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捏积疗法在小儿保健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金成默;沈顺女

关键词:捏积疗法, 小儿保健, 临床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小儿保健工作期间,观察捏积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07月收治的66例弱体质儿童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弱体质儿童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临床开展小儿保健工作期间,选择常规方式完成;观察组(33例):临床开展小儿保健工作期间,选择捏积疗法完成;终就两组弱体质儿童的患病概率加以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弱体质儿童患病概率(30.30%)加以对比,观察组弱体质儿童(6.06%)获得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临床针对弱体质儿童在开展小儿保健工作期间,合理选择捏积疗法完成,对于儿童自身体质的改善以及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使得弱体质儿童的患病概率获得显著降低.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作业疗法对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作业疗法对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6月至36月的脑瘫患儿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医疗康复(水针位点注射、穴位注射)加运动疗法和言语疗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入作业疗法,30min/次,1次/d,5d/w,共为期6个月.在干预前后,对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进行评估,并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比较两组患儿的评分.结果:两组脑瘫患儿在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康复治疗后,其PDMS-FM评分均明显高于训练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PDMS-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瘫儿童的精细运动功能.

    作者:白雪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炙甘草汤联合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联合应用炙甘草汤与西药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之间收治的住院患者96例,每组有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静滴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的基础上,加入炙甘草汤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炙甘草汤与西药治疗心律失常可以获得较为明确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娜娜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急诊主动脉夹层超声心动图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急诊主动脉夹层超声心动图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12例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瓣异常、冠状动脉异常、胸腹主动脉异常以及总体异常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在主动脉弓部异常检查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方式可以诊断主动脉瓣异常、主动脉弓部异常以及胸腹主动脉异常.多层螺旋CT可以对患者的诊断进一步明确,确定患者的血管以及动脉的受累程度.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合理的选择诊断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晓强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在普外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其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普外科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分析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且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之上采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患者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安全因素分析并且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黎;司桂英;龙辉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致使小儿骨折情况日益增多.通过对小儿骨折患者的跟踪观察可知,多数小儿骨折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临床治疗、护理、康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现对小儿骨折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改善患者心理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崔小娟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分析西药房调剂质量对于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

    目的:探析西药房调剂质量对于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至同年12月我院开具的450份西药处方为对照组,自2016年1月开始建立完善西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制度,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开具的450份西药处方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实施调剂质量管理前,观察组为实施管理后,对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西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前的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89%;实施西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后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实施西药房调剂质量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可降低治疗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强化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值得在医院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张建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的调查及对策

    目的 研究对住院治疗患者在腕带佩戴方面实施针对性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以往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住院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方案基础上,针对腕带佩戴问题实施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住院治疗期间能够按照要求佩戴腕带的例数、对住院期间临床干预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有53例在住院治疗期间能够按照要求佩戴腕带,多于对照组的28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住院期间临床干预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3.3%,高于对照组的81.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住院治疗患者在腕带佩戴方面实施针对性干预,可以显著提升其腕带佩戴的依从性,使临床管理更加便捷,减少差错性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金丽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论述

    在我院之中选择研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目的2012年1月~2016年5月之间进行手术切口受到感染的患者的70例,通过对所有患者的完整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鲁风坡;张君华;马成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着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留急性农药中毒患40者例急性农药和药物中毒患者人院后,予以血液灌流治疗2~3h,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意识变化,术后根据病情积极采取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和排毒治疗.并选择我院急诊科常规治疗的急性重症中毒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40例患者在中毒7~15h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治愈32例,死亡8例,死亡率6.2%,治愈率93.8%.对照组40例患者经内科常规治疗后,治愈30例,死亡10例.死亡率25%,治愈率75%.结论:血液灌流能有效治疗重症急性农药中毒,为重症中毒患者去除血液中有毒物质提供了确实可行方法.

    作者:张源;刘园杰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翻转课堂与微课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伴随我国对于教育的不断重视及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移动终端设备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越加广泛.全新的教育模式在移动终端设备的支持下广受学生及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例如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等模式.近年来,新兴的翻转课堂与微课获得越来越多的青睐,这都得益于其全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尤其是将两者有效结合,能极大的提升高校生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为此,本文就高校生理学实验中应用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必要性进行具体分析,同时阐述翻转课堂与微课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吴浪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观察电针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电针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要比观察组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要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痉挛性瘫痪患者实施电针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钟挥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胸外科手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综合呼吸功能护理训练应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0例.术前对照组采用常规咳嗽训练法,研究组患者采用腹式呼吸训练、有效咳嗽训练法、缩唇腹式训练法.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第1秒时间肺活量情况、脉搏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及每分大通气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呼吸功能护理训练应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具有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提高患者术后肺功能以及改善预后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陈良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腹腔镜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6例异位妊娠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对比2组的手术、排气及住院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排气及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3.21%,(P<0.05).结论 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作者:向仲达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临床药学学科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目的,研究现在临床药学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其发展的特征,结合现在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的前途与道路.方法,采用的是资料分析法,将搜集到一起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并且把参考文献之中有关临床药科学科的相关理论点与内容进行融合,对这些研究的本质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得出有效的结论.结果,临床药学学科是一个社会上关注的话题,其对于临床的医疗、护理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在相关的实践过程之中,学科的内容与服务方式基本是面向普通大众的,所以药学学科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这也证明了其发展的价值很大.结论,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成功的,其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实践与观察,并对其应用进行研究,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发布,成学科的风向标,从而为广大的患者带去光明.

    作者:张力文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概述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论是针灸治疗还是温针灸、穴位埋线、火罐疗法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不足.本文收集了近年中医有关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相关资料,致力于探讨有效治疗鼻炎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瑞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2016年老年人体检分析及健康建议

    目的 对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2016年老年人体检情况进行分析,饼提出合理健康建议.方法 选取沙子口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数共12465人,实际参与检查人数为8762人,其中男性为3900人,女性4862人,对这部分老年人体检情况展开分析.结果 老年人血脂异常、超重、同型半胱氨酸偏高、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偏高,需要采取健康指导.结论 社区居民应继续加强科学减重、调压降糖、饮食调控、运动锻炼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以降低居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风险.

    作者:崔成磊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中药葛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近几年,国家相关学者针对糖尿病病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分析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葛根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药物,有消津止渴、降血糖的功效.本文通过对中药葛根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和利用葛根治疗糖尿病的机理进行研究,提高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作者:郭爱新;刘冠军;刘炳波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输液中应用得较多,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避免了反复穿刺,减少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其优势得到了临床各科室的广泛应用,且应用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而在使用留置针前应做好操作用物准备,掌握好留置方法,做好封管处理,并在应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从而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凌倩云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地佐辛对减轻小儿耳鼻喉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

    目的 分析探讨地佐辛对减轻小儿耳鼻喉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 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全身麻醉耳鼻喉手术的小儿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0例.在手术前30分钟,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而观察组注射地佐辛.对比分析两组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 在患儿苏醒时、苏醒后15分钟、苏醒30分钟时PAED评分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在小儿耳鼻喉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患儿苏醒期躁动,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方刚伟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我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展

    药品在疾病治疗和预防当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强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从目前的药品使用来看,因为药品成分的原因以及个人体制的差异,一些药品在服用后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果对不良反应不进行重视,有可能会发生药物过敏或者是中毒等比较严重的情况,所以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可以为安全用药提供有效的参考.就我国目前的基层药物使用来看,在药品不良反应监督方面存在着体系上面的缺失,因此监测的效果十分的低下.出于对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性构建考虑,本文就我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等进行分析.

    作者:陈超 刊期: 2017年第39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