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马云玲;白云凤;杨晓荣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 术后, 疼痛控制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护理与术后疼痛控制护理,每组患者5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骨折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术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疼痛控制护理法,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改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对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配合治疗率、定期复诊率以及治愈好转率等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配合治疗率、定期复诊率以及治愈好转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并对对两组患者的配合治疗率、定期复诊率以及治愈好转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配合治疗率、定期复诊率以及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配合治疗率、定期复诊率以及治愈好转率,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赵晓芹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尿毒症贫血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尿毒症贫血患者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重组人促红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尿毒症贫血患者70例,以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5).对两组都施以血液透析和重组人促红素治疗,实验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分析两组病情的缓解情况,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比对照组的85.7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重组人促红素联合治疗方案,对尿毒症贫血患者进行施治,能够获得十分显著的疗效.

    作者:姚长胜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本文对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相应护理措施,鼓励女性提高保健意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进行身体锻炼等,从而避免发生尿路感染,保障女性健康.

    作者:张淑青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分析特拉唑嗪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特拉唑嗪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2例肾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特拉唑嗪联合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肌酐和尿素氮等均得到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肾性高血压患者而言,采用特拉唑嗪联合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董梅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与常规输血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与常规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输血治疗的12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实施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治疗,并于输血后严密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做好急救准备,防止严重后果产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浆输注量、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等输血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各项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92%明显低于对照组1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白细胞技术输血血浆灌注量、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均与正常输血无明显差异,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且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输血,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李明秀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医学模式不断发展,就以患者为中心,对手术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就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重点,手术室的护士走出了大门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的访视和术后的随访,手术患者就入院、接受手术、麻醉苏醒期间到出院全过程,真正意义上的获得一个连续、无间歇的整体护理.下面就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以供借鉴.

    作者:黄珊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超声影像学检查在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浸润性导管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学检查在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浸润性导管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45例GLM与115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IDC)、90例导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DC1S)患者的术前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GLM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IDC组和DCIS组(p<0.001);GLM组肿块型病灶明显大于IDC组和DCIS组(P<0.001).GLM组病灶内部伴液性无回声区、周边伴导管扩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IDC组(P<0.01),病灶形态不规则、纵横比≥0.7、钙化灶、边缘毛刺或蟹足征、周边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的检出率低于IDC组(P<0.05).GLM组病灶边缘毛刺或蟹足征、内部伴液性无回声区、腋窝淋巴结肿大明显较DCIS组多见(P<0.001),病灶内部钙化灶较DCIS组少见(P

    作者:王艳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肿瘤内科PICC置管有效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探索肿瘤内科PICC置管有效护理方法以及利用价值性.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肿瘤内科PICC置管120例患者(在2016年10月22日至2017年10月22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全面性护理干预,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率(100.00%)、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8.33%)、对护理质量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全面性护理干预运用于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严棋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糖尿病母亲后代脑发育异常的机制

    妊娠期糖尿病(GDM)及糖尿病合并妊娠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的围产期并发症,对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有显著影响.本文通过总结此病的发病机制、超声表现,为临床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郑雁红;李冬梅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孕妇二胎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孕妇二胎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二胎孕妇,120例孕妇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组孕妇6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孕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护理后的SAS和SD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两组孕妇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分别为96.66%和85%,以上数据经统计对比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二胎孕妇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秦芸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卵巢癌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卵巢癌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20例(观察组)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患者卵巢组织标本中CTGF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TGF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卵巢癌组织中CTGF蛋白免疫组化评分及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在卵巢癌组织中CTGF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腹水量、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对顺铂敏感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TGF表达是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6.125,P=0.002,95%CI:2.544-15.469).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CT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TGF蛋白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对顺铂敏感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且CTGF表达是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雷嘉;刘炜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慢性病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目的:为我国慢性病管理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方法:对各个国家慢性病的控制和管理方式进行研究,探究世界发达国家的慢性病管理理论、经验和实践内容,给我国的慢性病管理领域带来一定的启示.结果:世界范围内的慢性病管理主要管理方式是基于社区进行管理,慢性病管理的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美国慢性病管理理论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慢性病管理理论为主.进行慢性病管理时首先要明确病人所患的疾病类型,然后采用专业化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提供科学的转诊系统和患者的自我支持系统.结论:随着我国对慢性病管理的不断探究和对外国先进管理经验的不断学习,我国的慢性病管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社区层面上依然不够先进,需要对社区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对社区人员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刘宝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在供应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中心集中式管理对预防术后感染风险程度影响.方法:在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进行中心集中式管理,并视为观察组.将2018年1月到2018年6月期间设为对照组,在此期间手术器械进行常规管理.从2个不同的时期均抽选出100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比较这200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经管理,2组时期手术器械管理效果以及患者术后感染风险程度均得到有效控制,组间数据差异对比:P<0.05.结论:将手术器械送至消毒供应室进行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术手术器械质量管理效果,减少术后感染率发生,值得推荐.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分析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疗效及作用机制

