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艳
目的:对两种不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效果开展比较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接收救治的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依据不同术式治疗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50例予以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50例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经治疗后对两组手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系列手术情况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相比对照组12.0%明显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效果相较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更优,具备临床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朱增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总结护理干预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总计80例。按照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将80例胃癌患者分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以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加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中应广泛应用。
作者:李秀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细节化服务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研究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60例门诊输液室患者,依据不同护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细节化服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患者疼痛感、焦虑等评分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8.75%,对照组为7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服务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疼痛感与焦虑不适,提升护理满意度,适用于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龙誉婧;笪斐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随机分成对照组(采取常规心内科护理模式)与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模式),20例/组。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更佳(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应用在老年心内科患者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朱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相关的探讨与研究,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结果经过相关的检查,由菌痢造成的腹泻的患儿占17.3%,因为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腹泻的患儿占79.8%,因为别的原因造成的腹泄的患儿占2.8%。将男女患者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的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不足6个月的婴幼儿和6个月—3岁的患儿,与3—6岁的患儿,他们之间进行轮状病毒阳性率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造成婴幼儿发生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中比较多发,我们要及时、有效的进行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作者:顾科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研究ICU 重症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ICU重症患者一共有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对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之前,两组病人的SDS、SAS以及睡眠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以后,两组病人的 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IUC 重症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使不良情绪得以消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廖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探讨给予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简单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应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则在观察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内固定结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二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会明显的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增强患者的骨密度,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郭振华;南晓刚;朱化隆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接收的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舒适组则加强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舒适组病人的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经统计 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在治疗同时加强舒适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缩短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滑雪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乡镇卫生院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对症护理干预,随访18个月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数值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乡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毕冬青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情况、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能力评定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能力评定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能力评定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钱霞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至我院就诊的64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均占据32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与心理功能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慢阻肺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张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调查门诊护理投诉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到的100例护理投诉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借用统计学软件归纳分析这些护理投诉事件出现的原因,并根据原因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造成门诊护理投诉事件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因素(62%)、病人因素(21%)、社会因素(8%)、医院管理因素(9%)等。结论:门诊护理投诉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质量改进,有利于提升门诊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投诉发生。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和防止发生医院感染针对措施。方法:以同一时间住院的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和住院期间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此批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出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解决和预防措施。结果: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如下:有着较长的住院时间,患者的年龄较大,患者进出医院房门次数过与频繁,本身患者的心功能低下,主治护理医师的任职资历较低,有较少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不到位,对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次数多,造成患者的本身免疫力开始降低。在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应当注意以上造成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因素。及时解决和采取预防措施,基本的加强护理服务意识,严把病患的护理工作,使病患房间时刻保持干净、整洁,有较好的休息环境,加强病患运动意识,多锻炼,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促近病患康复,从而减少病患住院时间,终降低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
作者:周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护理工作模式发生转变,护理工作已逐步体现出极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特征。探讨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现将国内外关于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艳明;梁真真;高玲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基层医院要加大对急腹症病患工作的重视力度,发挥临床经验和专业医学知识以及科学设施,根据病患的病状、病因、病情分析结果进行科学诊断、避免危险情况,明确哪些适用保守治疗,那些适用手术诊治,那些必须转院诊治、防止误诊情况出现,实施科学方案治疗,对于无法确诊的严重病患采取转送到上级医院进行深入检查诊治,为患者减少痛苦。
作者:张金成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牙髓血管再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来自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期间的恒牙感染年轻患者8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尖诱导形成术治疗,观察组运用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疗效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程度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牙髓血管再生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治疗效果与舒适度更好。
作者:王磊;杨立斌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肝病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具体措施。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结果:个性化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本,强调将促进患者健康为护理中心,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这是一种社会进步而引发的护理方式的改革。
作者:陈黎娇;李茹;张妮;王晓婷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不同超声方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病理诊断下良性病灶68个,恶性病灶32个。均实施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以及常规超声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诊断符合率。结果两种诊断方式下,TI-RADS分级均多为3级,其次为4级;对照组3级与4级占比分别为36%、24%;观察组3级与4级占比分别为48%、29%。结论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可良好鉴别良性及恶性结节,具有诊断推广价值。
作者:吴垠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遮背手术衣系带缝制改革后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遮背手术衣系带缝制分2种,对照组为传统手术衣系带缝制方法,即颈部、背部、腰部的两侧都采用带子的缝制方法。实验组为手术衣系带改革一组,即颈部、背部、腰部分别将手术衣的左侧系带改革为环形的系带,右侧对应部位系带较传统系带缩短的制作方法。将2组手术衣选用100件,用于手术使用及使用后常规清洗。观察2组手术衣从实践中使用的可操作性及手术衣的使用寿命。结果从实践的可操作性上比较,改革后手术衣和传统手术衣没有太明显的优势,但是通过对照比较,改革后的手术衣因为一侧改为环形系带,另一侧带子也因系带缩短,这样在洗涤过程中带子较少发生缠绕,故较少发生传统手术衣洗涤时因系带缠绕,而造成的手术衣系带处破损影响手术衣的使用寿命。结论遮背手术衣本次缝制改革方法,减少手术衣的系带部位因洗涤造成的破损,增加了手术衣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约了手术的成本,故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会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效果。方法:研究分析来自我中心院前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期间接诊抽取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40例未采用院前急救,观察组40例采用院前急救,分析不同干预后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0%,对照组为52.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疝、中枢性高热、气道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院前急救可以有效的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适用于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李海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