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COX-2与VEGF的变化及其与尿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夏碧文;刘雪芳;胡绍勤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环氧化酶同工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环氧化酶同工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了解COX-2及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尿蛋白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入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以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COX-2与VEGF的水平,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尿蛋白水平等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COX-2水平(55.58±8.84)ng/mL及VEGF水平(377.59±38.60)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OX-2(0.89±0.27)ng/mL,VEGF(43.51±8.61)pg/mL](P均<0.01);COX-2与VEGF之间存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83,P<0.01),COX-2及VEGF与患者尿蛋白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2与尿蛋白r=0.728,P<0.01;VEGF与尿蛋白r=0.769,P<0.01);COX-2及VEGF与患者血肌酐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2与血肌酐r=0.649,P<0.01;VEGF与血肌酐r=0.619,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存在明显升高的COX-2及VEGF,并与患者尿蛋白水平及血肌酐水平存在相关性,提示COX-2及VEGF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快速鉴定鲍曼不动杆菌

    目的 建立快速鉴定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建立多重PCR实验技术快速鉴定170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以及对照组的其他菌属14株.结果 138株菌的PCR产物扩增出2条条带,为鲍曼不动杆菌,另外32株只扩增出1条条带,为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其他基因型,对照组的菌株没有扩增出条带.结论 多重PCR技术的建立为快速鉴定鲍曼不动杆菌提供了一个快速而简便的方式.

    作者:马真;蔡绍曦;佟万成;耿穗娜;赵海金;卢健聪;阮世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1996-2006年住院病人疾病谱分析

    目的 分析辖区内住院病人疾病谱,了解居民患病的主要模式、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将辖区医院1996-2006年住院病历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1996-2006年辖区内医院住院人次数呈上升趋势,从1996年的2 232人次,上升至2006年的18 666人次,11年间增长736.29%.目前导致居民住院的主要健康问题是损伤和中毒,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健康问题,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在损伤和中毒类疾病中,手、腕损伤居首位,占该类疾病的44.46%,占所有住院人次的13.20%.结论 应根据住院病人疾病谱,针对性地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服务的水平,扩大服务范围;同时应进一步了解损伤类疾病的数量和构成比不断上升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作者:刘义;郑庆鸣;王铁强;詹劲基;邰昌松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万古霉素鞘内梯度用药并持续腰骶引流治疗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万古霉素鞘内梯度注射并腰骶引流对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2例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患者.腰骶穿刺后鞘内注入生理盐水20 ml+万古霉素并持续腰骶引流(continued lumbosacral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LCFD),1次/d,剂量从20、40、60、80、100、120、140 mg,逐日递增,共7 d.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血白细胞、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 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前各指标高于正常值,注射后1 d各指标较用药前略升高(P>0.5),治疗2~3 d后逐渐下降,4~7 d即出现颅内压降低,体温、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对比各指标差异明显(P<0.05,P<0.0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万古霉素鞘内梯度注射并持续腰骶引流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可行的方法.

    作者:向进;郭伟;万勇;赵永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胰腺炎对肝衰竭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胰腺炎对肝衰竭患者血细胞、肝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肝衰竭并发急性胰腺炎病例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并发胰腺炎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情况,随机抽取同时期非并发胰腺炎的肝衰竭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发生急性胰腺炎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下降(t=4.088,P=0.000;t=3.419,P=0.002),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t=2.063,P=0.048),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损害,血清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t=3.172,P=0.004;t=3.183,P=0.004),发生急性胰腺炎增加了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39.4% vs 3.0%,t=13.055,P=0.000),以及病死率(69.7% vs 42.4%,t=4.982,P=0.026).结论 肝衰竭并发急性胰腺炎使得病情严重,易发生肝肾综合征,病死率增高.

    作者:石添元;左兴;谢俊强;许镇;严颖;林炳亮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村内和野外采用鼠夹和捕鼠笼等方法捕捉鼠类.在确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 共检查鼠148只,阳性15只,鼠广州管圆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0.14%.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2.87%、4.76%和0.野柄鼠和家栖鼠感染率分别为17.14%(12/70)和3.85%(3/78).结论 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中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褐家鼠是主要的终末宿主.同时,野栖鼠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家栖鼠.