    目的:分析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疗效.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78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的是依那普利以及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2.3%和74.3%.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分析,乙组的各项数值明显低于甲组.结论:对H型高血压患者给予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各项水平值,避免出现相关异常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旭杜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不同护理方法在PICC维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PICC维护时采取低半卧位、上肢外展90度、穿刺点下方彻底悬空体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O16年10月在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住院的肺癌术后联合化疗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低半卧位,留置PICC导管一侧上肢外展90度,通过调整床头高度后前臂正好放在床头柜上,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将穿刺点上下10cm暴露在病床与床头柜之间,下方悬空;对照组采取平卧位,留置PICC导管一侧上肢外展60度,前臂垫小软枕,软枕高度10cm,通过肢体用力外旋,使穿刺点尽量靠上;衡量指标包括:留置PICC导管一侧上肢肌肉酸痛程度、舒适度、肢体经皮血氧饱和度、手心皮肤温度、心率、操作便捷性、以及符合节力原则.统计方法:采用SPSS 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wilcoxon W),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首次维护时穿刺点疼痛程度、PICC留置一侧肢体经皮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留置PICC导管一侧上肢肌肉酸痛程度及舒适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8.97,7.90;P<0.05);对照组维护前后,心率、手心皮肤温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37,-3.27;P<0.05);实验组维护前后,心率、手心皮肤温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护前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护后组间比较,心率、手心皮肤温度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65,3.28;P<0.05);两组护士操作便捷性及符合节力原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5.31,6.90;P<0.05).结论:上肢局部悬空体位,具有穿刺点下方彻底悬空的特点,完全不需要通过肢体外旋来暴露消毒范围,有效避免上肢肌肉酸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具有操作便捷、符合节力原则的特点,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钱琳;贾利民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护理的研究进展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腹腔镜已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手术治疗中.本文通过分析妇科腹腔镜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覃玲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患者功能的恢复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的质量水平,在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是康复医学治疗方法发展的一个全新的阶段,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环境.本文主要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康复医学中的原理,并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胡慧灵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食管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我国消化道中常见肿瘤为食管癌,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疾病,每年约15万人口病死于食管癌,食管癌典型症状为咽食物哽咽感、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目前治疗食管癌手术治疗为主,化疗为辅,但预后效果不佳.临床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对康复有临床疗效果.本文对食管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综述.

    作者:黄旭华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集束化护理在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消化道毒物清除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消化道毒物清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2例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为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于2017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利用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即常规组、研究组各31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集束化护理.结果:研究组肠道清洁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恢复时间、阿托品用量、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消化道毒物清除过程中,予以集束化护理配合,能够进一步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同时还可以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陈懂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骨科关节置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临床观察

    目的 对比探究骨关节置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进行的骨关节手术患者中选取66例作为此次研究观察的对象,按照手术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及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加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包括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完成后帮助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深度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形成几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做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骨科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几率,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王姣姣 刊期: 2018年第35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