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改雯;杨芳
.9%.结论 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分析,分布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且耐药性严重,表现为多重耐药.因此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至关重要.
作者:吴漪华;崔继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性肺炎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明显优于时照组,且用药安全,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燕;赵小婷;陈永萍;田馥霞;齐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单纯性肾囊肿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40岁左右患病率超过20%,60岁以上患病率达33%[1].小的肾囊肿一般不需处理,但需B超了解肾囊肿的动态变化;若囊肿增大(直径>5cm),可改变肾脏外形并压迫周围组织,严重者造成输尿管梗阻、积液、感染等,需给予及时治疗.临床上囊肿直径超过4 cm就可考虑手术,但大于4 cm者并不都要手术.
作者:庞宏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对产后出血进行临床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对68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重点注意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理、饮食护理,各种急救处理准确规范,并有效防范感染的发生.结果 全部患者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 提高护理质量是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产妇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温兰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20例腹泻型IBS患者均给与心理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者口服洛哌丁胺1~2次,2 mg/次,症状复发时重复上述给药方法.结果 心理学治疗能使多数患者症状减轻,单用心理学治疗有效率15.8%(19/120),其他患者口服洛哌丁胺治疗,有效率100%;洛哌丁胺不良反应为便秘,发生率8.1%(9/111).结论 腹泻型IBS多有明确的发作诱因,治疗上应重视心理学治疗,洛哌丁胺按需给药疗效满意,可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肖素芬;彭秋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整体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随机选择脑卒中住院病人320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分析效果及评价结局.结果 病人及家属对实施健康教育满意度100%,知晓率95.0%.2年内复发12例,占5.17%,3~4年内复发32例,占13.8%.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诊疗的依从性和能动性,从而减少疾病复发,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麦桃香;吴娜影;麦金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肾小球系膜细胞是活跃的固有细胞成分,在肾小球损伤过程中首当其冲,为各种细胞因子作用的主要靶细胞.各种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系膜细胞不断增殖与硬化,是肾小球肾炎向终末期肾病发展的关键.文章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部分细胞因子与系膜细胞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志民;黄荣桂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西门子公司0.2T MRI回顾性分析76例膝关节损伤的MRI资料.结果 MRI能清楚地显示膝关节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撕裂和损伤的改变,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论 MRI是诊断膝关节副结构损伤的佳检查方法,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MRI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彬;李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诊断学教学,特别是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引入全自动录播系统后,该系统极大地丰富了诊断教研室的教学手段,节省了教学成本,积累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从该系统被引入的意义、软硬件构成、在教学中的具体使用以及优缺点几方面阐述了全自动录播系统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丽灵;李汇明;张晓平;陈红;许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用抗菌药物.同时应该提高对血培养的认识程度,充分利用血培养药敏结果.
作者:王建国;廖洋;杨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随着近年来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市临床用血量的逐年增加,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健康公民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在无偿献血过程中除了重视献血常识的宣传外,献血服务的提供以及便捷舒适的献血环境和场所改善,是促进自愿无偿献血的基础.
作者:曾文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全球性的细菌抗生素耐药是近年来感染性疾病治疗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细菌可对某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也可同时对多种化学结构各异的抗菌药物耐药.随着各种新型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细菌的耐药也越来越广.本文对细菌耐药机制及自动化仪器检测耐药机制等方面的新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党京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化管理能有效提高腹透病人血浆蛋白浓度,对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慧茹;黄秋影;潘长玲;江海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获得性血栓一出血综合征.出血是产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当产科发生出血并发DIC时,起病急骤,来势凶猛,是产科病人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D-二聚体(D-Dimer,D-D)阳性或含量明显增高是诊断DIC的特异指标之一,准确率达93%[1].
作者:张天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各医学院校对这门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尚无较为成熟的模式.其对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依赖性很强;个体差异也造成每套标本的不一致性,使教学难度较大;断面解剖抽象,难以记忆,学生学习难度大.因此要整合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影像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友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尼可地尔是第一个具有类硝酸酯作用并用于临床的K+-ATP通道开放剂,具有增加K+从细胞内的流出的作用,同时可抑制Ca2+流入,致使血管舒张,增加冠脉血流,因而在冠心痛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文章对近些年来尼可地尔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心肌保护.
作者:刘永泉;刘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与羊水粪染的程度及胎心监护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分娩的126例窒息新生儿的羊水性状及胎心监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与羊水粪染有关,且粪染的程度越高,发生的窒息率越高,胎心监护的异常发生率越高.结论 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胎心监护异常与羊水粪染有关.羊水出现粪染时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尽快采取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滕金巧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是安全的,引起术后疼痛反应的发生率低,易取得患儿合作,疗效良好,且节省了病人的时间,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军红;刘彦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人工破膜在原发性宫缩乏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潜伏期因宫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无明显头盆不称、胎膜完整病例142例行人工破膜,破膜后确定可继续阴道试产者观察产程进展,必要时加用催产素引产.结果 142例病例,人工破膜均成功,人工破膜后1 h内出现规律宫缩133例(占93.66%).结论 人工破膜用于潜伏期宫缩乏力、产程长病例中,有显著作用,减少了催产素的使用,减少因原发性宫缩乏力造成的剖宫产.对产妇及新生儿未发生不良后果.
作者:田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对震灾应急救治大批量伤员的经验进行总结.突出阐述了快速反应、高效统一指挥、科学合理调度医院急诊科超常规接诊、分诊、抢救的流程化管理模式;以及在震后72 h对1 200多名伤员进行应急救治,确保抢救工作紧张有序顺利开展,有效提高抢救效率,成功挽救大量伤员生命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作者:凌晶;陈粹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