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飞;王姗姗;毕梦甜;王维;丁翠丽
目的:妇产科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管更新,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到妇产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妇产科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作者:杨建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 PDCA 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 PICC 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45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PDCA 护理管理)24例和对照组(常规管理)21例,对比两组的 PICC 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移位、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更长,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 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 PICC 护理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汤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情况。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诊治的4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辅助检查、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等指标。结果:通过比较,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右上腹疼痛相对较少,为45.0%,非糖尿病组为63.0%;治疗时间上,非糖尿病组为(21.4±14.9)d,糖尿病组为(27.2±612.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死亡率为10.0%,非糖尿病组为9.2%,两组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但需要长时间进行治疗,死亡率与非糖尿病性细菌性肝脓肿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王海利;姚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少白细胞输液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共收治输血患者19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输血方法,观察组患者运用少白细胞输液技术进行输血,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热5例,过敏5例,蛋白尿4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4%,观察组患者发热2例,过敏1例,蛋白尿1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少白细胞输液技术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可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黄通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社区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挑选60例,抽样评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在该基础上添加健康教育,评定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治疗依从性和对照组相比,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给予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可改善病情,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
作者:严静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癫痫的全球患病率估计在0.5%至1.5%不等。在癫痫患者中,情绪异常被认为是精神疾病的合并症,但是他们往往得不到认识和治疗。然而,癫痫伴随的抑郁症可能会对病人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比癫痫发作的危害还要大。据报道,社区调查中癫痫合并抑郁的患病率在9%-29%,而医院研究中癫痫合并抑郁的患病率高达27%-58%[1]。癫痫伴抑郁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吸引了几代研究者。有趣的的发现是;癫痫和抑郁的关系并不一定是单向的,即有些患者可能在出现癫痫之前表现出情感障碍。然而,很多原因可以用来解释抑郁和癫痫的这种双向关系,包括促进癫痫发展的因素;自杀意图、酒精、药物滥用或者其他类型的损伤如颅脑损伤。然而,这种双向关系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而是意味着两种疾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一种紊乱的存在促进两种疾病的发展。
作者:李姝;程莉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在一次静脉麻醉下,可同时进行胃镜、结肠镜的检查。在镜检当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同比较麻醉前的状态。在联合检查中,达到100%的成功率,胃镜检查中,呼吸频率平稳下降;肠镜检查中,呼吸频率、心律、舒张压、收缩压平稳。临床实践证明,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具有良好的便捷性、可行性、安全性。其中,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与护理为关键。
作者:袁思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从我院所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参与研究,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治疗法,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来说,采用针灸治疗法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减轻病痛折磨,值得推广。
作者:李素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恢复效果差异。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死亡率上,观察组为10%,对照组为2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通过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与死亡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志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要求越来越高,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所以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就检验科的工作性质而言,是较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科室。检验人员对患者的标本进行各种项目的分析和检测,而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举证倒置的出台,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检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赵芳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助产士对初产妇实施产前教育护理干预,研究产前教育对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范围的9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助产士实施产前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初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及分娩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远远低于对照组,剖宫产例数大大降低,心理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分娩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初产妇分娩前,由助产士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前教育,可有效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的几率,降低母婴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大大提高了分娩质量。
作者:周慧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00例儿科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患儿发生护理意外事件与护理满意度情况差异。结果:在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0.5%,对照组为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需要采用对应的风险管理才可以有效的控制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
作者:吴慧钦;史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存在一种或者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以上腹痛,上腹饱胀感,早饱,恶心为主要症状,并且缺乏能够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它包括运动障碍型、溃疡型,反流型及复合型4种,其中运动障碍型占50%以上。目前认为,FD 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动力障碍、胃肌电节律紊乱,胃排空延迟,次要机制为内脏过敏,胃酸及精神因素、Hp 感染相关。西医治疗以促胃动力、抑酸剂、胃粘膜保护剂、根除Hp 治疗及抗抑郁药物综合治疗,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多。
作者:周荣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5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疾病早期采取康复治疗措施;结果:训练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训练后两种评分值均有提高,训练后分值较训练前分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我们在疾病早期所采取的康复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此治疗方案值得长期应用推广。
作者:杜浩慧;周桂英;解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中药调配工作直接关系到中药临床疗效。调配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药物疗效的发挥,也影响到病人健康乃至生命安危。本文从中药调配剂量、处方应付、药物的炮制处理、药物质量等方面,分析了调配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其目的在于提高配方人员的认识,确保调配质量,从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1月至2016 年 1月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患者透析机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来评价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欢;程友花;李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析阴道 B 超与腹部 B 超运用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98例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腹部 B 超检查,而观察组则运用阴道 B 超检查,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高,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同时,两组包块或者孕囊显示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腹部 B 超相比,阴道 B 超诊断异位妊娠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等优点,可以作为首选的一种检查方法。
作者:高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目的探讨小儿肠炎的临床治疗办法。方法:总结小儿肠炎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结论:小儿肠炎是常见的小儿疾病,发病率高,在小儿肠炎的治疗方面:预防,对症治疗,与及科学护理并重。
作者:刘晓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南充市仪陇县居民对急救知识的掌握和事故发生时的第一反应,并探讨灾祸发生时该如何自救。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对纪念馆,各大超市门口,以及老年活动中心等不同片区的1077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1034份,有效率高达95.21%。调查对象各个年龄段均覆盖,其中多的是18~29岁,占总人数的29.59%。医院急救电话知晓率高达82.4%。55.51%的居民知晓火灾后的逃生知识,有60%以上的居民对烫伤,溺水,煤气泄漏的急救知识有一定了解。仅有不到40%的居民知晓事物进入气管不能呼吸时的正确急救知识。高达93.04%认为学习急救知识是必要的。绝大部分的居民都是通过电视媒体,报刊杂志,以及互联网对急救知识进行学习的。结论所调查的居民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同较高,对基本的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基本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突发情况,但实践稍弱,应该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当地居民急救知识的普及与掌握。
作者:叶小蕾;闵宇;蒋倩雯;田彬彬;邓佳;冷春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添加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前后血压、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幅度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为97.5%,对照组为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疾病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靖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