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向飞;崔亚男;赵涛;杨立山
目的:为了使神经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患早日恢复身体健康,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会有怎样的效果.方法:首先选择经过我院精心治疗的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患62例,然后进行无区别的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其中,对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而对对照组采用一般性常规护理模式.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之后,分别统计两组在平均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病患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在平均治疗时间上,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比较短,相对而言对照组比较长;在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上,观察组并发症出现概率为21%,对照组为64%;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上,观察组的自理能力比较强,对照组的比较弱;在病患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7%,对照组为83%.结论:为了使神经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患早日恢复身体健康,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缩短医院的治疗疗程,终获得病患及其家属的满意和信任,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作者:韩聃聃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对老年人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方法与护理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股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详尽周密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对于护理工作评价较高.结论:在老年患者股骨骨折手术之中采取多方面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极大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哲;张雷;周爱国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观察应用腕手矫形器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腕手矫形器,1个月后运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表评定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上肢屈曲痉挛均有所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手矫形器结合常规康复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状态.
作者:李明;谭敏;高少君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悬吊运动疗法(SET)在康复期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来治疗的康复期颈椎病患者共5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9例、实验组29例.实验组患者实施悬吊运动疗法(SET),对照组患者实施推拿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进行治疗有效率调查,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2.76%,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SET)对康复期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俊杰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常见风险的应急处理程序,对其工作制度进行完善,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护士对风险意识的强化培训,加强护理风险监控等措施.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提高了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使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管理前.结论: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后,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普外科工作中的危险因素的预见性和干预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徐雅诗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产后护理应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66例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3.25%、34.94%,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产后护理应用个性化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喻林清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的是常规性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情况分析,乙组的依从率明显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护理后乙组的评分高于甲组,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适当护理指导后,能提升生活质量,避免恶化.
作者:杨小兰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究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对当前疫苗安全性的认知,并探知工作人员与被接种人群风险沟通意识.方法:选择50名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纳入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对全部工作人员均实施面对面访谈,访谈时间为40至60min,访谈结果不记名,访谈内容为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风险沟通等等.结果:50名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均认为接种疫苗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5名人员认为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的有效性为差异,12名工作人员认为进口疫苗安全性水平略高于国产疫苗,22名人员认为脊髓灰质减毒疫苗有效性较好,19名工作人员认为脊髓灰质灭活疫苗效果更佳,48名工作人员均认为,上述2者均能够起到脊髓灰质炎预防效果.50名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均在日产工工作中参与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34名工作人员表示沟通效果较好,5名工作人员处理过癫痫、疫苗相关性脊髓灰质炎及死亡案例.结论:疫苗风险沟通在免疫规划工作之中重要性较高,因此,应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在疫苗安全性及风险沟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沟通技巧及交流水平.
作者:马芳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改善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与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门诊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门诊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运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分析不同护理后分诊准确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改善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与患者满意度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护理管理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吴惠珠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对于盲探下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各具备45例的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实施盲探下支气管封堵器,参照组实施双腔支气管导管,对比两组的应用成效.结果:通过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峰值压力、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及术后咽喉疼发生率,结果显示研究组均明显的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双肺隔离时间及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显示研究组也同样都明显的优势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盲探下支气管封堵器可以得到更好的成效,不对气道产生较大的影响.
作者:牛志强;王雷;郑孟良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式,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9.69%),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内脏再出血率、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正良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急诊脑出血运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本院80例急诊脑出血患者,随机性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依达拉奉治疗,分析观察不同用药后患者治疗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总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0%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后不良反应率上,观察组为5%,与对照组2.5%间没有明显差异,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脑出血运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康向飞;崔亚男;赵涛;杨立山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采用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是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0例尿道下裂患儿,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横裁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74.2%,而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对照组25.7%,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尿道下裂采用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莫民财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总结1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出现三偏征的护理体会.方法首先简单介绍病例和术后情况,再对患者术后护理进行阐述,如严密病情观察,抗凝治疗护理、预防脑血管痉挛护理、三偏征的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术后三偏征症状有所缓解,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出院至外院行康复治疗.结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栓塞术后出现三偏征临床上少见,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术后护理关注的重点就成了难题,从这个案例总结经验,希望为以后相似病例的护理提供借鉴.
作者:范雅利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阿达帕林凝胶联合多西环素胶囊治疗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痤疮患者76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达帕林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达帕林胶囊联合多西环素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痤疮治疗中阿达帕林胶囊联合多西环素胶囊,其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青 刊期: 2018年第50期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跟感染、吸烟、理化因素、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该疾病病程长,可反复发作,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受到一定的影响.笔者经查阅大量文献,针对国内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案和前沿技术进行分析比较,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作者:刘濮滑 刊期: 2018年第50期
宫颈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尽管其筛查和预防手段已较为完善,但仍未能得到很好控制.临床上可通过手术、放化疗进行治疗,但对于局部晚期及复发转移的患者来说,仍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靶向药物的研究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本文就近几年靶向治疗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在宫颈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宫颈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陈誊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门诊PICC导管维护患者中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基础研究资料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4例门诊患者,患者均需要进行PICC导管维护,结合患者意愿将其进行分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n=62)给予患者日常性基础护理,观察组(n=62)则在日常护理基础上增加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经过集束化护理后整体的护理满意率提升1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PICC导管维护患者中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降低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维持较为理想的护理状态,降低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
作者:杨蓉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总结老年疝气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效果研究进展.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文资料库中检索与老年疝气患者临床护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研究内容予以深入分析并从老年疝气患者传统护理方式存在的问题、护理措施及效果两方面进行总结.结果:老年疝气患者传统护理方式针对心理、饮食、用药、方面内容展开护理可缓解负性心理、降低疼痛感、科学饮食、提高生活质量.结论:老年疝气是我国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且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并未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给其带来严重影响,传统护理方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难以满足老年疝气患者临床护理需求,所以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护理措施加以改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秦璇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观察粗针短刺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方法: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溧阳市人民医院针灸科就诊患者40例.予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0例.其中,观察组予以粗针短刺法治疗,对照组为中医推拿治疗.结果:经过所有患者的调查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粗针短刺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将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适合临床上的积极推广.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8年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