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远丽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住院天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 BI 指数得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住院费用明显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护理质量,进而缩短患者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谭丽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审查是泌尿外科疾病的一部分,应用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后治疗,总结临床经验,改进腹腔镜技术,逐步扩大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方法后腹腔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137例(A 组)和130例开放手术(B 组),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等。结果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 >0.5),术中及术后失血后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 <0.05),部分操作时间稍长。结论后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直接的方式,也不会造成干扰和污染腹腔镜内部器官,和更少的伤害,减少疼痛,快速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随着连续训练、技能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相关操作设备更新、操作时间缩短,毫无疑问后腹腔镜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泌尿外科领域。
作者:胡琪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神经内科进行 DSA 手术的582例患者,统计术后的并发症。将尿潴留作为因变量,以患者的体重、焦虑/抑郁程度、躯体疼痛程度、术后4 h 内饮水量、术后使用血管闭合器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多角度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8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尿潴留的有230例,占总人数的39.52%,发生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或淤斑患者218例,占总人数的37.46%,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如脑血管痉挛、皮质盲的患者134例,占总人数的23.02%。经过对结果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与患者的体重、焦虑/抑郁程度、躯体疼痛程度等危险因素相关;术后4 h 内饮水量增加是保护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很复杂,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体重指数、焦虑/抑郁程度、躯体疼痛程度,在4 h 内增加患者饮水量可以预防 DSA 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护士应针对 DSA 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在术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在术后仔细观察治疗采用有效应对方式以减少 DSA 术后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田莎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雷火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表现为鼻塞、喷嚏、鼻流清涕,给予其雷火灸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显效48例,占60%,有效28例,占35%,无效4 例,占5%,总有效率95%。结论采用雷火灸治疗变应性鼻炎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发作次数,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姜玲;周景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儿、家长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同时能保证医务人员安全和医院的声誉,持续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美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1月至2016 年 1月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患者透析机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来评价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欢;程友花;李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癌痛护理癌症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采用规范化的三阶梯药物镇痛可获得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癌痛难以控制[1]。腹腔神经节阻滞术是癌痛特别是晚期腹部恶性肿瘤疼痛的治疗的重要方法。但腹腔神经节阻滞术也有一定的应用风险,高质量的护理非常必要。2016年6月1日,本院对1例晚期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给予腹腔神经节阻滞术,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总结护理经验。
作者:段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2013年-2015年潍坊市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年龄特征及基因分布,为 HPV 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导流杂交分型技术对9354例女性进行 HPV 分型检测,并对感染情况及基因亚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354例女性中 HPV 阳性3014例,阳性率为32.22%,感染者中单一感染1936例(64.23%),多重感染1078例(35.77%)。<30岁和≥51岁女性是 HPV 感染的两个高峰期,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HPV 感染具有一定的年龄性和季节性,开展 HPV 基因型的检测对宫颈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金龙;徐健;江娇;孙明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肠系膜血管损伤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在腹部穿透性创伤中肠系膜及大网膜受损的发生率为9.5%,腹部钝性伤中肠系膜受累率为2.5%。但由于诊断技术的限制,医生对肠系膜损伤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的系膜损伤都是在术中才被诊断。因此,重新复习肠系膜血管损伤的一些相关问题,会有助于提高对肠系膜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马俊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找到较为准确、合适的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方法,为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我院妇产科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治疗的7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分析影响术后疼痛准确评估的影响因素,从而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结果护理人员正确评估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并加强疼痛控制,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住院时间得到明显改善,预后质量及生理功能康复得到提高。结论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能将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在小范围,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封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与成人比较,小儿各方面均不成熟,所以对住院的小儿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主要就小儿住院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护理措施。
