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分析

马志兰

关键词:泮托拉唑, 生长抑素, 急性胰腺炎,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研究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运用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分析不同用药后治疗疗效、症状体征恢复时间等情况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的比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腔积液、腹痛腹胀、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等指标症状恢复时间上,观察组各项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同时加快疾病恢复速度,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研究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运用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分析不同用药后治疗疗效、症状体征恢复时间等情况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的比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腔积液、腹痛腹胀、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等指标症状恢复时间上,观察组各项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同时加快疾病恢复速度,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马志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手术治疗时机对成年急性肠梗阻治疗效果的影响价值体会

    目的:分析评价手术治疗对成年急性肠梗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成年急性肠梗阻的92例患者资料,并根据患者入院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将48h后行手术治疗患者定为对照组,将48h内行手术治疗患者定为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与成年急性肠梗阻患者而言,除个体化治疗方案之外,为有效的是接受早期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更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田康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精神科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

    目的 规避精神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认知,分析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管理策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226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问题调查.结果 226名护理人员中,68.6%的护理人员认为患者突然冲动伤人是主要的护理安全隐患,其次是自杀、自伤、外走、药物副作用、和坠床/跌倒等.结论 对精神科进行风险管理,可提高住院患者护理安全.

    作者:张秀梅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消毒供应室护理质控管理对防控院内感染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质控管理对防控院内感染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进行的1000次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的器械、设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0次,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运用质量控制管理,分析不同护理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原因、供应室差错情况.结果:在内容物不符合、物品失效、配置器械功能问题、包装破损等供应室差错率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院内感染发生率上,观察组13.8%显著少于对照组4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护理质控管理对防控院内感染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减少供应室工作差错率,提升工作质量.

    作者:王玉琴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老年冠心病护理应用健康教育的策略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健康教育运用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两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个组的对比,研究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血脂水平,在满意度方面也具有显著变化,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莲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乳腺癌运用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运用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运用改良根治术,观察组运用保乳根治术,分析不同患者治疗后患者满意度、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3年内生存率与复发率情况.结果:在治疗后3年内生存率与复发率上,两组没有明显的差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上,观察组各项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运用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术治疗均可以达到一定疾病控制治疗效果,相对更好的达到优质的生存率,减少复发率,但是保乳术在整体外观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上更好,同时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更快恢复.

    作者:闫小刚;王旭丹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中药配方程序知识拓展

    中药调配的依据是处方,调配人员必须熟悉处方的内容及含义,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准确迅速的工作作风,遵从调配工作制度,严格按收方、计价、配方、复核、发药程序进行.

    作者:张莉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较好,显著改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罗时琴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在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病患的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病患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病患,给予观察组病患临床护理路径,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护理,后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 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之后,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病患的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病患的满意度,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有着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大力的推广实行.

    作者:孙静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观察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风险意识管理,并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也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张敏;宋佳伟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谈谈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药物治疗是医院救治患者的主要方式,药师在整个院内用药调配中占有主导作用.新时期国家倡导科学用药机制,提高药学服务必须发挥药师的调控作用.据此,本文展开研究.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护理人员识别标识在临床中的应用

    护理人员识别标识是指医院为预防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于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或难以预料意外事件或风险事件发生,而采用特殊制作的各种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标准记号,以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是一项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现将我科护理人员识别标识应用于临床,报道如下1.护理人员识别标识的作用:为科室每位护理人员佩戴标有数字序号的胸牌,通过数字标识使患者或家属能牢记自己的责任护士,能准确识别责任护士,更加利于治疗护理有效进行.

    作者:贾晓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在用西医的方法对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加用中医的方法进行结合治疗是否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近三年收治的78个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随机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39个.其中A组患者只采用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而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再采取中医药的方法进行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情况和焦虑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把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焦虑评分进行对比,B组略低于A组(P>0.05);把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焦虑评分进行对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在用西医的方法对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加用中医药的方法进行结合治疗能够大大提高医疗效果,如果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作者:邓帮伦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临床治疗体会

    呼吸内科患者一般慢性疾病较多,且年龄组相对较大,临床对呼吸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会出现各种病菌感染问题,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有效控制感染状况的发生,故呼吸内科疾病需要长期基础性治疗外,对于病情严重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侵入性操作,抗生素的使用等更提高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呼吸内科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多伴有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较差,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本文分析了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体会.

    作者:高秀兰;顾薇;陈红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皮肤扩张器在小儿颈胸部烧伤瘢痕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小儿颈胸部烧伤后瘢痕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例小儿共42个皮肤扩张器进行瘢痕修复治疗,扩张器容量50~200ml,扩张时间为1~2月,平均56d,扩张达标后经二期1次手术修复颈胸部的瘢痕畸形.结果:20例小儿经过二期手术后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经过随诊观查皮瓣的色泽和质地均较理想,并且稳定.结论:在小儿颈胸部烧伤后瘢痕整形修复治疗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能节省皮源,并能取得稳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菲;李大为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免疫组化染色处理对于病理技术相应质量控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方法:选择了2017年度3月份到2018年度1月份之间,在本院当中需要肝脏穿刺组织的共计80名患者为本次探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将每组当中人数均控制为40人.在治疗阶段,对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处理,而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类型的HE染色处理.在探究中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当中患者的切片进行分析,统计出相应的优良率以及确诊率.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的观察组之中患者去切片统计的优良率达到了百分之97,确诊率达到来了百分之94.5;采用常规HE染色技术处理的对照组之中患者切片统计方面的优良率为百分之80.5,确诊率为百分之76,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于有肝脏穿刺组织类型患者采取免疫组化染色处理,可以有效的优化切片的实际质量以及确诊率,能起到医疗工作的效果,在临床治疗方面有推广价值.

    作者:单毅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其数据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高,其数据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颈糜烂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该方法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狄澄;沈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同剂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同剂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收院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盐酸氨溴索的应用剂量分为3组,A组(n=51)给予15mg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B组(n=51)给予30mg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C组(n=51)给予60mg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总有效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赵剑东;李军锋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高通量筛选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前言高通量筛选技术是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集自动化操作系统、灵敏快捷的检测仪器,计算机控制、数据库支持运转于一体的现代实验技术.该技由于具有快速、敏感、高效等特点,成为研究新药领域的一大进步.中药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提取其重要的有效成分一直是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然而中药研究仍面临很多问题,如中药药理没有明确的解释;中药的应用束缚了对人们对中药药效的的全面认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试验造成实验材料的浪费等.因此在传统中药研究中利用现代高通量筛选技术,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中药成分,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或先导化合物,开发新药物必然能促进中药研究的发展,能够更好的发挥中药的医疗保健作用.目前,我国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已开发出、提取了大量药物,如黄莲素、丹参酮、青蒿素等.可以预见通过高通量筛选用于中药研究前景广阔,必将大大推动中药研究的进展.

    作者:石安然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PICC与VPA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PICC与VPA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PICC导管行静脉置管,观察组采用VPA导管行静脉置管,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与置管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相比于PICC置管,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临床置管中采用VPA可有效延长置管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袁敏 刊期: 2018年第25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