    作者:张冬莹;叶杰;李木燕;易成龙;陈代雄;张赟;李小敏;詹希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广州市水源水基本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广州市市政自来水的水源水中的基本污染物质和霍乱弧菌存在的情况,为监督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007-2009年市政自来水水厂的水源水的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广州市市政水厂水源水监测项目中,霍乱弧菌、pH值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格率为100%,耗氧量、氨氮、溶解氧和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92.11%、27.83%、8.57%和7.83%.枯水期水源水氨氮的合格率明显低于丰水期,SD水道水源水监测项目中的溶解氧、氨氮和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余河道水源水.结论 广州市市政自来水的SD水道水源水、LX河水源水、ZJ航道水源水和DJ北干流水源水霍乱弧菌方面目前还具有安全的保证,水源水可能受到有机物、粪便等的污染,应重点加强水源防护.

    作者:石同幸;孙兰;王德东;钟嶷;黄汝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韶关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

    目的 分析韶关市近6年来新生儿先天件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的筛查情况和发病率.方法 新生儿出生72 h充分哺乳6次后足跟采血,滴在特殊的滤纸(美国S&S903滤纸)片上,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促甲状腺素浓度.TSH≥10.0 U/L,通知原采血单位立即召回再采血复杏.结果 仍超过10.0 U/L,由本院直接召同抽血确诊.结果 6年共筛查新生儿77 220例,可疑阳性患儿572例,确诊33例,发病率为1/2 340.结论 韶关市新生儿CH发病率高于全国统计率,可能与环境因素及饮食习惯有关.

    作者:陈亚军;黄智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医疗救助工作调查

    目的 分析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救助病人资料,为晚期血吸虫病救助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收集2004年9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问湖南省26家晚期血吸虫病救助定点医院所收治的晚期血吸虫病病人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救助晚期血吸虫病患者4 903例,实际救助5 929人次.外科救助508例.痊愈97.8%;内科救助4 395例,痊愈26.69%.救助病人平均自付医药费用为16.7%,病人对救助满意度在98%以上.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救治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其救助工作包括业务管理、政策制定、医疗技术等,并且需要进一步规范.

    作者:邓维成;郭继雄;任光辉;丁国建;朱金华;刘佳新;陈学金;荆群山;孔国庆;何永康;谢木生;李岳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1999-2007年佛山市流感病毒活动情况及甲3亚型病毒HA1基因分析

    目的 总结1999-2007年佛山市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分析甲3亚型(H3N2)毒株流行与其HA1基因进化的关系.方法 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培养后血凝阳性者进行型别鉴定.随机抽取每年2~3株甲3亚型毒株的细胞培养物提取RNA后进行HA1基因的逆转录.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在佛山市人群中同时流行.甲型流感毒株是人群感染流感的主要型别.HA1区氨基酸序列与历年的流感疫苗推荐株相比,点突变率为0.3%~6.08%.发生替换的重要位点包括了抗原决定簇的17个位点、抗体结合部位的10个位点和1个糖基化位点.结论 佛山市的甲1和甲3亚型流感毒株活动呈此起彼伏的优势株转换现象.甲3亚型新旧毒株交替迅速,大致按照毒株分离的年代聚类成进化树的不同小侧枝,表明新的流行株出现后可能迅速突破地域局限.提示地区实验室及时监测和研究流感毒株的发生和发展是流感监测网络建设的基础.

