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目的:目的探讨小儿肠炎的临床治疗办法。方法:总结小儿肠炎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结论:小儿肠炎是常见的小儿疾病,发病率高,在小儿肠炎的治疗方面:预防,对症治疗,与及科学护理并重。
作者:刘晓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癌痛护理癌症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采用规范化的三阶梯药物镇痛可获得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癌痛难以控制[1]。腹腔神经节阻滞术是癌痛特别是晚期腹部恶性肿瘤疼痛的治疗的重要方法。但腹腔神经节阻滞术也有一定的应用风险,高质量的护理非常必要。2016年6月1日,本院对1例晚期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给予腹腔神经节阻滞术,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总结护理经验。
作者:段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南充市仪陇县居民急救常识知晓情况,为社区居民急救常识宣传及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仪陇县社区居民1077人进行急救常识知晓状况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34份,有效率为96.00%。社区居民急救电话知晓率为82.4%,国际急救标志 SOS 知晓率为51.84%,50%以上的社区居民对溺水、烫伤、煤气泄漏、火灾等急救知识有一定了解,但62.93%社区居民未接受过急救培训,且掌握的急救知识可完全应对生活中的意外事故的居民仅占4.64%。结论:南充市仪陇县社区居民急救常识总体知晓率不高,急救能力薄弱,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居民对常见意外的应急处理知识水平与能力。
作者:刘全明;唐浩然;邓超琼;贾斯齐;刘贤桔;王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通过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运用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月经量、月经时长、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上,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肌瘤通过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疗效,改善疾病状况。
作者:王寿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 ICU 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剖析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6月到2016年5月之间收治的58例 ICU 行气管切开术后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对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进行探讨,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ICU 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原因主要有患者呼吸道防御机能损伤、呼吸机使用、无菌操作规程不严谨等。通过采取病情环境管理、切口护理、排痰护理、呼吸道湿化处理以及无菌操作等措施,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未见因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的患者。结论:ICU 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原因较多,临床中予以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促进患者健康。
作者:胡秀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本文就抽血时晕针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门诊就诊人员58例,且这些就诊人员均进行抽血,其后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并对抽血时晕针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回顾性分析可知,抽血时晕针的主要原因包括:受检人员的年龄、自身差异以及护理人员的技术。结论:受检人员在抽血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防止受检人员晕血。
作者:姚新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儿预防接种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研究我站2014月2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200例预防接种幼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幼儿接种不良反应状况与护理对策。结果:在不良反应率上,观察组为4%,对照组为1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接种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对照组为8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小儿预防接种相关反应观察与护理防控处理,有效的降低接种不良反应率,提升接种安全性。
作者:曹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00例儿科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患儿发生护理意外事件与护理满意度情况差异。结果:在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0.5%,对照组为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需要采用对应的风险管理才可以有效的控制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
作者:吴慧钦;史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是流产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稽留流产给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带来创伤,也给家庭带来痛苦。有研究发现稽留流产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达15%~20%[1]。稽留流产的病因有许多,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近来有关稽留流产的病因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李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9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肛周脓肿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采用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乙组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愈时间及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一次性治愈情况、以及住院治疗时间等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手术治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乙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乙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乙组;甲组患者一次治愈率(96.0%)明显高于乙组(74.0%);上述指标进行比较,两组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肛周脓肿患者的治疗,采用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的方法,其手术治愈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且一次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义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以西医临床检测技术辅助提高中医诊断、治疗妇女血瘀型痛经病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在构建样本数据库基础上,通过西医临床检测技术对痛经病患者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一是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二是用旋转锥板式黏度计量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将检测结果与样本数据库中“健康人群检测数据模块”和“痛经患者检测数据模块”的数据相比对,以此来辅助医师快速确诊患者病情。在确诊病情的基础上医师可依据样本数据库中“对症治疗加减汤剂处方模块”提供的建议对患者施以中医药加减汤剂对症治疗。治疗结束后医师可通过对患者的检测数据与样本数据库中“治疗后患者检测数据模块”数据比对来对治疗结果加以评估,由此可提高诊断过程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特别是通过在诊疗过程中对样本数据库的不断积累和完善,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将越来越明显。
作者:杨文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垂体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其腺垂体功能的减退情况,并探讨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垂体瘤患者共12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将术后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的76例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不接受激素替代治疗,观察组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结果:观察组的皮质醇、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垂体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腺垂体容易发生功能减退,而激素替代治疗能够显著恢复患者皮质醇、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霍显浩;田继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临床带教主要是指老师对学员进行适当的教学,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员的知识,学员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实践,而针对临床带教的创新则是衡量学员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指标,针对学员进行适当的教学,能够在一定的情况下培养学员的能力,而临床带教老师也能够通过带教情况,提高自身储备知识,本文主要针对临床带教的实践探索以及创新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潘素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FL)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 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3 mg.kg-1)、荔枝核总黄酮100 mg.kg-1、50 mg.kg-1、25 mg.kg-1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7 d,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30 min 后,腹腔注射20%酵母混悬液(5 mL.kg-1)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末次给药24 h 后,处死小鼠,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待测。对小鼠肺组织进行的湿干比重(W/D)测定。ELISA 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检测大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荔枝核总黄酮治疗组的小鼠肺组织湿干比重降低, TNF-α、IL-6、ICAM-1及 MDA 的含量下降,MPO 的活性降低,SOD、IL-10的含量增加(P<0.05)。结论:提前给予荔枝核总黄酮可明显下降炎症因子的含量,缓解炎症反应,同时发挥其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达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
作者:马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 PDCA 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 PICC 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45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PDCA 护理管理)24例和对照组(常规管理)21例,对比两组的 PICC 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移位、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更长,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 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 PICC 护理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汤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与成人比较,小儿各方面均不成熟,所以对住院的小儿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主要就小儿住院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护理措施。
作者:郭炳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脑肿瘤患者伽马刀术后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伽马刀术的50例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各25例,A 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 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颅内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 组患者护理后的颅内压水平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 A 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脑有肿瘤患者伽马刀术后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蒋华琴;蒋祝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心血管疾病作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受到广泛关注。长期暴露于具有某种危险因素的饮食模式,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保护心血管的健康、预防心血管的发病及阻止病程进展都有帮助。现结合当前文献,综述饮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护,对各种有利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饮食进行阐述。
作者:冯帮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消化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消化道溃疡。在医治消化性溃疡过程中,不能盲目的用药物治疗,在认清病因的情况下,辅以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效果要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
作者:窦英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关节是人体活动的枢纽,关节的灵活与否决定着一个人的行动,但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侵入却让关节丧失了原本的灵活,让病人饱受疼痛的摧残。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人几乎都在承受着来自关节的刺痛感,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对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缓解该病,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常识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类风湿新关节炎的护理常识。
作者:黄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