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邓颖春

关键词:跌倒风险分级护理, 心内科患者, 防跌倒管理
摘要:目的:分析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心内科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跌倒风险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12.5%(6/48),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2.08%(1/48),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跌倒发生几率,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自主保护意识,建议广泛推广和应用.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分析与研究

    目的:分析并研究对危重病人实施基础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危重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56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病人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参照组(n=28),以及实施基础护理管理的研究组(n=28),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探讨对危重病人实施基础护理的效果.结果: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后,研究组呈现结果更优,且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基础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提升危重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生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护理过程中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共86例分为心理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一般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平均为(23.23±1.15)分,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的(18.32±2.55)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6.67%,一般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6.05%,心理护理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要明显好于一般护理组,心理护理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要明显好于一般护理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排解其不良情绪,可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作者:岳涛;宋雪;罗敏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伤口造口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伤口造口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20例伤口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和平均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以常规护理对对照组伤口造口患者进行管理,规范化护理对观察组伤口造口患者进行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对压疮的发生和伤口、造口、失禁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在压疮发病数和在伤口、造口、失禁评分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伤口造口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颖;沈媛媛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老年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为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提供用药指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析并比较患者用药类型、联合用药及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降压药物使用比例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类、利尿剂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L)类、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类及中成药类,其中钙通道受体阻滞剂类与利尿剂类降压药物不合理使用率高;联合用药比例依次为:ACEI类与利尿剂类、ACEI类、α-受体阻滞剂类、β-受体阻滞剂类,其中ACEI类、α-受体阻滞剂类不合理使用率高.结论 老年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现象普遍,但也存在一定不合理使用现象,严格遵医嘱合理用药有利于控制血压.

    作者:司国林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整理护理使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45,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45,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观察组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褥疮和肺部感染;在对照组中,共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含了褥疮、血栓性静脉炎、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整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治疗结果,值得推广.

    作者:叶红丹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效果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6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16年1月-2017年4月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模式,研究组为2017年5月-2018年8月的患者,采用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急诊至手术室转移时间、备皮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缴费时间以及患者的死亡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急诊至手术室转移时间、备皮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缴费时间均明显长于研究组患者所需时间,并且死亡率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急诊至手术室转移时间、备皮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缴费时间,有效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裴君霞;张丽丽;张漂漂;孙徐霞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红藤加减汤治疗盆腔炎10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加减红藤汤保留灌肠法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慢性盆腔炎2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加减红藤汤保留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结果:①观察组显效69例,有效25例,治疗有效率94.0%;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43例,治疗有效率78.0%,P<0.05.②观察组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为6.0%,对照组1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为18.0%,P<0.05.观察组3例患者复发,几率为3.0%,对照组23例患者复发,几率为23.0%,P<0.05.结论:红藤加减汤治疗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倩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降钙素原清除率对指导重症肺炎的治疗疗效

    目的:探析重症肺炎患者的降钙素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清除率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就诊时间:2017年1月-2018年5月),均为年龄在六十五周岁以上的重症肺炎患者.分析患者治疗期间的相关数据,探究重症肺炎患者的降钙素原清除率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存活(存活率85.89%),有1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4.10%).治疗第五天,存活组的血清降钙素值低于死亡组患者,第七天和第九天,存活组的血清降钙素值呈现下降的态势,死亡组的血清降钙素原呈现上升的趋势.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的降钙素原清除率对其疾病的评估和治疗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

    作者:孙建新;朱文良;郑贵军;董胜男;崔建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改良膝胸卧位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影响体会

    目的:探究改良膝胸卧位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我院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膝胸卧位,观察组给予改良式膝卧胸位.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NR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给予改良膝胸卧位治疗后,有明显疗效.

    作者:辛晓东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支气管镜局部注射化疗在支气管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支气管镜局部注射化疗在支气管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支气管结核患者中抽取78例,数表法分成2组:38对照组实施抗结核治疗,40例治疗组实施支气管镜局部注射化疗,比对2组结果.结果:治疗组控制率为92.5%,比对照组的73.7%高,统计有差异(P<0.05);治疗组痰菌转移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镜局部注射化疗能提高支气管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率,降低复发率,值得应用.

    作者:农焜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醒脑静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醒脑静联合尤瑞克林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方面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尤瑞克林临床用药方式,实验组在尤瑞克林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辅助使用醒脑静,比对两个小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6.7%,对照组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70%,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好.结论:醒脑静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成效良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作者:张雨佳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基于ICF—CY架构下的儿童作业治疗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发初探

    本文介绍了构建儿童作业治疗虚拟仿真实验室的重要意义,以及相比于传统实验室,其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实验效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此外,本文提出将ICF-CY作为建设儿童作业治疗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指导思想,并阐述了ICF-CY架构下教学平台的模块设计方案及进入路径.

    作者:叶芊;王怡悦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疾病康复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选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所接收的脑梗塞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康复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前提前对康复组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常规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4,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魏容艳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讨论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的80例护士人员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予以临床护理保护,评判标准:职业压力评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病人护理与工作环境与仪器设备指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工作量与时间分配、管理与人际关系、护理专业与工作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的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不仅会缓解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且可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作者:刘晓群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健康宣教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干体重达标的临床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健康宣教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干体重达标的临床作用.方法:在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透患者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上述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常规护理为患者开展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干体重达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干体重达标率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健康宣教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干体重达标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巧华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我院产房实施VIP优质服务的效果观察

    护理改革的目的 一方面是要获得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另一方面是要获得护士对医院护理管理的满意,只有护患双方都满意,改革才能健康、持续发展.自2010年以来,以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为内涵的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深化[1].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落实护理基础,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2].优质护理服务不是简简单单地做好服务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要通过改革护理模式和护理服务流程,重新定位护士职责,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终达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作者:蔡银素;孙素丽;张婧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

    目的:在急诊护理操作中使用风险管理,得出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操作中的具体使用效果.方法:随机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急诊科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同时,增加使用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果.结果:对照组非常满意患者6例,满意患者32例,不满意患者12例,总满意度为38(76.00%);实验组非常满意患者31例,满意患者18例,不满意患者1例,总满意度为49(98.00%).结论:在急诊护理操作中增加使用风险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缓和医患关系,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潘莉;高变红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和护理效果.方法:从在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内入院接受诊治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78名,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同治疗方式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效果进.结果:治疗方法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好,家长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满意度.结论:在目前的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 中,常见的是药物保守治疗.个性化护理较之常规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秋芬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贵阳地区成年错颌畸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及分析

    目的:评估贵阳地区成年错颌畸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择76例贵阳地区成人错颌畸形患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SCL-90)进行心理状况评估.结果:错颌畸形患者SCL-90各因子分总体高于常模,其中人际敏感、抑郁及精神病性得分与常模的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由于影响患者的口颌功能和颜面外观,错颌畸形对成人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作者:曾婧;何娟;姜星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安宁疗护在艾滋病临终患者中的护理实践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在艾滋病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临终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7月~2017年6月死亡的8例患者,其中艾滋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4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2例,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1例,年龄在21~48岁之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四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晚期出现不同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护理,落实好基础护理,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让家属参与病人的后一段时光,疾病护理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全方位的给病人提供优质的安宁、关怀.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发现,为临终患者做好安宁关怀,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后的生命质量,患者能够安详的走过人生的后阶段.结论:安宁疗护实践以临终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为病人提供系统的安宁关怀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也可以大大提供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严曙 刊期: 2018年第49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