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凌云;吴爱玲;胡凡;吴晓牧;张昆南;高幼奇
护生实习的过程是护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带教老师在带教中要多注重从护生的评估、考评激发护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着手,在工作中,面对护生成绩不理想或动手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往往从护生身上寻找原因,从而忽略了带教老师的作用.
作者:查太香;杨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检测项目,在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治疗的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凝血因子检测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因此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对提高凝血试验的准确性非常重要.现将我科2006~2007年经复查确定的54例检测错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乌立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BC-3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采用全血模式(WB)与稀释模式(PD)测定的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全血与稀释模式对高、中、低值的全血质控物和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液质控物WB测定值差异较小,PD测定值差异较大,尤其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临床标本检测WB测定值低于PD测定值,t检验表明两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使用BC-3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时,好使用WB测定,以提高临床血液分析的准确性.
作者:邱跃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问题导向教学法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将40名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护理专科生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两组护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带教,调查其出科前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以及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程度.结果 经整理资料,采取计量统计分析法,两组护生理论和技能考核以及对老师的满意度差别极显著(P均<0.01).结论 问题导向教学法既能提高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技巧,使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作者:万旭红;刘贞;刘诗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的发病特点,并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9年4月至2006年10月内科收治的288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分为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中医组49例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治疗有效率为85.7%;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7%,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单纯中医组.其中中西医结合组163例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为91.4%,59例脑出血治疗有效率为78%,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有效率为76.5%.结论 临床上控制高血压、防治糖尿病、和心脏病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重点为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缺血性脑卒中要注意防治其合并症,降低死亡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更为有效.
作者:王昌龄;李立;茹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125例胸腹腔积液中蛋白质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总蛋白与白蛋白测定分别采用双缩脲法与溴甲酚绿法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测定根据凝固法原理经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C-反应蛋白测定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 漏出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3±7.3 g/L、11.7±5.8 g/L、0.57±0.24 g/L和3.6±1.2 mg/L,而渗出液为34.5±11.3 g/L、19.5±8.4 g/L、1.42±0.62 g/L和17.6±8.1 mg/L.总蛋白、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浓度,经比较渗出液与漏出液中4种蛋白质的平均浓度,t检验显示P均<0.01,C-反应蛋白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胸腹腔积液中各蛋白质成分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可能与胸腹腔积液形成的病因及其部位、以及与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此外,渗出液C-反应蛋白水平较漏出液明显增高,提示检测胸腹腔积液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有助于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也将有助于了解机体内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
作者:张哲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分析门诊注射病人药物咨询情况.方法 对每一位门诊注射病人或家属咨询的内容包括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理作用、价格、特殊处理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询问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的比例大(88.5%),其余依次为不良反应、注意事项(60.6%),作用与疗效(48.6%),药品价格、名称(33.2%)等.结论 大部分门诊注射病人对所应用的药物缺乏有关的药理学知识,指导病人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巧兰;黄丽云;吴媛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是目前导致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机制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病病因尚未明确、诊断缺乏特异性,现综合分析43例川崎病(KD)病儿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以期探索其中对早期诊断,确定诊断和治疗有提示价值的临床特征.
作者:赫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12例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中,其中8例右心室功能不全及低血压休克.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酶学的变化可早期诊断右心室梗死.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情况,早期开通闭塞血管.结果 12例经扩容等治疗后9例治愈,3例死亡,其中4例溶栓治疗.结论 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右心室心肌梗死,早期开通闭塞血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及血液动力学改变,适时适度扩容,是治疗右心室心肌梗死成功的关键.
作者:贾晓伟;刘克成;李一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并探讨其机制与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8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原发性高脂血症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1.25%,阿托伐他汀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降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安全有效,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脉事件发生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志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癌的螺旋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临床肾肿瘤病例的螺旋CT征象.其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3例,肾癌142例(小肾癌21例),增强扫描146例.结果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为内含脂肪,强化较均匀;肾癌平扫大部分呈混杂密度,不均匀强化;小肾癌病例强化后大部分呈快进快出表现.结论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癌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至关重要.
作者:王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全身多发外伤合并骨折的手术急救护理.方法 通过对1例化工厂爆炸致全身多发伤患者急救配合过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工作经验.结果 我们通过与麻醉师及手术医生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抢救过程中,密切配合、共同协作,成功的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结论 在手术抢救配合过程中,始终要保持严肃的科学性、高度的责任心、规范的操作技术及良好的团结协作性,以确保危重患者在手术室生命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王东颖;张宝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收治的2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入院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4例,占15.38%.男性和女性病人相比较,女性易发高代谢症.单纯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或胰岛素治疗血糖难以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控制后,血糖控制良好.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易导致误诊误治,糖尿病患者均应行甲状腺功能测定;同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也应进行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PBG)检测.
作者:余文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对287例直肠癌病人实施根治的临床资料,行miles手术者31例,行直肠前切者256例.结果 287例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为7.0%(20/287),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9.0%(23/256).25例术后短期内泌尿生殖功能障碍,无骶前大出血,术后病检报告系膜内有癌巢存在的有149例(52%).结论 直肠癌术中全直肠切除能有效预防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及术后并发症,提高保肛手术率,是治疗直肠癌必须遵循的原则.
作者:梁献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手术配合的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65例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充分做好术中使用的器械准备工作,手术护士对手术有充分了解,熟悉仪器性能,操作步骤.术后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加强康复锻练,减轻术后疼痛,做好饮食、营养和出院指导.结果 65例患者术后康复迅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熟悉仪器操作及管理,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手术的美容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惠璇;钟凤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医学会是一个学术团体的管理机构,对全体会员的学术活动、继续医学教育等活动有着有效地管理.同时,医学会又是医学科学工作者与党和政府之间的一座桥梁,能保证党和政府及时了解医学科学工作者的心声.因此,医学会工作的意义和责任都十分重大.这就要求医学会机关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需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作者:黄建新;徐娟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提高创面愈合率.方法 应用两根带有多个侧孔的硅胶管,置创面皮下接负压引流球.结果 本组发生皮下积液4例,感染3例,其余均愈合良好.结论 乳腺癌术后创面负压引流有利于创面愈合.
作者:汪允哲;韩鑫;卜宪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在乳腺癌术后围化疗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7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35例用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生活质量及药物毒性反应等有无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障碍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生活质量状况明显改善(P<0.05),药物的毒性反应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 在乳腺癌围化疗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邓锦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康体多)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5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2组.治疗组:阿昔洛韦0.5 g,每日1次静滴,口服,同时给予康体多40 ml,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阿昔洛韦0.5 g,每日1次静脉滴注,两组皮损都外用聚维酮碘溶液(艾利克),均治疗6 d.第12 d、21 d、28 d,各随访一次.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3 d疼痛减轻者分别为58%、42%,6d分别为42%、39%;6 d疼痛基本消失者分别为42%、23%,12d分别为50%、46%;后遗神经痛者分别为0%、8%.结论 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疗效好,可以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后遗神经痛,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桂凤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重要的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常用、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的目的 是使血常规检验在检测中获得更为稳定、可靠、准确的有效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中出现错误的判断.在实验室检验中,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控制.
作者:古旭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