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研究

张洪霞;王延苹

关键词:预防接种, 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就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将我院近期所收治的128例预防接种儿童为本次研究主体,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为64例.对对照组儿童和观察组儿童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患儿进行疫苗接种前,需全面调查患儿的病史及身体情况,同时还要做好预防接种后护理的各个环节.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苦参碱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苦参碱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成分,具有保肝、抗炎、抗肿瘤、抗病毒以及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苦参碱近年来的药理作用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表明苦参碱对多种疾病均有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作者:孔蓉;安丽娟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登记时间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81.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3%)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79.8±4.3)分;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90.3±3.5)分,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显著提升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塔吉古丽·巴克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我院产房实施VIP优质服务的效果观察

    护理改革的目的 一方面是要获得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另一方面是要获得护士对医院护理管理的满意,只有护患双方都满意,改革才能健康、持续发展.自2010年以来,以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为内涵的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深化[1].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落实护理基础,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2].优质护理服务不是简简单单地做好服务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要通过改革护理模式和护理服务流程,重新定位护士职责,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终达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作者:蔡银素;孙素丽;张婧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计算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100例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50例/组,为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改善概率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获得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黄美珍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率观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择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6例进行研究,根据用药方式分为参照组、联合组,分别采取氨氯地平、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后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参照组78.57%,且NO、NT-proBNP、ET-1水平显著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参照组10.71%,P<0.05.结论:采取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应一波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模式和内容;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所接收的56名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使用系统性的康复护理模式,并对他们的护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6名患者中,有42名恢复达到优秀状态,13名达到优良状态,1名恢复效果一般;结论:对脊髓损伤后截瘫的患者来说,康复护理十分关键,使用系统性的康复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

    作者:辛佳慧;王梅;黄霞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经皮锥体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锥体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择取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排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经皮锥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中有35例,在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中有35例,在围手术期采取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经皮锥体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间,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毛艳红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经阴道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卵巢囊肿患者的护理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对卵巢囊肿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护理价值.方法 从本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收的卵巢囊肿患者中选取5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阴道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并进一步进行护理.结果 57例患者中有34例痊愈,14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有效率高达98.25%.结论 给予卵巢囊肿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介入精准度高等优势,加以从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护理更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度,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韦宏花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中医护理在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使用中医护理,研究中医护理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在实验中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试验对象,把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护理时使用中医护理,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探究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意义.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更好,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17.5%,所以使用中医护理的治疗效果比常规护理更好.结论:通过对两种临床护理办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中医护理有更好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所以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使用中医护理.

    作者:姜涛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利胆理气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超声分析

    慢性胆囊炎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肝胆类型疾病,多数患者是在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之后导致慢性病症.通常情况下在临床治疗中没有特异症状,患者发病之后出现脑囊排空障碍,且误诊几率较高.目前在慢性胆囊炎治疗中多为保守治疗法,但是,治疗效率较低,患者疾病复发率高.

    作者:刘竞芳;邸海燕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强化康复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期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强化康复护理,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在入院时和出院时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作者:孙玲玲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我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骨科实习的90例护生,依照入站时间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的管理模式即带教管理,而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2组护生的专科操作、学习纪律评分.结果 在实习过程中,参照组专科操作、学习纪律评分均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习护生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更能提高其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护生技术操作的掌握程度,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杨燕熙;李婧;张爽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推拿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目的:深入分析研究推拿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实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0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推拿配合物理疗法的治疗,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结果:经推拿配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后,60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治愈有18例(30%),显效30例(50%),有所好转8例(13.3%),无效4例(6.67%),总有效率达到了93.3%.结论:推拿配合物理疗法对于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有着非常显著的使用效果,应大力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黄英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蛋白质饮食护理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

    本文简单介绍了蛋白质饮食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影响,针对蛋白质饮食护理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发表了一些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蛋白质饮食护理合理性,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李颖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心脏外科术后低钾血症的治疗及护理进展分析

    心脏属于人体重要器官,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心脏容易发生病变,并且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手术是治疗心脏疾病的主要方式,此类手术相对复杂,风险高,需要高度重视,做好术前的检查、准备工作,术后并发症也是心脏手术面临的难题,如比较常见的低钾血症,因手术后钾摄入量低、应用利尿剂等原因,容易引发低钾血症,需要及时治疗并配合护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本文拟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低钾血症的治疗和护理进展,发现良好的治疗干预、护理干预对疾病改善非常有意义.

    作者:金晓丽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及疗效研究

    目的:就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探讨、研究.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3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冷、热水交替浸泡法、压迫性向心缠绕法、正确摆放体位、心理康复等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后,其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ADL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勇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急诊科收治患者100例,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流程后,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不同的急诊护理路径后,优化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优化组的抢救效率如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检查时间及治疗时间均好于优化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常规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与优化组相比,优化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对急诊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增加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临床急诊抢救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熊静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VSD负压吸引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VSD负压吸引治疗开放性骨折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7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分为35例观察组和35例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开放性骨折采用VSD治疗,实施优质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促进了患者身体恢复.

    作者:罗云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改良造口护理方法降低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损伤采用改良造口护理方法 的降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6月期间60例伤口造口患者,依据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则采用改良造口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的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明显较短;同时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于临床中降低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损伤采用改良造口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唐宇洛 刊期: 2018年第49期

  • 消化内科护理中分级护理制度的应用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护理中分级护理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率以、护理记录的合格率,对比患者实施分级护理前后的SDS、SAS评分情况.结果 患者对于分级护理的认可度为96.36%(53/55);患者护理记录合格率为98.18%(54/55);患者实施分级护理之后SDS、SAS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级护理在消化内科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提升护理记录合格率,有助于患者治疗整体效果的提升.

    作者:曾思佳;赵艳;王脐 刊期: 2018年第49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