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樟脑酚和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儿童牙病的临床疗效

蒙献巧

关键词:樟脑酚, 氢氧化钙糊剂, 儿童牙病
摘要:目的:探讨樟脑酚和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儿童牙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诊所接诊的牙病患儿80例,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40例.研究组患儿使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樟脑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牙齿疼痛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Ⅱ级、Ⅲ级疼痛人数共计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例,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与樟脑酚相比,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儿童牙病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儿的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难点与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治疗难点与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汪琴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神经内科门诊258例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病因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并主诉眩晕的患者,共计258例,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37例;结果:眩晕患者病因统计分析显示,居前三位的病因分别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92例,占比35.7%,短暂性脑缺血(TIA)48例,占比18.6%,神经症36例,占比13.9%,年龄分段统计显示,中老年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病因情况复杂多样,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诊断,查找病因进行准确治疗.

    作者:张艳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概述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论是针灸治疗还是温针灸、穴位埋线、火罐疗法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不足.本文收集了近年中医有关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相关资料,致力于探讨有效治疗鼻炎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瑞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良性结节应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2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功能改变情况、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后1个月的三项甲状腺指标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且变化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治疗中,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维持患者甲状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较传统手术时间短,在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推广应用.

    作者:汪青春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输液中应用得较多,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避免了反复穿刺,减少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其优势得到了临床各科室的广泛应用,且应用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而在使用留置针前应做好操作用物准备,掌握好留置方法,做好封管处理,并在应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从而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凌倩云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分析

    目地:探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方法,减少中成药安全性问题的发生.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分析总结指出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与安全性之间必然的联系.结果合理应用中成药,减少了不良反应,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了保证结论: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方法,对于规范临床医师、患者合理安全有效使用中成药有着指导意义.

    作者:鲍承晓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我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展

    药品在疾病治疗和预防当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强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从目前的药品使用来看,因为药品成分的原因以及个人体制的差异,一些药品在服用后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果对不良反应不进行重视,有可能会发生药物过敏或者是中毒等比较严重的情况,所以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可以为安全用药提供有效的参考.就我国目前的基层药物使用来看,在药品不良反应监督方面存在着体系上面的缺失,因此监测的效果十分的低下.出于对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性构建考虑,本文就我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等进行分析.

    作者:陈超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的具体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抽取60例牙髓炎患者,其抽取时间为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均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干髓术,观察组治疗方法采用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比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66%),两组数据经比对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治疗方法应用牙髓炎患者中,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李凤霞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关于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思考

    当前,社会的不断发簪和社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的监管工作,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战斗前线是基层单位,但由于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极大的减低了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笔者重点分析了当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解决策略,希望为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献计献策.

    作者:郭勇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浅谈预防医学开放性实验室管理

    通过分析比较传统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模式和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模式,探讨建设预防医学开放性实验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作者:张娟;高艳芳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分析西药房调剂质量对于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

    目的:探析西药房调剂质量对于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至同年12月我院开具的450份西药处方为对照组,自2016年1月开始建立完善西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制度,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开具的450份西药处方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实施调剂质量管理前,观察组为实施管理后,对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西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前的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89%;实施西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后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实施西药房调剂质量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可降低治疗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强化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值得在医院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张建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20)和选择组(n=20),常规组患者行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选择组患者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选择组患者术后门静脉压、门静脉血流量较常规组明显降低,选择组患者术后肝动脉血流量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选择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倩;唐德军;万里明;汤厚阔;谢敏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社区产后访视干预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产后访视干预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本社区服务站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产妇为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产后访视,对比效果.结果 实验组知识了解度、护理满意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进行产后访视能够提高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干预效果探讨

    目的:评价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实行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12640孕产妇,按照随机平行法均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20例.观察组实施采取优生健康检查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检查干预,对比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低体重、死胎、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染色体异常、地贫、神经系统异常、耳唇腭病症、先天性心脏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前孕前实行优生健康检查干预,能改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控制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李少北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胃癌患者组织病理分型及HP感染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组织病理分型及HP感染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HP感染状况,并分析HP感染和胃癌不同分型的关联性.结果:肠型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23.81%)相对而言比较低,其次为混合型(30.77)、弥漫型(34.78%).HP感染与弥漫型胃癌患者的管理密切.结论:胃癌患者组织分型与HP感染有较高相关性,在弥漫型胃癌患者中的作用相对于混合型、肠型胃癌患者更加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娟娟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于2015年1月一2016年12月期间,本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选取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以下两组,一组为对比组,一组为观察组,各组患儿30例.对比组患儿接受常规形式的护理程序完成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则需要按照整体护理模式要求完成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非常家长的满意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相比对比组来说,其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观察组相比对比组来说,其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护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整体护理模式的事业,可以促使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促使家长满意度得到大程度的提升.

    作者:古兰拜尔·吐拉克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的临床护理

    目的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整复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方法 对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病情不同阶段实施病情观察、健康指导等全方面的细致护理.结果 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综合临床护理后,骨折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过有效的临床综合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病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白美英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全方位规范化管理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全方位规范化管理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再选取在2017年1月至7月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组.对2016年7月至12月期间各类感染控制指标及感染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并对研究组患者开展全方位规范化管理及质量持续改进,比较两组感染控制效果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感染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医院感染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P<0.05,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全方位规范化管理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能显著提升其各项感染指标的合格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ICU患者人性化病员服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针对ICU患者管道多、病情危重不能配合护理操作,而普通病员服易暴露隐私、不太人性化、不便于进行临床护理及治疗的缺点[1],根据我院ICU外科术后及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和患者隐私保护的需求,在本院现有病员服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的改进设计,设计改良出一款既适合外科、各类术后患者又适用于ICU患者的人性化病员服.

    作者:饶竟;张进;姚权珍 刊期: 2017年第39期

  • 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在普外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其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普外科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分析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且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之上采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患者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安全因素分析并且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黎;司桂英;龙辉 刊期: 2017年第39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