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忠庆
目的 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及干预效果.方法 将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46例作为护理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将实施常规护理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术后并发症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服务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黄健婉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将我院的7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切开引流术、颈淋巴结清扫术两种手术方式的结果.结果: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切开一期愈合,无复发.行切开引流术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较长,部分有复发情况.结论:外科治疗是颈淋巴结结核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需要根据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建议手术治疗之前正规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
作者:钟明;蒋良双 刊期: 2018年第35期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老年人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加之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加.不同病人对医疗工作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护理人员应该增强患者抵抗疾病的信息,从而减少患者疾病的发生率,并不断延长患者的寿命,下面本文主要从护理角度探究了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中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吴宗华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运用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机体疼痛.
作者:王红健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检测分析孕早期妇女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为适宜叶酸补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建卡接受检测的孕早期妇女1500例,分别测定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结果:孕6~8周妇女血清、红细胞叶酸水平显著高于孕9~11周妇女(P<0.05);孕9~11周妇女的血清、红细胞叶酸缺乏率显著高于孕6~8周妇女(P<0.05).城市地区孕早期妇女的血清、红细胞叶酸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地区孕早期妇女(P<0.05);城市地区孕早期妇女血清、红细胞叶酸缺乏率显著低于农村地区孕早期妇女(P<0.05).服用叶酸组孕早期妇女的血清、红细胞叶酸水平显著高于未服用叶酸组孕早期妇女(P<0.05);服用叶酸组孕早期妇女的血清、红细胞叶酸缺乏率显著低于未服用叶酸组孕早期妇女(P<0.05).结论:孕早期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缺乏,通过孕早期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检测有利于临床合理补充叶酸,才可以有效预防孕期叶酸缺乏,减少胎儿出生缺损以及孕妇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孟君;鲁青莲;景亚玲;卢宗杰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细节管理是相对于全盘管理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超越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伤事故及交通事故越来越频繁,骨科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带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管道也越来越多.
作者:方雅丽 刊期: 2018年第35期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针对意外妊娠所采取的补救办法,此种技术能够大程度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安全性,因此备受青睐.但无痛人流术后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在人流过程中,需要通过高负压吸宫、多次刮宫等处理,这就会对患者的子宫、宫腔、宫颈造成损伤,引起炎症,感染等,导致术后宫腔及宫颈粘连.严重者可引起患者继发性不孕,因此有效防治无痛人流术后的宫腔及宫颈粘连,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基于此.本次研究就对现有的药物防治进展展开如下综述.
作者:朱彦霖;蒋丽 刊期: 2018年第35期
我国消化道中常见肿瘤为食管癌,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疾病,每年约15万人口病死于食管癌,食管癌典型症状为咽食物哽咽感、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目前治疗食管癌手术治疗为主,化疗为辅,但预后效果不佳.临床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对康复有临床疗效果.本文对食管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综述.
作者:黄旭华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探究分析胃镜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与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于本院展开胃镜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胃镜诊断,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观察患者的胃粘膜组织、尿素酶等.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50例)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胃镜辅助治疗的观察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经过胃镜诊断,阳性患者64例,病理诊断阳性61例,符合率95.31%,阴性36例,病理诊断阴性31例,符合率86.1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镜在幽门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诊断,胃镜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达到控制胃炎的目的,效果切确,值得推广.
作者:邱少斌;郑云梦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采取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治疗的2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罗红霉素治疗的患者100例,阿奇霉素治疗的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ARD)类型及出现概率、ARD致停药率.结果 罗红霉素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为7.00%,不良反应累及胃肠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及附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血小板和凝血障碍,ARD致停药率为1.00%;阿奇霉素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为15.00%,不良反应累及胃肠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及附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白细胞异常,ARD致停药率为4.00%.结论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临床应加强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8年第35期
本文对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相应护理措施,鼓励女性提高保健意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进行身体锻炼等,从而避免发生尿路感染,保障女性健康.
作者:张淑青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焦虑程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显著较轻,且P<0.05.观察组满意度96.0%较对照组80.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对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加强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其焦虑程度,并能提升其满意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肖青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分析位于心内科科室的病人在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后的具体情况.方法:随机的选取某医院的150位心内科科室的病人,再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分析这些病人使用阿司匹林后的效果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大量的数据表明,在这150位病人中,实验组中病人发生不适的有3位,而对照组中的病人发生不适的就比较多了,高达34位.结论:通过在实际中的应用发现,在心内科病室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的很多,但是服药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也比较多.为了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病人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合理用药.
