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常见护理风险管理

李美云

关键词:风险事件, 儿科护理, 风险管理组织,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儿、家长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同时能保证医务人员安全和医院的声誉,持续性提高护理质量。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妇产科急诊患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妇产科急诊患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248例急诊患者,对这24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法、交谈法以及自然观察法等方法进行心理评估,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原因探讨,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策,观察患者心理问题的改善状况。结果患者由于其家庭关系、文化程度、疾病、年龄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也有所差异,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结论妇产科急诊患者大多数会由于家庭关系、文化程度、疾病、年龄等不同原因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该悉心观察患者的日常行为举止,找出问题根源所在,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宣振艳;张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压电击伤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高压电击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促进电击伤患者康复。方法:对72例高压电击伤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关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和细致的心理护理等各种临床护理措施。结果:除4例合并重型脑损伤的患者死亡之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94.4%。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促进电击伤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杨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5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疾病早期采取康复治疗措施;结果:训练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训练后两种评分值均有提高,训练后分值较训练前分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我们在疾病早期所采取的康复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此治疗方案值得长期应用推广。

    作者:杜浩慧;周桂英;解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治疗中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小儿肺炎分为研究组(n=40,治疗药物为溴己新和头孢呋辛钠)和对照组(n=40,治疗药物为维生素C和头孢呋辛钠),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上都比对照组有优势,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对肺炎患儿进行治疗,可以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消失,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邓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关于营山县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意识的调查

    目的:通过对营山县儿童家长关于手足口病防治意识的调查,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从而更好地帮助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开展疾病预防等相关工作的宣传。方法:采用随机走访,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营山县城范围内,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符合条件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意识不是很高,在病原体和传播途径方面存在误区。结论:卫生部门及相关机构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让预防疾病的观念深入人心。

    作者:陈号;姚树为;何芍锦;邓艾佳;刘晴;卢予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通州健康成人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测定结果的分析

    目的:了解通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以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的水平情况,并为建立合适的参考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对5218名健康成人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进行检测,并计算出 A/G 比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通州健康体检人群参考值范围:总体 TP:64.70-83.76g/L,ALB:37.98-51.77g/L, A/G:1.09-1.99;性别、年龄组人群之间 TP、ALB 及 A/G 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血清 TP、ALB 及 A/G 水平存在区域、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应建立适合本区域的参考范围。

    作者:王志敏;李洋;王晓娜;王二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添加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前后血压、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幅度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为97.5%,对照组为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疾病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缩宫素联合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剖宫产孕妇20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例数为10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产妇的出血情况、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的产后2h 出血量、产后24h 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产后血红蛋白指数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用药后的副作用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应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聂广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肌内效贴在脑瘫头控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在脑瘫患儿头部控制中的疗效。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肌内效贴,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过4周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抬头能力明显提高,GMFM卧位与翻身功能评分提高,头部控制能力比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肌内效贴对脑瘫患儿头部控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朱刘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 X 组和 Y 组,每组各40例,X 组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Y 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Y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 X 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此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义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运用常规治疗护理后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如下:肺部感染6.5%,泌尿系统感染5.75%,压疮2.25%,便秘12.5%,静脉血栓1.25%;护理满意率上,非常满意36.25%,基本满意56.25%,不满意7.5%,满意率为92.50%。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护理需求较高,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和控制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一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及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问题,加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这三年时间内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少儿患者共88名,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心理干预,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展开评估,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其家长的心理焦虑、抵触等负面心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及家长心理问题,帮助优化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小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减压措施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并总结有效的减压措施。方法妇产科护士主要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从各方面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给予有针对性的缓解措施。结果妇产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主要有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繁重的工作量、嘈杂的工作环境及高要求的专业技能;有效的缓解方法为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加强护患间的沟通与交流、实行人性化管理、改善病房环境、丰富护理知识,不断提高心理素质。结论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工作压力,为了保证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有效性应采取多种措施不断进行优化,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及心理素质,从而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蔡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癫痫伴发抑郁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癫痫的全球患病率估计在0.5%至1.5%不等。在癫痫患者中,情绪异常被认为是精神疾病的合并症,但是他们往往得不到认识和治疗。然而,癫痫伴随的抑郁症可能会对病人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比癫痫发作的危害还要大。据报道,社区调查中癫痫合并抑郁的患病率在9%-29%,而医院研究中癫痫合并抑郁的患病率高达27%-58%[1]。癫痫伴抑郁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吸引了几代研究者。有趣的的发现是;癫痫和抑郁的关系并不一定是单向的,即有些患者可能在出现癫痫之前表现出情感障碍。然而,很多原因可以用来解释抑郁和癫痫的这种双向关系,包括促进癫痫发展的因素;自杀意图、酒精、药物滥用或者其他类型的损伤如颅脑损伤。然而,这种双向关系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而是意味着两种疾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一种紊乱的存在促进两种疾病的发展。

    作者:李姝;程莉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研讨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68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中筛选而出,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接受消化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之后,治疗组(94.12%)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急诊手术率、再出血率及30d 病死率上看,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其疗效显著,可有效、快速地止血,能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作者:郑勇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风险评估与防范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心脏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预防和观察的应用风险评估和预防效果。方法:120例心脏治疗研究中,根据随机数子表的方法,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传统护理患者,治疗组:风险管理的实施护理病人。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的概率和项目的比较和分析,针对现有的风险对策。结果:实验组风险事件(3例),占5.0%,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16.7%);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临床心脏病学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评估和预防,同时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风险,有效地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改善护理人员的技能,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徐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妇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作者:宋四艳;王亚娟;赵国华;林建双;张慧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2013年-2015年潍坊地区女性 HPV的感染情况及基因亚型分析

    目的:研究2013年-2015年潍坊市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年龄特征及基因分布,为 HPV 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导流杂交分型技术对9354例女性进行 HPV 分型检测,并对感染情况及基因亚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354例女性中 HPV 阳性3014例,阳性率为32.22%,感染者中单一感染1936例(64.23%),多重感染1078例(35.77%)。<30岁和≥51岁女性是 HPV 感染的两个高峰期,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HPV 感染具有一定的年龄性和季节性,开展 HPV 基因型的检测对宫颈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金龙;徐健;江娇;孙明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通过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研究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腹部切口手术患者,随机分配为实验与对照两组,每组均为34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伤口愈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率、SAS 和 SDS 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通过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其心理状况,术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淡丽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的基本特征,旨在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2016年收治68例≤34岁年轻乳腺癌患者并与随机抽取同期本院收治的35岁以上中老年女性乳腺癌68例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等方式确认病情。结果: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上主要为浸润性癌,其中年轻患者的概率为95.6%,中年患者的概率为88.9%;在年轻女性患者存在脉管癌栓的情况相对来说高于中年女性患者,分别占总数的7.4%、4.4%;另外,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原发肿瘤直径<5 cm,相对来说高于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分别占总数的19.1%、10.3%;年轻女性患者中转移腋窝淋巴额 p T-NM 分期、以及 Her-2阳性等相对来说均高于中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结论:中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与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在临床病理上有着各自的特征,而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有着较高的误诊概率,较强的侵袭性,并且有着较晚的 p TNM 分期,年轻组患者就诊时间晚于中老组,需要年轻女性提高对乳腺癌的警惕,亦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以确保较早确认病情,及时治疗,确保患者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宋远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