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癌术后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的观察与护理

仝静;庞红梅

关键词:膀胱癌, 药物灌注, 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膀胱癌术后化疗药物灌注的方法对膀胱暗患者进行观察,进一步探讨膀胱癌术后对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的一些护理方法。方法:对102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手术,在手术后进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然后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插管、灌注时、灌注后的护理及普及健康知识等)。应用不同的化疗方案给予膀胱灌注,在局部化疗前、灌注过程中及灌注后观察患者情况。结果20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等各种不良反应。102例患者随访3~24个月,3个月内复发者15例,12个月内复发11例,24个月内复发20例,其中2次复发15例。结论:改进和提高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前后的护理策略,能降低化疗药物灌注后的各种不良反应,能有效的控住肿瘤,进而提高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奥曲肽和洛赛克合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奥曲肽和洛赛克合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经随机抽签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疗法、洛赛克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给予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奥曲肽联合洛赛克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且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程艳艳;宋翠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浅谈烧伤创面的护理

    目的:烧伤,以热液烧伤较多,军事作战则以火焰烧伤为主。青少年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3:1.夏季多发,并且以头、颈、手、四肢等暴露部分为多发。

    作者:魏雅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浅析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进展

    目的: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医学需要加速发展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庞大的就医需求。高职院校对临床医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关键,是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根本保障。笔者分析高职院校临床医学的教育背景,为教学方法改革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旨在为日后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教学工作提供新思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晓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以微波法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2014.1-2016.1所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共计8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以微波治疗发来开展治疗,对照组以激光治疗法进行治疗,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实验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7.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法用于慢性宫颈炎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医学中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会如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为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90例患者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分析9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9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其中终止妊娠患者23例,紧急避孕患者15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4例,其他类型疾病8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0%、80.00%、86.67%、85.71%和75.00%。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士珍;李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究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实行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7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4.1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5%、51.61%,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罗彥捷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小儿肠造口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小儿肠造口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肠造口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观察组与对照组。管材取采取FCC模式实施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造口患儿的护理效果、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减轻患儿术后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儿康复进程的有效方法,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锡翠;王文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急诊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断与治疗

    目的: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为便血。一般来说,病变位置越低、出血量越大、出血速度越快,便血颜色越鲜红;反之,病变部位高、出血量少、速度慢、在肠道停留时间长,大便也可呈黑色。血量多、粪质少、血与粪便均匀混合者,说明消化道出血位置较高。鉴于此,本文对急诊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作者:杜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的应用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名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n=35例),在两组患者全部进行介入化疗的基础上,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8.4±0.7)分,明显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1.4±1.3)分,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的应用疗效较好,能够对患者产生积极的作用,降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对于促进医院甚至整个护理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考虑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亚西;易祎;董梦婷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循证护理在行改良UPPP手术鼾症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行改良UPPP手术鼾症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改良UPPP手术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循证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术前口腔护理,术后口腔冲洗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检索有关医学文献,根据循证获得的证据,对患者实施佳的护理,并观察其效果。结果两组行改良 UPPP 手术鼾症患者的口腔感染,口腔溃疡、污垢残留、口臭、创口出血等问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临床护理实践,应用于鼾症手术患者的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口腔内的污物残留,降低口腔感染,减少口腔溃疡、创口出血,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刘忠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药学与社会人类的关系

    目的:随着现代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与社会医疗保障系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药物和国家预算,立法与执法管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术进步产生相互影响。

    作者:杨秀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临床护理干预对于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小儿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中抽取28例以随机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传统护理路径和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治疗效果、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5.98±1.23)天和(10.34±1.48)天,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30%和81.08%,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1.89%和78.38%,以上三项指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朱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蒙医辩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蒙医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蒙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经统计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比较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哈斯通拉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护理体会临床应用及其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1]。其康复治疗措施包括卫生宣教、心理支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锻炼、氧疗、营养等。近年来,我们在对治疗慢性阻塞行肺疾病中加入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兵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浅谈中医对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使命的作用

    目的: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使命主要有三方面[1]:一是承担个体与群体的预防服务使命;二是承担发展“照顾医学”的任务与使命;三是承担重朔医生形象,推进卫生改革的任务与使命。全科医师的服务对象是社区中的全体居民,包括既病者和健康者,与专科医生只关注来就诊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古老的中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需要专业训练才能掌握的现代医学不同,中医在防病、治病、养生等人文文化方面,更易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普及和为民众所接受,其作用在中国颇具先天优势,应加以探索和实践。

    作者:贺文斌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毛发红糠疹的临床治疗实践性研究

    目的:探究PRP的临床病症及治疗效果。方法:探析二十八名PRP病人的临床病症以及治疗方法。结果:二十五名患者都口服阿维A胶囊,每天服用二十毫克,分两次服用,配以一百五十毫克的甘草酸二胺静滴和百分之零点一的维A酸乳膏外用,四个礼拜后二十名(百分之八十)患者皮损情况基本消退;三名已演变成红皮病的患者在服用阿维A胶囊(每天二十毫克)的根基上,每天运用泼尼松三十毫克进行治疗,分三次口服,外用百分之零点一的维A酸乳膏保护皮肤,两个礼拜后患者全身红皮病症明显好转。结论:运用阿维A胶囊治疗PRP疗效明显。

    作者:曾新桥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观察,分析疼痛原因,采用一系列护理措施,有效的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李玲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探索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目的:探索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2月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100例,采用随机偶数奇数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给予对照组患儿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护理。结果;观察粗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采用舒适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效果。

    作者:李翠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及免疫发病机制的临床分析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脊柱附着点和骶髂关节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与免疫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其遗传机制与发病机制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研究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通常在泌尿生殖道或肠道感染后出现。由于HLA-B27与SpA的形式多种多样,二者之间的关系差异十分明显。

    作者:王英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社区全科医生对53例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措施效果探讨

    目的:本文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施行综合防治干预的效果。对53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干预组(28例),社区全科医生给予干预组患者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干预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患者的满意度与用药依从性相对对照组较高,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社区全科医生实施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措施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盛霞青 刊期: 2016年第25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