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消化性溃疡

窦英红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饮食, 注意事项
摘要:目的: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消化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消化道溃疡。在医治消化性溃疡过程中,不能盲目的用药物治疗,在认清病因的情况下,辅以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效果要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妇科内分泌失调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目的:对妇科内分泌失调在临床上的基本治疗方法进行探索,并研究其基本功效。方法:本次研究的样本为我院妇科的病例,其中为2013年4月-2015年4月所收治的内分泌失调的患者,对这些样本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研究,分别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魅族病例为40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以西药治疗的方式进行,二观察组则是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中药疗法予以配合,然后对这两组的治疗效果予以观察。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概率方面都较之于对照组,要好很多,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有助于妇科内分泌失调的症状的治疗,其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并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出现。

    作者:蔡婷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手术会对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不安、忧虑怀疑的心理,甚至拒绝手术,手术室护士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心理反应,增强患者信心,对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早日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顾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将9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为药物组,臭氧组,药物+臭氧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药物组有效率为70%,臭氧组有效率为83.3%,药物+臭氧组有效率为100%;臭氧组和药物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臭氧组和臭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阴道炎应用药物+臭氧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培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慢性鼻窦炎48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综合治疗手术治疗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痊愈45例,好转3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患者鼻科手术常规护理,注意观察,手术前、后护理及心理护理,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ICU 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剖析及护理效果探究

    目的:分析 ICU 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剖析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6月到2016年5月之间收治的58例 ICU 行气管切开术后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对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进行探讨,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ICU 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原因主要有患者呼吸道防御机能损伤、呼吸机使用、无菌操作规程不严谨等。通过采取病情环境管理、切口护理、排痰护理、呼吸道湿化处理以及无菌操作等措施,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未见因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的患者。结论:ICU 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原因较多,临床中予以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促进患者健康。

    作者:胡秀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我科室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入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与对照组患者的10.0%相比显著较低,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0%,与对照组患者的82.0%相比显著较高,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赵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程序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程序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实施后,观察组的产程、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新波;张春素;赵飞;陈晓存;吴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综合护理的方式,记录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40例患者无一例死亡,其中,0例不满意,9例比较满意,31例满意,总体满意度为100%。结论:采取综合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梅中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ICU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目的:研究 ICU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ICU 重症患者,将6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 组,30例 ICU 重症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 ICU 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 ICU 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为 ICU 重症患者实施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临床护士腰椎间盘突出原因及职业防护

    目的:护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人群,本文通过对临床护士职业性腰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况把握,分析原因,针对原因提出预防解决方案,以提高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作者:戚文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护理的浅谈

    目的:探讨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我院96例患者(男80例,女16例)的分析,从入院48~96 h 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患者的采集,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结果:96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高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分析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情况。方法:将2013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 CT 增强扫描的患者8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结果:采用 CT 增强扫描的80例患者中,共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其中轻度不良反应有2例,占20%,中度不良反应有5例,占50%,中度不良反应有3例,占30%;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甚至消除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侯晓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振动疗法应用于上肢粗大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疗效报告

    目的:观察振动疗法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粗大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年龄在4到12岁之间,筛选出上肢关节活动度受累的110例,根据改良 Ashworth 分级法评定肌张力4级11名,3级17名,2级24名,1+级33名,1级25名,共110名,运用振动疗法进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共9分钟,2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110名痉挛型脑瘫患儿中肌张力下降2级的患儿有10名,肌张力下降1级的有64名。总有效率为67.3%。结论:振动疗法能有效改善上肢粗大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

    作者:李丽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抽选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则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感染率、感染用药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诸多指标差异。同时针对本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分析其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终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21.7%(26/120),而术后感染组与术后为感染组在骨折类型、骨折时间、手术次数以及年龄等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感染用药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折手术部位感然患者与其自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直至手术时间等多项因素有关,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则能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雨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关于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管理探讨

    目的:医院临床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影响着医学人才的素质培养及个人发展。随着医学教育以及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医院临床教学呈现了新的问题、新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强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的管理至关重要。

    作者:闫鑫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2015年5月—5016年3月期间,住院患儿168例,对其开展心理、饮食护理,采取恰当的隔离,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等。结论通过制定并执行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王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防治的新进展

    目的: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情极不稳定、进展较快、病死率高。针对其众多诱因和高危并发症,能够抓住有利时间,采用预防与治疗并重的原则及早治疗 ACLF 尤为重要。本文将从 ACLF 前期不同诱因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干预及早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魏耀玲;张传朋;李培霞;王丽丽;戈宏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58例老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没有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16.5±1.2)d、平均拔管时间(5.5±0.4)d。术后,22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但经护理干预、对症处理,有一定改善。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实行护理干预,能够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钱红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急诊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运用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病死率高。本文对急诊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作者:刘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情况。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诊治的4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辅助检查、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等指标。结果:通过比较,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右上腹疼痛相对较少,为45.0%,非糖尿病组为63.0%;治疗时间上,非糖尿病组为(21.4±14.9)d,糖尿病组为(27.2±612.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死亡率为10.0%,非糖尿病组为9.2%,两组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但需要长时间进行治疗,死亡率与非糖尿病性细菌性肝脓肿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王海利;姚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