作者:罗宏玉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对心肌梗死患者选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药物联合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3月~2018年02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后进行心肌梗死治疗药物的研究,对照组(40例):单用阿司匹林药物;观察组(40例):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观察对比两组心肌梗死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小板聚集率以及用药效果.结果:同对照组心肌梗死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小板聚集率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心肌梗死患者用药效果(75.00%)对比,观察组(97.50%)总有效率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心肌梗死患者选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药物联合治疗,对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小板聚集率以及用药效果的改善可以显著促进,从而为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好转做出充分保证.
作者:李永莉;周勤梅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16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A组和B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进行治疗并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分压(PaO2)等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的各项数据均有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和FEV1%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莹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为了解界首市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了解我市妇女在妊娠期抑郁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及孕产妇基本情况调查表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分娩期、产褥期进行调查,根据孕产妇自愿接受原则下,配合医生完成调查问卷 结果 孕产妇在这五个时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分娩期、产褥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5.8%、10.0%、13.3%、16.5%、14.3%,抑郁症状可能发生率为25.6%、29.0%、29.1%、28.6%、17.5%(χ2=38.621,P<0.001).经统计学分析,孕产妇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妊娠次数是抑郁发生率主要相关因素 结论 安徽省界首市孕产妇心理存在一定的抑郁症状,需加强孕产妇心理保健,重视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使用各种量表工具,常规开展孕产妇心理问题筛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孕产妇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
作者:徐芳;赵影;肖殿美;陈娟娟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PICC维护时采取低半卧位、上肢外展90度、穿刺点下方彻底悬空体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O16年10月在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住院的肺癌术后联合化疗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低半卧位,留置PICC导管一侧上肢外展90度,通过调整床头高度后前臂正好放在床头柜上,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将穿刺点上下10cm暴露在病床与床头柜之间,下方悬空;对照组采取平卧位,留置PICC导管一侧上肢外展60度,前臂垫小软枕,软枕高度10cm,通过肢体用力外旋,使穿刺点尽量靠上;衡量指标包括:留置PICC导管一侧上肢肌肉酸痛程度、舒适度、肢体经皮血氧饱和度、手心皮肤温度、心率、操作便捷性、以及符合节力原则.统计方法:采用SPSS 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wilcoxon W),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首次维护时穿刺点疼痛程度、PICC留置一侧肢体经皮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留置PICC导管一侧上肢肌肉酸痛程度及舒适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8.97,7.90;P<0.05);对照组维护前后,心率、手心皮肤温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37,-3.27;P<0.05);实验组维护前后,心率、手心皮肤温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护前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护后组间比较,心率、手心皮肤温度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65,3.28;P<0.05);两组护士操作便捷性及符合节力原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5.31,6.90;P<0.05).结论:上肢局部悬空体位,具有穿刺点下方彻底悬空的特点,完全不需要通过肢体外旋来暴露消毒范围,有效避免上肢肌肉酸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具有操作便捷、符合节力原则的特点,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钱琳;贾利民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分析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耳鼻喉科护理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造成护理不良结果的原因及可能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 护理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及其家属不配合、科室规章制度不完善、医护人员素质不强及社会形象消极等.结论 通过对护理过程进行风险评估,为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在大程度上降低护理过程的风险,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孙勰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对比能谱CT和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疗效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收治于我院的70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74个原发性肝癌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能谱CT和超声造影,诊断病灶残留及复发的阳性率,后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进行参照,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DSA检查确诊39例病灶残留及复发患者,其中采用能谱CT诊断病灶残留及复发的阳性诊断准确率为94.87%(37/39),采用超声造影诊断病灶残留及复发的阳性诊断准确率为48.72%(19/39).能谱CT的阳性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造影,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和超声造影相比,能谱CT对于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诊断价值更为理想,可精确对患者病灶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并通过碘基图能够提供更加敏感、准确的存活病灶的血流灌注影像信息.
作者:岑裕铭;周丽冰;周林荣;刘伟;陈强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ICU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我院ICU2017年3月-2018年3月ICU收治的240例重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风险管理)与对照组(常规管理).对比两者患者护理质量与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缩短康复所需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殷显艳 刊期: 2018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