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刘雨晨

关键词:骨折, 手术部位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抽选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则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感染率、感染用药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诸多指标差异。同时针对本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分析其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终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21.7%(26/120),而术后感染组与术后为感染组在骨折类型、骨折时间、手术次数以及年龄等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感染用药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折手术部位感然患者与其自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直至手术时间等多项因素有关,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则能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58例老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没有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16.5±1.2)d、平均拔管时间(5.5±0.4)d。术后,22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但经护理干预、对症处理,有一定改善。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实行护理干预,能够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钱红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曲安奈德乳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30例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乳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卤米松乳膏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曲安奈德乳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2%,观察组为96.5%,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予以曲安奈德乳膏治疗,总体疗效更高、更安全,更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加强推广。

    作者:陈耐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9.4%,国外报道7%~12%。本病命名强调生育年龄妇女发生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与妊娠之间的因果关系。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在分娩后即随之消失。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作者:温凯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添加机械通气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PaCO2、PaO2等改善幅度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死亡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生命体征状况,减少死亡率。

    作者:华梦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宫外孕患者中的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探析腹腔镜手术运用于宫外孕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专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胃肠恢复以及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时,再给予专科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候欢欢;姚畅;刘泽乾;韩雪;赵若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9%,两组患者均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庞明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80例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的不同表现以及对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异常共67例,占比83.75%,脑电图异常主要包括两类:局限性异常以及弥散性异常;其中,脑电图判断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为42例,占比62.69%,在脑梗死早期与脑梗塞面积较小时,阳性率较高,诊断效果较好。结论:脑电图检查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较好,能够发现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微小病变,可为该病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周强;卢洪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根管治疗术中四手操作护理配合的分析与探讨

    目的:在现今的医疗手段中,我们面对牙髓病、根尖周病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根管治疗术。但是治疗过程中有一些细节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后的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根管治疗手术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笔者在文中着重介绍了四手操作护理的步骤和重要性,并分析了四手操作护理的重要性。通过本文可以引起根管治疗术重视四手操作护理配合的重要性。

    作者:佟新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PDCA 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 PICC 护理效果影响

    目的:探讨 PDCA 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 PICC 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45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PDCA 护理管理)24例和对照组(常规管理)21例,对比两组的 PICC 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移位、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更长,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 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 PICC 护理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汤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分析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情况。方法:将2013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 CT 增强扫描的患者8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结果:采用 CT 增强扫描的80例患者中,共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其中轻度不良反应有2例,占20%,中度不良反应有5例,占50%,中度不良反应有3例,占30%;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甚至消除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侯晓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医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观察中医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分设常规护理组与中医护理组,每组各随机分配28例患者。在相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中医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其中医护理。结果经分组临床护理与观察后发现,中医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以显著改善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

    作者:黄丽芬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病患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而观察组病患同时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后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经护理后,其听力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疾病治疗及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瑞月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谈小儿蛔虫病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蛔虫病是常见肠道寄生虫病,发病以小儿为多见,常影响小儿的肠道功能及生长发育,可伴有许多并发症,积极有效的治疗尤其重要。祖国传统医学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有很多优势,而现代医学也有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郝瑞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初产妇临产心理及临产护理的有效措施探讨

    目的:妊娠分娩是妇女一生中所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在此期间,妇女因为生理上及社会角色的变化,相应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尤以临产前的变化为著,而临产时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正确护理对产妇顺利分娩,产后母体恢复及母乳喂养的成功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产科学的发展,精神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已受到重视。

    作者:肖学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眶蜂窝组织炎的护理

    目的:分析眶蜂窝组织炎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眶蜂窝组织炎患者40例,收治时间在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并将眶蜂窝组织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眶蜂窝组织炎发生率10.00%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92.45±1.3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眶蜂窝组织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旭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和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内科防压疮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比较两组发生压疮的几率。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要重视压疮这一护理难题,掌握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而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从而大限度地减少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全面提升护理质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

    作者:刘莉;解宏;杜浩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小儿肺炎护理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通过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儿家长参与到护理的全过程,从而使护理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各界的好评。

    作者:张兰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分析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目的:对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患者感染率、病原菌分布,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肾内科住院患者498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结果49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5例次,感染率21.1%。这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感染多,共32例,感染率为42.5%,其次为肾病综合征患者感染率为26.2%。另一方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共66例占62.5%。其次,共培养出10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76株占72.38%,结论肾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主要是呼吸道感染,且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上应引起注意。

    作者:许莎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探讨抗生素与应用激素的应用对人体的危害

    目的:抗生素、应用激素属于临床常用类型,从国内研究报告来看,我国属于抗生素、激素应用大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疑难杂症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明显降低了死亡率。但是,随着应用逐渐广泛,显示出的问题也逐渐明显,尤其是滥用过度,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为了进一步探讨滥用抗生素应用激素对人体的危害,本文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文超;李艳;汪宇;王沂林;潘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程序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程序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实施后,观察组的产程、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新波;张春素;赵飞;陈晓存;吴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