响较大,其中适充在治疗疗效与疼痛情况上要优于超充与欠充等操作,适用于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郭慧华;王秀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基层医院要加大对急腹症病患工作的重视力度,发挥临床经验和专业医学知识以及科学设施,根据病患的病状、病因、病情分析结果进行科学诊断、避免危险情况,明确哪些适用保守治疗,那些适用手术诊治,那些必须转院诊治、防止误诊情况出现,实施科学方案治疗,对于无法确诊的严重病患采取转送到上级医院进行深入检查诊治,为患者减少痛苦。
作者:张金成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感染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创建过程中患者护理满意度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人文关怀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23%)显著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19%),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中予以推广运用。
作者:梁福秀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血液运输过程中的冷链控制情况,探讨优化对策。方法采用TR__2E防湿智能温度测量记录仪和数字温度测量仪对随机抽取的血液运输过程中的四个血液运输箱中的血液冷链全过程的温度进行监测,对血库中这四个血液运输箱中血液储存的温度是否符合规定进行分析,统计血液运输中的冷链温度。结果在血液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血液、血浆的温度控制均和相关规定要求相符。结论血液冷链控制状况较为理想,为了更好地做好血液运输中冷链控制,今后还需要在脆弱、敏感环节加强改善,以为确保血液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王淑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小儿惊厥中的相关疗效以及治疗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的高热惊厥患儿94例,将这94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7例。对观察组的47例患者采用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高热惊厥的治疗,而对对照组的47例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护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疾病反复率以及相关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得到观察组的高热惊厥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的高热惊厥复发率要更低( P<0.05),而且通过对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调查以及满意度调查,也显示观察组的情况要比对照组好得多( 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具有疗效上的显著帮助,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以及患儿的治疗舒适程度,帮助家属了解相关的护理信息,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早日康复,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郭惠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中西医整脊疗法各有本源,中医常从经气盛衰的角度认识脊柱相关疾病,现代医学对整脊疗法的探索也在逐渐深入,从传统解剖学认识到力学平衡的运用,再到空间医学层面的探索,整脊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趋势,在临床运用方面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和极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陈珂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给予认知行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作用明显,能促进改善早期抑郁状态,提高远期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作者:聂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头部“个”字透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探索新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给以头部“个”字透刺法,对照组予口服药物。根据治疗前后震颤等临床症状、体征,依照震颤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震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P<0.05)。结论:头部“个”字透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孙刚源;肖丙龙;程为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本文就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未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前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后的手术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投诉率、纠纷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及纠纷率较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高(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熊昌玲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体检时间在2015年9月-2016年7月间;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分为A组、B组各50例;其中A组实施末梢血检测,B组接受静脉血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①血常规检查情况:B组常规指标(除中间细胞)较A组显著减低(P<0.05)。②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查结果:在3h、6h的血常规指标(除血小板)较即刻指标显著升高(P<0.05)。结论:静脉血检查较末梢血检查的效果更为确切,且可反复检验,但是因血液标本常受外部因素影响,应及时在3h内予以检测。
作者:张瑜珺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贫血的类型、贫血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法与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份—2016年9月份收治的12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65例,血小板减少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6例,其它类型4例;轻度贫血患者68例,中度贫血患者40例,重度贫血患者12例。结论: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病几率比较高,并且贫血类型多以缺铁性贫血以及中度贫血为主,临床中需加强研究,并给予正确的治疗,尽可能减少孕妇在分娩时带来的风险。
作者:李元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药学服务应注重与各学科领域的融合,拓展服务领域,把临床患者的需求作为根本,提供优质的临床药学服务,增强领域中的学科位置。临床药师必须直接参与病人的临床治疗,弥补临床医生药学方面的不足,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临床药学的核心是合理用药和量化管理;开展临床药学的重要条件是建立药学信息中心。
作者:赵冬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本组9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科室采取剖宫产方式分娩的产妇,将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含45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较之对照组显著较短,且该组产妇的72h 母乳喂养成率较之对照组显著较高,两组产妇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48h泌乳充足率较之对照组显著较高,两组产妇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提高产妇的48h泌乳充足率,对于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魏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8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1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负性心理轻于对照组,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夏莹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