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自动录播系统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丽灵;李汇明;张晓平;陈红;许迪

关键词:全自动录播系统, 诊断学教学, 应用
摘要:诊断学教学,特别是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引入全自动录播系统后,该系统极大地丰富了诊断教研室的教学手段,节省了教学成本,积累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从该系统被引入的意义、软硬件构成、在教学中的具体使用以及优缺点几方面阐述了全自动录播系统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控制略析

    输血是挽救患者生命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输血医学和输血技术的发展,临床输血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国家卫生部已明确要求县(市)级以上医院要成立输血科,对临床输血加强管理.

    作者:倪剑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儿童病毒性脑炎视频脑电图监测护理体会

    儿童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部分可遗留后遗症,甚至死亡.脑电图的变化能反映大脑功能的障碍程度,是一种较为准确和客观的预测脑损伤的指标,且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即可发生明显改变,具有很高的灵敏性[1],同时脑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重复性强,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可作为临床诊断和观察病性变化的一种有效的检查评价方法[2].

    作者:李彦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股沟疝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术后复发原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0年来我院557例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538,例复发19例.结论 造成疝复发有多种原因,需注意围手术期的各个环节.

    作者:靳福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

    性149例,RSV阴性者250例.RSV肺炎患儿PAB以及TBIL水平较其他类型肺炎患儿低,两组中γ-GT、DBIL、ALT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新生儿RSV感染后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可能有改变.

    作者:赵晓云;肖志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艾司洛尔预防气腹后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在腹腔镜手术中对气腹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诱导前静注艾司洛尔0.5 mg/kg,术中以10 μg/(kg·min)维持,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结果 对照组插管时和气腹后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而观察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艾司洛尔能预防插管和气腹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使腹腔镜手术循环更加平稳.

    作者:谢东篱;卢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2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4例,平均随访14.3个月(6~18个月),临床随访包括:功能评估和X线摄片.结果 32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无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松动退出,1例出现肱骨头部分坏死.按Neer评分标准,优良率84.3%.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作者:方建根;张庆华;王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521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情况,旨在提高对冠心痛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将521例冠心痛冠脉造影患者分为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分别对比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多支病变和单支病变情况,以了解两者之间各血管病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在心绞痛组,多支病变检出率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单支病变患者中心绞痛组右冠状动脉检出率显著低于心肌梗死组,多支痛变患者中两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支病变多见,右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于梗死前漏诊和误诊率高.

    作者:卓凤巧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介入治疗肺癌大咯血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晚期肺癌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肺癌大咯血患者,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颗粒.结果 21例大咯血患者中,即刻止血19例,咳血明显减少2例.总有效率为100%.未发生脊髓梗塞、局部皮肤肌肉坏死、食管-支气管瘘、误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皮穿刺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晚期肺癌大咯血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作为治疗晚期肺癌大咯血的首选手段.

    作者:凌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声显像在小儿阴囊急症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小儿阴囊急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二维及CDFI观察102例阴囊急症患儿病变的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睾丸附件扭转28例,睾丸扭转14例,急性鞘膜炎8例,急性睾丸炎11例,急性附睾炎19例,阴囊外伤12例,急性阴囊感染10例;超声诊断与临床及病理符合率为96.0%.结论 高频CDFI对小儿阴囊急症诊断及时、准确、无创.

    作者:杨永恒;李征毅;李泉水;张家庭;程志坚;王进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干扰素联合中药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临床疗效的评价

    性肺炎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明显优于时照组,且用药安全,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燕;赵小婷;陈永萍;田馥霞;齐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心肌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作用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蛋白激酶C的关系

    缺血预适应(IPC)是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强大的自身的保护机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心肌缺血预适应存在具有更广泛临床意义的延迟保护作用,并且这种延迟保护作用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化及蛋白激酶C(PKC)通路有关.文章就心肌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作用机制与iNOS及PKC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方林;陈国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新疆奎屯市哈萨克族人群ABO、Rh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调查

    .

    作者:古丽巴合提;邱芬;文新贞;迪丽娜尔;阿斯木古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2007年我院细菌流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用抗菌药物.同时应该提高对血培养的认识程度,充分利用血培养药敏结果.

    作者:王建国;廖洋;杨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人工破膜引产在原发性宫缩乏力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人工破膜在原发性宫缩乏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潜伏期因宫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无明显头盆不称、胎膜完整病例142例行人工破膜,破膜后确定可继续阴道试产者观察产程进展,必要时加用催产素引产.结果 142例病例,人工破膜均成功,人工破膜后1 h内出现规律宫缩133例(占93.66%).结论 人工破膜用于潜伏期宫缩乏力、产程长病例中,有显著作用,减少了催产素的使用,减少因原发性宫缩乏力造成的剖宫产.对产妇及新生儿未发生不良后果.

    作者:田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0.125%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比较

    副作用少,是妇科术后镇痛较佳选择.

    作者:任培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生物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初探

    目的 探索开放式实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以生化研究生阶段常用的层析技术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为开放性实验内容,由本科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立题,文献检索,实验操作等整个科研过程.结果 学生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全过程.结论 开放性实验为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培养分析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锻炼实验动手能力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张蜀敏;王含彦;汤建才;李红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应用改良V-Y推进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术重建指端外形53例

    甲床扩大术治疗指端损伤合并甲床部分缺失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继洲;刘晓韬;方向京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41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和内分泌特征,寻求早期诊断和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据.方法 回顾41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内分泌特征.结果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以月经稀发、闭经、高雄激素血症、黄体生成素(LH)升高及LH/卵泡刺激素(FSH)增大为主要特点.结论 月经稀发、闭经、高雄激素血症及多囊卵巢是诊断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依据,LH升高,LH/FSH增大是其重要的内分泌特征,降低血清T、LH水平可发展有规律的排卵功能.

    作者:胡美霞;梅园园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精浆中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性分析

    、IL-6、IL-8、TNF-α含量显著升高,组间比较(P<0.01),IL-10含量显著降低,组间比较(P<0.01).结论 精浆中细胞因子IL-2、IL-6、IL-8、TNF-α水平升高及IL-10水平降低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晓荣;陈宪;程献;赵雁;毛建军;江龙来;余德元;谢梅茂;熊淑霖;吴思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医学高职影像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探讨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各医学院校对这门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尚无较为成熟的模式.其对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依赖性很强;个体差异也造成每套标本的不一致性,使教学难度较大;断面解剖抽象,难以记忆,学生学习难度大.因此要整合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影像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友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