    作者:谢翊;陈爱贞;朱素仪;黄祖星;梁自勉;吕燕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广州市越秀区2007-2008年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广州市越秀区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现状.方法 随机抽取越秀区内部分市场、超市及餐饮企业的各类食品开展金属及有害元素、甲醛、抗生素、农药、添加剂等30余项污染物的检测.结果 2007-2008年的监测结果显示,铅含量平均合格率为95.28%,粮食和皮蛋合格率低,为87.5%,水产品镉的合格率为85%;鸡蛋的土霉素榆出率为66.67%.禽畜肉中四环素、土霉素和氯霉素检出率分别为27.27%、15.91%和4.55%;保鲜食品甲醛的检出率高,达76.19%,水发食品中甲醛平均含量为538.64 mg/kg,检出率为66.67%:水产中六六六的检出率为36.11%,其他食品中均未检出农药;乳制品中苯甲酸的超标率为28.57%:凉拌菜和熟肉中存在违规添加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的现象,熟肉中柠檬黄的超标率为7.84%.结论 越秀区部分食品受到铅、甲醛、抗生素及添加剂的污染,存在食品安全的风险.应加大监督监测的力度.

    作者:曾玉梅;朱紫杭;卢嘉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低密度菌落法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目的 评价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低密度菌落法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 临床收集的9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按法国生物学会(CASFM)推荐的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30μg低密度菌落法检测MRCNS,并与mecA基因PCR扩增法进行比较.结果 以mecA基因PCR扩增法为金标准,其中MRCNS 56株(阳性率60.2%),低密度菌落法头孢西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和100%,拉氧头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7.3%.结论 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低密度菌落法是鉴定异质性MRCNS的良好方法.

    作者:唐晓华;潘树根;江镜全;安薇;徐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寄生虫分子诊断、检测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应用4条不同的引物特异地识别目标基因上的6段区域,在一个恒温的环境中进行链置换反应,是一种简单、快速、特异、敏感并且低成本的对已知基因的检测方法.本文就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寄生虫分子诊断和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淳;陈青松;蔡先全;朱兴全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HBV DNA、HBeAg定量值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YMDD变异与否其HBV DNA与HBeAg定量值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测定CHB患者治疗前后的HBV DNA、YMDD变异,同时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其HBeAg定量值.结果 218份标本同时检测HBV DNA和HBeAg定量值,对两指标前后两次的升降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无显著相关性(r=0.3153,P>0.05).12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组)和25例YMDD野生型(野牛组)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分别为3例和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6,P<0.05);变异组和野生组HBV DNA对数值分别为(4.15±1.78)和(2.72±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异组和野生组HBV DNA、HBeAg定量值分别做相关性分析,发现变异组r=0.5552,有显著相关性(P<0.05),野生组r=0.2683,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DNA和HBeAg滴度变化无显著相关性,YMDD变异组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转换率明显低于无变异组,HBV DNA和HBeAg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作者:雷秀霞;李国豪;陈斌;李志芳;莫云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胸苷激酶1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胸苷激酶(TK,ATP:thymidine 5'-phosphotransferase,EC.2.7.1.21,简称TK)是.DN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在ATP和Mg2+参与下,催化脱氧胸苷(TdR)为脱氧1-磷酸胸苷酸(dTMP).TK在人类细胞中以两种同功酶形式存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和线粒体胸苷激酶(TK2).TK1与DNA复制密切相关,在细胞周期G1期含量较低,S期逐渐升高,到G2期高,临床研究证明,TK1在95%的恶性肿瘤细胞中都有升高,故TK1被认为是一种极具生命潜力的细胞增殖标志物,它在肿瘤早期发现、肿瘤疗效评估、肿瘤预后判断等方面都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有鉴于此,本文就TK1在肿瘤疾病巾的应用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邓日辉;陈曲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PY及CG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在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l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对91例依据GCS评分法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组的NPY、CGRP和E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轻、中、重三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PY水平分别为(119.6±20.3)ng/L、(127.8±25.5)ng/L和(146.2±30.5)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5.2±13.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度患者血浆CGRP含量分别为(54.3±5.6)ng/L、(57.5±7.4)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1.8±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重度患者组的CGRP水平(44.6±5.3)ng/L与对照组(41.8±6.8)ng/L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PY及CGRP水平与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并对患者预后的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曾鸿毅;覃江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新型驱蚊药及其贴剂的实验室驱蚊效果观察

