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红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社区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挑选60例,抽样评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在该基础上添加健康教育,评定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治疗依从性和对照组相比,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给予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可改善病情,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
作者:严静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1]。护理安全的终目标就是病人安全。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促进护理安全。
作者:岳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病位在心并涉及肝心脾肺四脏,本文在治疗上采用中医食疗法调五脏结合按摩、耳压、药枕等方法有效改善睡眠障碍。
作者:沈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究对自发性气胸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将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29例(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23例(7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作者:郭晴晴;傅卫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妇科病房加床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管理措施,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本院妇科三个区加床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的总结,详细查阅每月护理质量自查缺陷登记表,归纳整理,分析加床隐患发生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结果本院妇科三个区都存在加床现象,加床护理质量总体情况良好。结论及时发现加床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加床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提高加床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在传统的医疗过程中,患者的隐私保护并没有被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患者隐私保护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妇产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均具有特殊性,妇产科疾病主要属于生殖系统疾病,往往会牵涉到患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隐私,且在护理操作中,患者隐私更容易暴露。一些妇产科医护人员因法律知识欠缺,导致对患者隐私不能做到有效保护,造成医患关系紧张,使患者不愿在医院就医。妇产科护理操作中对患者的隐私进行有效保护非常必要,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可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据调查发现,妇产科护理操作中的患者隐私保护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引发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由于医护人员对患者隐私缺乏保护意识,从而严重影响了科室的日常工作,降低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甄敬辉;姚畅;张慧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奥曲肽0.1mg,加入生理盐水20ml 中缓慢静脉推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25mg/小时静滴维持,奥美拉唑40mg 加入生理盐水100ml 中静滴,2次/日,疗程3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为6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金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的不同表现以及对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异常共67例,占比83.75%,脑电图异常主要包括两类:局限性异常以及弥散性异常;其中,脑电图判断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为42例,占比62.69%,在脑梗死早期与脑梗塞面积较小时,阳性率较高,诊断效果较好。结论:脑电图检查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较好,能够发现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微小病变,可为该病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周强;卢洪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优质护理服务建设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我院护理工作检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拟定圈子目的并具体讨论,统计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我院住院患者在输液药物外渗率、压疮症状发生率、标本漏检率以及护理响铃率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活动实施后我院药液外渗率、压疮发生率、标本漏检率以及护理响铃率均显著下降。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改善我院护理工作中的药液外渗、压疮症状、标本漏检等多项问题现象。
作者:谢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的有效方法加以总结和归纳,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55例接受常规应急护理干预,观察者组55例接受综合性应急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好转情况均明显好于参照组,护理后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明显好于参照组,各项差异比较均得到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接受综合性应急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极具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程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减轻慢性鼻窦炎术后不适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鼻窦炎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红篮球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为实验组,于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VAS 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3%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 VAS 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慢性鼻窦炎术后不适具有积极效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情况,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孔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妇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作者:宋四艳;王亚娟;赵国华;林建双;张慧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饮食和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广元市第三医院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有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施以常规的护理模式护理,而研究组则是在此基础上施以饮食和心理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康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和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的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莉鸿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在产妇围生期内,助产士实施一体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7月-2015年4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192例分娩产妇,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每组各9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助产士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质量。结果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疼痛控制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9例巨大儿,实验组仅4例,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助产士在产妇的整个围生期全程陪护,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产妇的分娩质量,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作者:李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它始终贯穿于一切护理过程中[1]。手术护理是躯体护理与心理护理综合运用的过程,护士对手术病人的护理应不仅仅限于周到、默契地协助麻醉,熟练准确地配合外科医生,而应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因此,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心理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对病人护理质量的高低。据文献报道,术前焦虑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快慢有很大的影响[2~4],这就意味着手术室心理护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根据心理学家 Ray 与 Fitzgibbon(1977)对外科医生、护士、配偶、病友更多还原。
作者:赵红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与治疗措施。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1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分析其脑膨出原因与对策。结果:41例脑膨出患者中,迟发型颅内血肿为23例,弥漫性脑肿胀为9例,脑组织缺氧者5例,脑挫伤者为4例;在术后半年随访中,参考GOS 评分标准,恢复良好者6例,中残疾者6例,重残疾者4例,植物生存者 3例,死亡者22例。结论:颅脑损伤手术风险率较高,需要严格把控手术适应症,做好手术准备,在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时要做好对应处理,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将 PICC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运用于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中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1月开始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中实施 PICC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实施前后分别选取90例 PICC 置管患者,对实施前后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后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8.89%、1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9%、2.22%;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5.56%、100%。结论:将 PICC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运用于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中,能够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中运用中医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改善幅度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护理可以有效的稳定血糖指数,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洁;王燕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应用 PDCA 质量管理小组对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以质量管理小组形式制定评价标准,按 QC 小组活动程序实施 PDCA 循环,针对门诊输液中心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对开展 QC 小组活动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高峰期,输液患者排队等候时间由原来的10-30分缩短至3-10分。门诊患者满意度由2015年4月83%逐步上升到2016年1月96%以上。结论通过 QC 小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保证了输液安全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韩林林;何玉华;杨银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复发性鼻息肉摘除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我院将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复发性鼻息肉摘除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并观察 2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研究组复发性鼻息肉摘除术患者的的疾病认知程度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进行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郑倩倩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