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全科医生对53例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措施效果探讨

盛霞青

关键词:社区全科医生, 高血压, 综合干预,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施行综合防治干预的效果。对53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干预组(28例),社区全科医生给予干预组患者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干预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患者的满意度与用药依从性相对对照组较高,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社区全科医生实施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措施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14例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呼吸道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有效护理措施,总结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14例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根据病情及时行气管切开并做好有效的吸氧、吸痰、呼吸道湿化、气道灌洗等护理措施。结果;经气管切开治疗及相关护理,14例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11例治愈,治愈率占78.57%;死亡3例占21.43%。结论;科学、合理、及时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呼吸道烧伤患者,因气道梗阻、呼吸道痰液黏稠、堵塞造成的呼吸不畅。

    作者:郭金香;孟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含有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健康教育等,比较两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护理前各项指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常规组各项指标没有明显改善,研究组生活质量则显著提升,组间比较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失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此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易祎;董梦婷;张亚西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重度有机磷中毒中阿托品化指证判断浅析

    目的: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中,要及早应用阿托品,且量要足,一般要求达到阿托品化后改为维持量,所谓阿托品化是指对患者使用一定量阿托品后,出现瞳孔散大不再缩小、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啰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尿潴留、肠鸣音减弱、意识障碍减轻、昏迷开始清醒等症状。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1例,其中有3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出现的心率和瞳孔的变化使其作为阿托品化的主要指标不可靠,对阿托品的进一步应用造成干扰。

    作者:李向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间的手术护理和康复指导,提高护理员的护理水平。方法:术前进行包括评价健康状况、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在内的护理工作;术后进行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饮食护理、术后的康复锻炼指导等的护理工作。结果:选取的50例病患得到良好护理,没有产生并发症等不良状况,均治愈出院。结论:重视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对于减轻病患的心理和身体负担,减少发生后期并发症的状况,巩固患者手术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静;李娜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目的:通过对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情况分析,得出其准确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进行研究,并对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者的相关结果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对案例中的患者使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得到好转。疼痛完全缓解78例,基本缓解17例,缓解不明显者5例(均为陈旧性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基本正常64例,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较差者56例。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运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李娜;任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和抑郁症状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究在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中,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服务,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70例早期中风偏瘫病人,35例探究组病人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模式,35例比较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探究组病人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方面,都要明显好于比较组病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服务,具有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作者:曾德军;阙道琼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肺癌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体会

    目的:总结肺癌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以探讨防治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科住院的300例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中并发静脉血栓1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300例肿瘤患者中,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率是5%,(15/300)例;15例并发静脉血栓中,2例予抗凝、祛聚、降纤等治疗后好转,无需拔除PICC管。结论:肺癌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可能与其高凝状态、化疗药物、置管等因素有关;早期预见性的评估和判断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性使用抗凝、祛聚药物及正确的护理等综合措施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钟艳;张雅丽;谢佳慧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浅谈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受到的一定的影响,泌尿外科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泌尿外科护理作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对我国的泌尿外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的质量决定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对于泌尿外科患者的康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笔者通过对任性胡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得出了人性化护理的具体作用,并以此全面提高了我国泌尿外科护理的水平。

    作者:师培琼;蒋芸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基础护理单在泌尿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基础护理单应优质护理而生。我科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结合相关资料,制定专科基础护理单;全科进行培训,熟悉基础护理执行单的使用。通过实践,得出以下结论:合理的使用基础护理评估执行单,可以规范基础护理的落实并改善其现状,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刘海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助产的过程中,预防其锁骨骨折的一些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过往的500例经过阴道顺产生下的新生儿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作为 A组,而这组的助产护士没有接受过助产的专业技能培训;选取过往的1000例经过阴道顺产下的新生儿的资料作为 B组,这组的助产护士经过专业助产技能培训,对 A组和 B组的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比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A组的助产护士没有经过专业助产培训,新生儿发生骨折的为11例,所占百分比为2.2%;B组的助产护士经过专业助产技能培训,新生儿发生骨折的为2例,所占百分比为0.2%。说明助产护士的专业助产技能的加强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的几率。

    作者:金钊镁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8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观察与护理后,观察组死亡率为5.0%(2例死亡),对照组死亡率为15.0%(6例死亡);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0%(4例不满意),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0%(12例不满意),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日常监护,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周佳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在我院2013至2014年所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平均住院时间(9.8±4.1)天,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2.5%,平均住院时间(13.5±5.3)天,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重组人干扰素a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重组人干扰素a1b雾化吸入应用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6年4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吸入治疗,试验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 1b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其中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7%,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a1b雾化吸入应用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中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已婚男性生殖健康服务现状调查及需求探讨

    目的:现如今,生殖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们的生殖健康,社会开展了各项生殖健康服务,生殖健康服务指的是运用各种方法或技术服务来帮助人们学会预防并解决各种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但与女性生殖健康相比,男性生殖健康问题受到的关注还不够。本文对已婚男性生殖健康服务现状及服务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作者:李美环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引起的肘内翻

    肱骨踝上骨折多见于小儿,骨折发生部位未肱骨远端内外踝上方2-3cm,大部分为伸展型骨折,约占95%左右,肘内翻为常见并发症。此文分析1例肱骨踝上骨折复位肘内翻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

    作者:陈祖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卒中患者吞咽困难采取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科于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康复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30例脑卒中后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上述康复护理及训练,12例轻度吞咽困难患者痊愈,16例中度吞咽困难患者痊愈12例,明显好转4例,2例重度明显好转1例,好转1例。进一步证实了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训练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恢复的意义重大。结论对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进食状态,使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保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秀琴;康秀玲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心理干预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模式,两组患者各有60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后焦虑评分平均值、抑郁评分平均值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谭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肝硬化患者126例护理体会临床应用及其分析

    目的:探讨满足肝硬化患者需求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2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的经验。结果:对126例肝硬化患者给予护理模式干预后,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有效的护理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方面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红兵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300例患者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共34例,比例为11.3%,比例大的为皮肤损害共16例,比例为47.1%。结论: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方面作用突出,但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应加强对其不良反应的监测。

    作者:李瑞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285例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诊治对策

    目的:本文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以降低感染率。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285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如手术类型、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参与人员、术前用药、麻醉方式等进行汇总和分析,进行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85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为10.9%,前3位感染因素依次为手术室参观人员>3人、Ⅲ类切口感染、无菌操作不到位,感染率分别为41.9%、35.5%、32.8%;影响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单因素有非层流手术室、参观人员多(>3人)、手术时间长(>4 h)、手术结台、Ⅲ类切口类型、外来手术器械、无菌操作不规范、术中隔离不严格、术中未应用抗菌药物、皮肤消毒不严格、患者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空气菌落多(≥500CFU/m3)、医疗废物未处理(P<0.05),其中非层流室、接台手术、手卫生消毒、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是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说明在手术室中要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降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花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