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疾病初步临床分析

胡琪

关键词:泌尿外科疾病, 后腹腔镜技术, 开放手术
摘要:目的:审查是泌尿外科疾病的一部分,应用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后治疗,总结临床经验,改进腹腔镜技术,逐步扩大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方法后腹腔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137例(A 组)和130例开放手术(B 组),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等。结果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 >0.5),术中及术后失血后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 <0.05),部分操作时间稍长。结论后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直接的方式,也不会造成干扰和污染腹腔镜内部器官,和更少的伤害,减少疼痛,快速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随着连续训练、技能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相关操作设备更新、操作时间缩短,毫无疑问后腹腔镜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泌尿外科领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士腰椎间盘突出原因及职业防护

    目的:护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人群,本文通过对临床护士职业性腰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况把握,分析原因,针对原因提出预防解决方案,以提高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作者:戚文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对慢阻肺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探讨对慢阻肺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期间,某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情绪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和总体生存质量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飞;王姗姗;毕梦甜;王维;丁翠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振动疗法应用于上肢粗大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疗效报告

    目的:观察振动疗法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粗大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年龄在4到12岁之间,筛选出上肢关节活动度受累的110例,根据改良 Ashworth 分级法评定肌张力4级11名,3级17名,2级24名,1+级33名,1级25名,共110名,运用振动疗法进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共9分钟,2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110名痉挛型脑瘫患儿中肌张力下降2级的患儿有10名,肌张力下降1级的有64名。总有效率为67.3%。结论:振动疗法能有效改善上肢粗大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

    作者:李丽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心理护理在住院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与成人比较,小儿各方面均不成熟,所以对住院的小儿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主要就小儿住院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护理措施。

    作者:郭炳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南充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南充市居民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从而为急救知识的宣传和对市民的培训提高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南充市仪陇县1077人进行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结果:南充市市居民对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急救基本技能不够,获取急救知识途径单一,居民对急救基本知识需求较为强烈。结论:应积极采取措施、以多种途径对居民进行相关急救知识宣讲或培训,以提高群众对常见意外的应急处理能力。

    作者:袁宵潇;陈双敏;余亚倩;陆振华;张露丹;余学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儿童眼外伤的临床护理体会

    儿童眼外伤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影响了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对儿童的成长和前途均可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将300例14岁以下儿童眼外伤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运用常规治疗护理后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如下:肺部感染6.5%,泌尿系统感染5.75%,压疮2.25%,便秘12.5%,静脉血栓1.25%;护理满意率上,非常满意36.25%,基本满意56.25%,不满意7.5%,满意率为92.50%。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护理需求较高,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和控制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一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伽马刀治疗脑干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伽马刀治疗脑干肿瘤的疗效。方法应用临床操作的 MRI 引导伽马刀定位,特定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治疗计划,伽马刀治疗13例脑干肿瘤。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9~49个月,肿瘤缩小率为61.5%,好转10例,恶化1例,死亡2例。结论伽马刀可控制脑干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命。伽马刀治疗脑干肿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和后遗症少、适应范围广、疗效好、简便安全等优点,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春田;菅青;马明;邵亮;张平;牛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分析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情况。方法:将2013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 CT 增强扫描的患者8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结果:采用 CT 增强扫描的80例患者中,共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其中轻度不良反应有2例,占20%,中度不良反应有5例,占50%,中度不良反应有3例,占30%;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甚至消除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侯晓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综合护理的方式,记录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40例患者无一例死亡,其中,0例不满意,9例比较满意,31例满意,总体满意度为100%。结论:采取综合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梅中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谈小儿腹泻病的合理治疗

    目的:是探讨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增加患儿的治愈率,促进小儿腹泻病的护理工作更好的发展。方法:对131例腹泻患儿进行严格消毒隔离,根据病情合理治疗,精心护理。结果:痊愈出院60例,住院天数少2d(3例),多12d(1例),平均住院5.48d;好转出院的患儿69倒,住院少1d(7例),多9d(3例),平均住院3.71d,无死亡病例。结论:我院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质量安全、可行。

    作者:吕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析部队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

    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的医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的军人大约具有300万人,由于部队中军人一般都会进行比较统一的训练,在进行训练的时候,由于军人本身的体质不同,对于饮食方面无法进行单一的控制,所以导致军人中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员并不少。笔者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疾病的病人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临床的治疗方案确定。笔者对近5年内部队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对消化性溃疡疾病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分析得出临床治疗的具体发展情况,希望可以为每个进行临床治疗有效性研究的人员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作者:冷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间于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通过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今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优质护理提供帮助。结果在120例上消化道患者中,经过舒适护理后,有116例患者治愈后正常出院,治愈率为96.67%;有4例患者出血死亡,占总人数的3.33%。结论舒适护理能完善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荣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谈小儿推拿对肺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谈到小儿推拿,目前已成为街头巷尾耳熟能详的朝阳产业,恰逢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全国各地的母婴店、洗浴店、儿推店更如雨后春笋。那么,小儿推拿的效果到底如何呢?笔者作为二甲综合医院的小儿推拿医师,以肺炎为例告诉大家小儿推拿的真实效果。

    作者:向灵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00例儿科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患儿发生护理意外事件与护理满意度情况差异。结果:在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0.5%,对照组为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需要采用对应的风险管理才可以有效的控制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

    作者:吴慧钦;史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一例腹腔神经节阻滞术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的护理

    癌痛护理癌症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采用规范化的三阶梯药物镇痛可获得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癌痛难以控制[1]。腹腔神经节阻滞术是癌痛特别是晚期腹部恶性肿瘤疼痛的治疗的重要方法。但腹腔神经节阻滞术也有一定的应用风险,高质量的护理非常必要。2016年6月1日,本院对1例晚期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给予腹腔神经节阻滞术,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总结护理经验。

    作者:段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80例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的不同表现以及对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异常共67例,占比83.75%,脑电图异常主要包括两类:局限性异常以及弥散性异常;其中,脑电图判断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为42例,占比62.69%,在脑梗死早期与脑梗塞面积较小时,阳性率较高,诊断效果较好。结论:脑电图检查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较好,能够发现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微小病变,可为该病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周强;卢洪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早期肺栓塞的 CT 诊断及临床价值体会

    目的:探究早期肺栓塞的 CT 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入我院治疗的早期肺栓塞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 X 线检查,观察组采用 CT 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经检查后的肺栓塞病情分类,经诊断治疗后 D-二聚体和血氧分压水平。结果对照组确诊肺动脉栓塞23例,右肺动脉栓塞8例,左肺动脉栓塞6例,双侧肺动脉栓塞6例,肺梗死 3例;诊断治疗后 D -二聚体为(786.6±398.3)mg/L,血氧分压水平(257.3±88.6)mmHg。观察组患者确诊肺动脉栓塞36例,右肺动脉栓塞18例,左肺动脉栓塞10例,双侧肺动脉栓塞5例,肺梗死 3例;诊断治疗后 D -二聚体为(468.3±401.3)mg/L,血氧分压水平(106.3±95.6)mmHg。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检出率优于对照组,诊断治疗后的 D -二聚体和血氧分压水平较稳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 CT 检查对早期肺栓塞具有较大的意义,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志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 X 组和 Y 组,每组各40例,X 组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Y 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Y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 X 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此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义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腹腔镜在小肠病变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腹腔镜在小肠病变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小肠病变急腹症患者60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期间,并将小肠病变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术后排气时间(1.16±0.23)d、切口长度(4.03±0.06)cm、出血量(40.23±7.27)ml、手术时间(1.25±0.23)h 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在小肠病变急腹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作者:苏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