作者:郭炳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讨论分析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孟鲁斯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62例轻度和中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1例,观察组的患者应用孟鲁斯特片进行口服治疗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仅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的吸入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特点,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62例轻度和中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经过了不同方法的临床治疗之后,观察组的31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23例,治疗效果达到了有效的患者有5例,治疗效果无效的患者 3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0.3%;对照组的31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18例,治疗效果达到了有效的患者有6例,治疗效果无效的患者7例,总有效率达到了77.4%。另外,两组患者在治疗后PEF 的水平均有升高,但组间比较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孟鲁斯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总体有效率,安全有效,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比较有效,值得则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崔新青;高学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的有效方法加以总结和归纳,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55例接受常规应急护理干预,观察者组55例接受综合性应急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好转情况均明显好于参照组,护理后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明显好于参照组,各项差异比较均得到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接受综合性应急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极具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程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抗生素、应用激素属于临床常用类型,从国内研究报告来看,我国属于抗生素、激素应用大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疑难杂症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明显降低了死亡率。但是,随着应用逐渐广泛,显示出的问题也逐渐明显,尤其是滥用过度,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为了进一步探讨滥用抗生素应用激素对人体的危害,本文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文超;李艳;汪宇;王沂林;潘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调查凉山州盐源县城乡居民的口腔卫生习惯及就医状况,为当地卫生组织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方向与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盐源县700位居民为调查对象,发放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凉山州盐源县居民每天刷牙不足两次者占24.8%;每次刷牙时长3分钟及以上者占13%;6%的居民出现经常或偶尔与他人共用牙刷的经历;35.1%更换牙刷时间超过三个月,10.3%认为只要牙刷不坏就不用更换;35.5%在餐后一般不清理口腔;64.3%从未洁牙过;76.7%未定期做口腔检查;62.5%在患口腔疾病后选择县级医院治疗,13.7%选择私人口腔诊所,10.9%选择市级及以上医院,9.3%选择乡镇医院,3.6%选择游医。结论:凉山州盐源县居民口腔卫生习惯较差,口腔保健意识较低,口腔健康认知水平较低,相关卫生机构应加强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工作。
作者:张婧迪;曾小科;吴曦;刘美伶;何琳;李紫霞;向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了强调疼痛科带教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护生对疼痛医学的认知,培养学习兴趣,使其掌握全面的疼痛护理方法,减轻疼痛病人的恐惧感,从而提供可靠的疼痛临床带教经验,建立较完善的疼痛医学教学体系。方法对我科108名护生进行系统的疼痛知识及基础护理的宣教,结合多媒体教学传授疼痛物理疗法、药物疗法、心理护理等减轻缓解疼痛的方法,多注重培养护生的临床应变能力。结果通过对护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和考核,使护生充分掌握了疼痛的基础护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确立了较可靠的疼痛科临床带教方法和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张帆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校2012级在我科实习的70名护理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名学生,对照组护理实习生采用常规教学法培训,实验组护理实习生采用情境模拟教学培训。两组采用同样标准的考核方式和标准,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的操作技能得分与理论成绩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教学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培训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周成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存在一种或者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以上腹痛,上腹饱胀感,早饱,恶心为主要症状,并且缺乏能够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它包括运动障碍型、溃疡型,反流型及复合型4种,其中运动障碍型占50%以上。目前认为,FD 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动力障碍、胃肌电节律紊乱,胃排空延迟,次要机制为内脏过敏,胃酸及精神因素、Hp 感染相关。西医治疗以促胃动力、抑酸剂、胃粘膜保护剂、根除Hp 治疗及抗抑郁药物综合治疗,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多。
作者:周荣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诊断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来我院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68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其中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前三位主要是乏力(80.88%)、纳差(75%)以及黄疸(52.94%)。另外,患者病理学特征居于前五位的主要是混合性炎细胞浸润(94.11%)、凋亡小体(82.35%)、界面炎(79.41%)、肝细胞点灶状坏死(60.29%)以及肝细胞水样变性(60.29%)。结论:对待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其生化学指标不能对病理学检查。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的下,需要对患者尽早实行肝穿刺,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明确,从而及早对其进行治疗。
作者:张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究对自发性气胸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将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29例(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23例(7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作者:郭晴晴;傅卫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