    目的 实验观察比较10种不同驱蚊配方的自制驱蚊贴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方法 利用DEET(N,N-diethyl-m-toluamide)、驱蚊植物精油、香精和无水乙醇配伍制成10种配方,加载在自行研制的驱蚊贴载药层上,在实验室进行对白纹伊蚊的驱避试验,并对驱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0种配方2 h内的有效保护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号配方效果好,2 h内平均有效保护率为(96.27±1.14)%,随之依次为10号(95.62±0.94)%、5号(95.30±0.64)%、6号(94.42±1.06)%、3号(93.69±1.82)%、2号(91.88±1.87)%、1号(89.47±2.34)%、8号(88.99±1.70)%、4号(85.52±1.98)%、7号(85.32±3.09)%.结论 10种配方的自制驱蚊贴在驱蚊试验中有效保护率均达到80%以上,证明新剂型驱蚊贴为良好驱避剂剂型.

    作者:周珊宇;张祝平;麦晓丹;李荣忠;李乐;何彦;王春梅;陈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目的 建一种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的大鼠动物模型,以模拟正畸不对称牵引治疗和关节外因素造成的颞下颌关节病,并研究其颢下颌关节盘和髁状突受力后表面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在24只SD大鼠左侧下颌角与同侧颧弓前区置入镍钛拉簧,手术不破坏关节区.对照组8只,在下颌角和颧弓区分别用钢丝结扎,但不放置弹簧.弹簧施加的牵引力分别为120 g和40 g,使下颌骨受到前上方向的持续牵引力,在手术后3、7、14、28 d安乐死法处死动物.关节盘和髁状突进行扫描电镜榆查.结果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下颌骨偏移导致颢下颌关节改变的大鼠动物模型.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加力侧和对照侧颢下颌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关节盘病变较轻,髁状突病变以轻力组对照侧为重.结论 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的大鼠动物模型可以部分模拟关节外不对称因素造成的颞下颌关节改建和病变:包括嚼肌功能紊乱、单侧的颌而肌肉挛缩、疤痕收缩以及正畸不对称牵引治疗等.

    作者:许跃;吴拓江;陈扬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某高校医学生狂犬病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狂犬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广州某高校240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13份,仅58.7%的医学生知道狂犬病病死率接近100%.传播途径方面知晓率为64.8%~90.1%,了解伤口处理程序的学生占54.0%.医学生狂犬病相关问题平均得分13.77分,总及格率为65.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生及格率高于女生,低年级及格率低于高年级(P=0.012、0.000,OR=2.365、0.087).医学生健康教育需求率为76.3%~90.6%.结论 医学生对狂犬病有一定了解,但在传播途径、伤口处理、预防控制等方面存在误区和盲点,且健康教育需求率高,社会及高校应加强狂犬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吴蒙;方秀珠;陆家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奶牛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克隆奶牛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BLG)基因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RT-PCR克隆奶牛主要过敏原BLG的全长基因,根据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奶牛BLG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结果 克隆了奶牛主要过敏原BLG基因,且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该基因含有长度为53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78个氨基酸.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 883,等电点为5.14(GenBank数据库中的登录号为EU883598).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与数据库中已知的BLG基因同源性很高.结论 成功克隆了奶牛主要过敏原BLG基因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奶牛主要过敏原BLG的重组表达和免疫活性鉴定等奠定基础.

    作者:邬玉兰;刘志刚;陈小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受体拈抗剂(IL-IR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89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67例正常对照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组中IL-IRA基因VNTR多态性的A2等位基因有增加的趋势,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合并痴呆组(PDD组)中IL-IRA基因A2等位基因频率较非痴呆组(PDND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而且在PDD组中,IL-IRA基因A2/A2纯合子和A1/A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较PDND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 IL-IR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无关,而与帕金森病并发痴呆发病过程中有关.

    作者:肖颂华;刘军;段朝晖;沈庆煜;邢诒刚;彭英;陶恩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