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征护理在胎膜早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付建红

关键词:循征护理, 胎膜早破,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循征护理模式在胎膜早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孕妇中发生胎膜早破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足月胎膜早破10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20例,将所有孕妇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孕妇实施循征护理模式,对两组孕妇自然分娩情况、产程、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各产程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产后无一例发生感染及新生儿窒息,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征护理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可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产后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赢得更多孕产妇的满意。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以及 Cobb 角度数方面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椎体成形术方案进行治疗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建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8例,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28例,使用热毒宁治疗,比较两种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及病程均短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71.4%,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使用热毒宁注射液能够缩短病程,无严重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黄春红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案例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按照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要求,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案例,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讨论问题、巩固知识的教学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并分析了结合案例教学法取得的效果。

    作者:罗官莉;赵梦琴;叶小红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探讨

    目的:总结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2015年于我院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3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所有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与康复锻炼护理,将术前、术后3d 及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评分与活动能力评分作以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d、3月疼痛视觉评分与活动能力评分显著改善,术前术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采取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与康复锻炼不仅能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静莉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剖析临床路径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价值。方法:以2015年2月~2016年8月期间我科纳入的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4例病例分成 A、B 两组,每组均有42例病例。A 组严格按照中医临床路径进行治疗,B 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两组综合效果。结果:A 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0.48%,B 组为78.5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住院时间为(20.15±9.34)d、治疗总费用为(11378.42±5143.26)元,B 组分别为(27.18±8.96)d、(1159704±6014.37)元。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溃疡性结肠炎中合理引入临床路径,可显著提升医疗质量,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彭英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甲强龙冲击疗法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甲强龙冲击疗法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急诊内科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随机抽选50例,按入院编号平分两组:基础疗法的对照组,共25例;基础疗法加用甲强龙冲击疗法的试验组,共25例,统计疾病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的疾病缓解率、并发症率分别为80.0%、28.0%,对照组的疾病缓解率、并发症率分别为40.0%、56.0%,两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甲强龙冲击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预后,预防病死,值得借鉴。

    作者:代传扬;江元琼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参苓白术散联合理中汤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的疗效

    目的:对于参岑白术散联合理中汤在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前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后者接受参岑白术散联合理中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一个月的用药治疗。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中医症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预后复发率几方面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对比性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性较高(分别为76.7%、96.7%),P<0.05,中医症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复发率较低[其中,中医症候评分分别为(3.3±0.6)分、(1.1±0.3)分,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和预后复发率分别为5、0,20.0%、6.7%],P<0.05。结论:参岑白术散联合理中汤在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方面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预后复发的痛苦,值得深入研究与临床推广。

    作者:姜汶君;孙瑜析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基于我院基础护理实训推行双语教学可行性的调查

    目的:自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合作与交流日趋频繁,这要求各国培养出能适应国际化、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对于双语教学的“现实需要”逐渐变为一种意义更为宽泛的语言教学、科研体系[1]。将双语教学融入基础护理实训课程中,增强学生对专业外语的掌握,并为其之后进入临床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能胜任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实力。

    作者:王文娟;严婧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浅析优质护理对乳腺增生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乳腺增生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以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千预,对护理疾病认知水平前后比较,观察组优质护理后的认知水平优于优质护理实施前(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充分发挥优质护理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预防保健意识,建立健康行为,达到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作者:张运平;李考思;崔方方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

    目的:探析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除2例患者出现眩晕、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控制患者的血压,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骆亚玲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接收的泌尿外科患者80例,依据护理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人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在焦虑抑郁评分上,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沈萍;叶艳春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小儿发热通过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用药与布洛芬肛栓塞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发热通过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用药与布洛芬肛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发热患儿,依据布洛芬不同给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用药治疗,观察组运用布洛芬肛栓塞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87.5%,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不良反应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1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发热通过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用药与布洛芬肛栓塞治疗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疗效,然而肛栓塞治疗方法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更高,在临床更适宜广泛运用。

    作者:李兴慧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浅论抱朴子内篇中的道教养生方法及其在治未病中的意义

    目的:本文抛开葛洪的伪科学理念,对《抱朴子内篇》中提及的道教养生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出着重介绍的方术,探寻其理论基础,并论述其对治未病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呼吁学者们以全新的视角再发现古籍中的理论与方术,对防病养生保健提供全新的参考。

    作者:邵晓彤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重建股骨距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重建股骨距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γ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建股骨距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石秀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 CT 与 MRI 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价值。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通过 CT 与 MRI 检查诊断,分析其诊断的准确性与效果。结果:在1期与2期患者检查准确率上,CT 组为71.43%与54.55%,MRI 组为85.71%与90.9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检出率上,CT 组为82.5%,MRI 组为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股骨头坏死的特征表现上,两种检查在单一囊变、骨髓水肿、线样征与骨小梁结构模糊等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 与 MRI 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均有一定检出率,但是 MRI 的检出率要更高,检查效果更准确。

    作者:陈源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对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意义探讨

    目的:对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在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在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呼吸内科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呼吸内科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呼吸内科治疗期间的优质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在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林星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

    目的:比较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防治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同时期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中男性患者人数居多;酒精性肝硬化组的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肝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而在脾大、黄疸及腹水方面无明显差异;肝炎后肝硬化组的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癌发生几率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的谷氨酰转移酶(GG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均低于酒精肝硬化组,两组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无明显差异。结论:总结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特征,能够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海滨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试论解决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问题的对策

    目的: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不良反应。近年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加,已引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得到迅速发展,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与人们对药物安全的期望尚有相当的距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作者:班桂荣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就急诊内科护理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探讨

    目的: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我们的医疗领域。急诊内科作为一个特殊科室,常常由于患者过激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其它方面的因素而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护理过程不和谐。本文将就急诊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因素做一综述。

    作者:杨星;何钰;祁力文;邓成强;周志豪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探讨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200例住院患者,依据患者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微生物检验来达到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目标,分析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在患者感染率上,观察组为7%,对照组为3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院感染问题投诉率上,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1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减少因此产生的患者投诉率,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康燕萍 刊期: 2016年第29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