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危险因素

孙珺俊

关键词: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类型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其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COPD和年龄>70岁、吸烟史是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PD、糖尿病、吸烟史、年龄>70岁、冠心病类型为心肌梗死等是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论:明确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具体危险因素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西充县大病医疗保险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目的:通过对西充县大病医疗保险的应用现状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保险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措施。方法:选取西充县城乡居民为对象,采用他填式问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了解西充县大病医疗保险的应用现状。结果:掌握西充县大病医疗保险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一定的发展策略。

    作者:刘敏;聂欢;张娟;杨金;佘逸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健康体检中甲状腺结节人群中医体质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健康体检中甲状腺结节人群中医体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到本院参与体检的512名健康者,给予甲状腺超声检测,并对检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析。结果:512名健康体检者,178名检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34.7%。针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血瘀质有53例,占29.7%,气郁质有49例,占27.5%,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结节人群,中医体质存在独特性,以中医体质特征为依据,实施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控制甲状腺结节,减少合并症。

    作者:谢腾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恢复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恢复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哮喘发作频次、住院时长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8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加快疾病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程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护理干预对肺癌合并COPD患者术前呼吸道管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术前呼吸道管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本科治疗的68例肺癌合并COPD行肺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完成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病人术前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对术前呼吸道管理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病人肺功能、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PaO2)在肺康复运动训练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少(p<0.05)。结论 COPD患者肺储备功能差,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卜秋丽;陈淑芳;郑月星;邓锦凤;薛土凤;罗秋平;陈丽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心理干预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模式,两组患者各有60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后焦虑评分平均值、抑郁评分平均值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谭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于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鼓励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份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医学探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采用团队管理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恢复情况进行比较,重点比较患者的健康常识,心理焦虑以及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于整体的护理效果都比较满意,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团队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娄洁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宁夏石嘴山市敬老院与老年公寓老年人健康现状分析

    目的:对石嘴山市内两所敬老院、两所老年公寓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包括血糖、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心电图、视力、眼表检查、泪液分泌试验、体重、营养状况、语言交流状况等。结果显示:石嘴山市敬老院的医疗水平、卫生保健水平整体较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普遍较好;惠农区中心敬老院、惠农区老年公寓以及大武口逢干老年公寓医疗水平、卫生保健水平整体较差,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整体偏低。

    作者:李春艳;关林;李玲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其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COPD和年龄>70岁、吸烟史是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PD、糖尿病、吸烟史、年龄>70岁、冠心病类型为心肌梗死等是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论:明确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具体危险因素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孙珺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本院哮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在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中,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的依从性,但是实验组的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哮喘患者而言,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强化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胥琴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西医综合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目的: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采取中西药结合,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胃炎胃溃疡诊断标准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除用内科常规西药治疗外,加用疏肝理气中药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头晕、恶心,4例呕吐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胃溃疡患者除了给予内科常规西药治疗外,再加用疏肝理气中药药物治疗,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覃媛媛;马杨惠;杨春芳;陈璐;彭海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卒中患者吞咽困难采取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科于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康复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30例脑卒中后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上述康复护理及训练,12例轻度吞咽困难患者痊愈,16例中度吞咽困难患者痊愈12例,明显好转4例,2例重度明显好转1例,好转1例。进一步证实了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训练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恢复的意义重大。结论对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进食状态,使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保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秀琴;康秀玲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神经内科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加强性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主要包括工作小组建立与培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健康解读、疾病知识的宣讲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不论是对护理满意度还是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其康复,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吴静;耿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远程家庭康复指导与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

    目的:目的:分析远程家庭康复指导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并出院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0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出院流程给予患者口头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远程家庭康复指导;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量表和Fugl-Meyer量表评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量表和Fugl-Meyer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远程家庭康复指导,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大量增加治疗费用,适用于我国目前国情。

    作者:王玉芳;朱建萍;陶勇军;王婷;张和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论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11月~2015年12月的120例神经内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6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的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要比对照组优秀,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是98.33%,对照组是78.33%。两组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使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让患者的满意度提升,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庞红梅;仝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CT与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CT与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根据诊断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观察组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及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CT检查单纯性急性阑尾炎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0.9%,要高于B超检查的68.2%,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其它分型急性阑尾炎检出符合率方面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单纯性急性阑尾炎的符合率及灵敏度要高于B超检查,其它分型急性阑尾炎检出符合率方面差异不明显,两者具有同样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晨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护理干预对骨折牵引病人便秘的影响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改善骨科牵引患者便秘的影响于效果。方法:把80例骨科牵引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人。判断两组病人治疗便秘的效果。结果:干预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67.5%,p<0.01。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消除了便秘形成的因素,减少便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范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探讨脑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脑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0例,对照组施予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施予综合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为(9.3±3.2)分,明显比对照组的(71±2.3)分高,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较对照组的80%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能够使患者的痛苦得到有效减轻,进而使患者满意度得以提升。

    作者:杨秀坤;杨玲;张滔;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浅谈小儿蛔虫病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蛔虫病是常见肠道寄生虫病,发病以小儿为多见,常影响小儿的肠道功能及生长发育,可伴有许多并发症,积极有效的治疗尤其重要。祖国传统医学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有很多优势,而现代医学也有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郝瑞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的作用。方法:本院于2014年7月1日在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别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中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各70例,观察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可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何琦琦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探讨外科护理在烧伤烫伤当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干预在烧伤烫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建议和指导,以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烧伤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112例患者接受外科护理干预措施后,情绪保持稳定,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治愈良好,康复速度较快。结论:对烧伤烫伤患者加强外科护理可促进治疗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其治疗的配合度,有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