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娇娇
目的 在肿瘤专科医院应用急危重护理专科小组一体化管理建设模式.方法 成立专科护理小组,实施一体化管理方案,制定培训计划,建立交流平台,形成特色护理专科建设.结果 提高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的能力,为急重症患者病情突发时争取到足够的救治时间.结论 实施一体化管理方案,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友省;苏琪琴;崔鸣欧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术后ICU患者84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42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护理效果的差异进行总结.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研究组(2.4%)显著低于参照组(16.7%),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ICU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可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和普及.
作者:尤汉萍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院内转运的13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方式;2018年6月至2013年6月转运的13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管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管道脱落或堵塞、心脏骤停、血压升高或降低等意外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家属对转运满意度及接收科室对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度,保障患者转运过程的安全性.
作者:丁俊燕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94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平均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表评分、满意度及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育娟;祁海亮;刘昌龙 刊期: 2018年第49期
在我国,据统计每年有600万人因服药方法 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30万人因此丧命;每年 600 万聋哑儿中也有 60 万是由药物所致.口服药是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要想使药物顺利达到胃肠道,发挥药物的疗效,我们应纠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错误的服药方法 .
作者:李秋红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9-2018.9收治的老年压疮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48老年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老年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徐琼彦;高亚勤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 探究极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不典型变化情况,为尽早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在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共计选择3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入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不同胸痛时间以及冠脉病变血管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比较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与患者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因素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与非病变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时间在2-4h之间的急性心肌梗死检出率高,与小于2h、超过4h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波高尖的心电图阳性率高.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极早期胸痛发作2-4h出现心电图变化,且存在冠脉病变血管患者易出现心电图改变,通过识别心电图变化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贾微;贾东;潘莉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分析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 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32例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32例接受常规护理+康复护理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BMI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行康复护理,能够促使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蔡羽;刘露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在急诊护理操作中使用风险管理,得出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操作中的具体使用效果.方法:随机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急诊科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同时,增加使用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果.结果:对照组非常满意患者6例,满意患者32例,不满意患者12例,总满意度为38(76.00%);实验组非常满意患者31例,满意患者18例,不满意患者1例,总满意度为49(98.00%).结论:在急诊护理操作中增加使用风险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缓和医患关系,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潘莉;高变红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心绞痛疾病老年患者医嘱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收诊的42例心绞痛老年患者作为基线资料,依据护理措施的差异将其以1:1的比例分为2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是对照组,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护理;对比护理后的遵医行为依存性和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依存性高达95.2%,对照组仅有71.4%;且康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绞痛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杰;林丽霞;黄嘉熙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 临床纳入2016.10~2018.05本院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应用价值.
作者:赵梅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模式和内容;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所接收的56名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使用系统性的康复护理模式,并对他们的护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6名患者中,有42名恢复达到优秀状态,13名达到优良状态,1名恢复效果一般;结论:对脊髓损伤后截瘫的患者来说,康复护理十分关键,使用系统性的康复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
作者:辛佳慧;王梅;黄霞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探究在骨科临床带教中应用情景体验式教学+PBL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骨科进行临床实习的60名实习生.并根据临床带教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情景体验式教学+PBL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生考试测试成绩.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各项考试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临床带教中应用情景体验式教学+PBL教学模式可提高实习生理论与技能掌握能力,提升临床带教质量.
作者:李婧;杨燕熙;张爽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研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采取中西医临床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参照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进行分组,每组收入3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开展常规西医联合中医辩证治疗,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高于对照组指标,不良反应计算值低于对照组指标,P<0.05,统计学数据之间显示分析意义.结论:将中西医临床治疗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马兰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评价放散状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5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对照组行聚焦状冲击波治疗,观察组行放散状冲击波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散状冲击治疗相比聚焦状显效更快,对TE临床治疗中短期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史志强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评价分析PDCA循环模式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15名工作人员,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15名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工作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工作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模式进行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根据双盲法将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本院实习的60例护理人员进行分组,每组分别包含30例护理人员,并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命名,分别实施PBL教学查房方案(实验组)和常规教学方案(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教学,通过护理人员的教学满意度、学习积极性以及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对比两种教学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相对比实验组护理人员的教学满意度、学习积极性以及考试成绩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应用PBL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考试成绩,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满意度,同时还能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包利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探讨小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检测分布情况与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保定市儿童医院非植入导尿管患者尿标本分离非重复感染大肠埃希菌120株,采用PCR的方法检测毒力因子,采用K-B法测定儿童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毒力因子的耐药情况.结果:120株UPEC中,毒力基因包括fimH、traT、Einv、aerJ、papGⅢ、cnf1、pAI、cnf2、papC、papG等,以fimH占比高;其中,毒力基因的构成模式以3-4种占多数;毒力因子耐药性中,对氟喹诺酮类、青霉素、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物、头孢类耐药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高.结论:小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检测能够反映UPEC毒力因子的分布及组合模式,而检测耐药性能够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作者:胡海燕;李艳梅;刘佳;翟彦梅;赵艳丽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一年期间患者尿液样本中分离的93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被检测出是泌尿系感染的分布广的病原菌其中占比了为90.3%.其次革兰氏阳性菌中为棒杆菌属(4.3%)、真菌(1.1%).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常用临床药物具有抗药性,其中包括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结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各类药物的耐药性均有明显提高,临床应依据药敏报告的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吴赛琴;李敏;王倩 刊期: 2018年第49期
目的:观察预充式冲洗导管液在留置导尿管堵塞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外科病房住院患者中留置导尿患者13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分配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用预充式冲洗导管液进行冲管,对照组用普通20毫升盐水注射器.观察两组留置导尿管堵塞改善情况以及留置时间长短,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临床导尿管堵塞患者使用预充式冲洗导管液有明显改善堵塞情况.且患者留置尿管时间延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权明玉;李春花 刊期: 2018年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