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质量控制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180例中的运用研究

曹炜红

关键词:血透护理, 护理管理, 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在血透护理中起到的作用,探究血透护理措施.方法:从在2011年6月至2012作5月期间入院的血透室患者中选180名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从在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入院血透室患者中选180名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和护理管理结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及卫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空气质垒、消毒液和仪器、手部卫生等合格率上都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理管理的和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能改善护理中的卫生情况,降低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率,值得推广.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护理操作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和对策

    目的 分析讨论西北边陲三甲医院大力推广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以来,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执行的中医操作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成效、应用状态,根据开展频数进行排名.结果 中医护理技术开展项目和数量不断增加,给公立医院改革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大力推广应用中医技术的过程中有机遇也有问题.结论 推广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符合我国人民对健康养生防病保健需求的,存在的问题能得以及时发现和逐渐解决,并提出改进对策.

    作者:曹桂英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ICU重症患者70例进行研究,随机的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非常满意25例,满意8例,较满意1例,不满意1例,总体满意率97.1%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23.8±2.2)分、SDS评分(44.3±5.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筱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地特胰岛素加瑞格列奈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地特胰岛素联合应用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以盲选的方式在2015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来本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00例,采取随机法划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5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组采取联合用药法使用地特胰岛素和瑞格列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情况,并予以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糖化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饭后2h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糖化血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饭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改善,其中较对照组,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更优,P均<0.05.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中以联合用药法使用地特胰岛素和瑞格列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郭岱英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乳糜脂肪治疗手背软组织老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乳糜脂肪治疗手背软组织老化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8年9月对9例女性求美者进行手背部皮下乳糜脂肪移植术,其中6例填充一次,3例填充两次,间隔周期为3个月,每次每侧填充乳糜脂肪20-40mI.术前、术后定期拍摄标准化照片,对求美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9例求美者手背饱满度、皮肤质地得到较明显改善,皮肤细纹改善稍逊.术后无感染、脂肪移位、硬结等并发症出现,求美者对术后效果感到满意.

    作者:綦孝堃;陈振雨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浅谈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实施

    手术室可以说是医院的内核,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护理工作作为手术室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起着调节患者心态,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作用,而舒适护理在手术室进行实施,对于提高病患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对于监督指导护理人员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手术室护理及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何红兰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灾害救援前期工作中应急人员的管理分析

    目的:探讨灾害救援前期工作中应急人员的管理方式.方法总结分析以往紧急任务以及紧急事件演练中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的缺陷,提高应急工作者业务水平能力,建立安全管理机制.结果详细规划应急人员调配方案,建立科学有效分配机制,各种因素均有可能对救援任务产生影响.结论对应急工作人员实施科学有效安排能够为灾害救援提供保障.

    作者:李波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糖尿病足伤口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伤口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糖尿病足伤口患者60例,遵从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30例,前者采取VSD技术治疗,后者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总疗效(93.3%)高于参照组(73.3%),临床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伤口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可行性高,能优化临床指标,增强疗效,值得采纳.

    作者:范春华;胡国政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布地奈德莫特罗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均属于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当前上述两种疾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呈上升趋势,一方面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增加临床医疗供需,导致医疗供需不足问题的出现.本文对布地奈德莫特罗(BF)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

    作者:骆远宁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门诊PICC导管维护患者中护理满意度的作用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门诊PICC导管维护患者中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基础研究资料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4例门诊患者,患者均需要进行PICC导管维护,结合患者意愿将其进行分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n=62)给予患者日常性基础护理,观察组(n=62)则在日常护理基础上增加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经过集束化护理后整体的护理满意率提升1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PICC导管维护患者中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降低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维持较为理想的护理状态,降低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

    作者:杨蓉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66例新生儿肺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以治疗基本参数和治疗有效率两个评价标准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84.8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难值得在本院和其他医院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陈蕾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探讨无保护助产护理在促进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了无保护助产护理对减少产妇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0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一组实施会阴保护助产方式,另一组实施无保护助产护理.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无保护会阴助产护理的观察组产妇会阴伤口情况及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实施无保护会阴助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适合大力推广.

    作者:李斌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进展

    髋部骨折是指大腿骨近端粗隆间、股骨颈和髋臼等多部位发生的骨折情况,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群体受骨质疏松因素影响,个体行动能力较弱,不慎跌倒后极易发生髋部骨折,在康复期内容易出现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影响患者预后恢复效果.本文现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吕洪莲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糖尿病患者膀胱造瘘皮肤护理

    本文以糖尿病患者膀胱造瘘术后的皮肤护理为主题,采取我国某医院的实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30例患者的研究情况作为参考依据.具体方法:选择我国某医院在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进行糖尿病膀胱造瘘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的膀胱造瘘具体情况来合理的选择护理方案,对其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并且对于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回访,将患者手术后造口皮肤情况进行记录.研究结果:30例糖尿病患者通过相关合理的手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出院后回访等措施后,仅有1例患者发生造口组织黏膜分离,1例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出现感染炎症,以及1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情况,糖尿病患者膀胱造瘘术后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研究结论:糖尿病膀胱造瘘术后患者通过具体病情制定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术后出现造口皮肤并发症,对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作者:刘娟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接受血常规检测的患者,并将选取的研究对象随机的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一组采用静脉血检验,另一组采集末梢血检验,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结果:经过对选取的100名患者进行采集两种不同位置的血液,并进行血常规检验.根据检验的结果发现采集静脉血检验的一组白细胞低于采集末梢血检验的一组患者,而采集静脉血的一组检验结果显示RBC、PLT、HB、HCT检验值高于采集末梢血检验的一组,并且两组数据的差异(p0.05)没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研究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的临床价值时,经过对结果进行研究发现,采集静脉血检验的结果优化于采集末梢血的检验结果,临床应用的价值更好,因此采集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媛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伴有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究急救护理应用在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伴有呼吸衰竭患者中所取得的护理效果,分析急救护理在临床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伴有呼吸衰竭患者中20例纳入该次研究之中,均进行了急救护理,对本次取得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20例患者均接受相应的救治以及护理干预,其中1例患者死亡,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在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伴有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佳;陆敏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4月诊治的3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阑尾炎组)及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淋巴结炎组)50例,入院后均进行高频超声诊断,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及诊断准确度情况.结果:淋巴结炎组厌食、恶心呕吐、右下腹压痛、转移性右下腹痛、腹部肌紧张、反跳痛与阑尾炎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显著,为临床实施鉴别诊断时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李义春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术后护理干预对促进胃肠手术患者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目的:探讨术后护理干预对促进胃肠手术患者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上一年度诊治的行胃肠手术的患者,共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所差异,实施术后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无论是肠鸣音恢复时间,还有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和21.2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胃肠手术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促使患者早期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平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三联疗法根除Hp对慢性胃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慢性胃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Hp呈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且在第4周时,开展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胃镜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93.48%)、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改善总有效率(86.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58.7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Hp相关性胃炎,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何津生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心理护理应用于白血病患者护理的临床疗效

    目的: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高其生存率与治愈率.方法:探究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记录临床表现,观察心理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患者生存率治愈率均有提高.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白血病患者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其生存率与治愈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张莉 刊期: 2018年第50期

  • 护理评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评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研究对象,收治时间是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按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2)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42)则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评估方式,就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心绞痛持续时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评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其疼痛感,缩短其心绞痛持续时间,值得借鉴.

    作者:游梦瑶 刊期: 2018年第50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