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学生运动爱好者踝关节扭伤次数与本体感觉的相关性研究

赵娣;陈少清;林建平;王诗忠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 大学生, 运动爱好者, 本体感觉, 相关性
摘要:目的:分析大学生运动爱好者踝关节扭伤次数与本体感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0月本校运动类社团踝关节扭伤大学生患者180例,对受试者进行基本资料的调查与收集.采用PK-254P动静态平衡测试系统测试受试者踝关节的本体感觉,选取平均轨迹误差(ATE)、测试执行时间(TTE)、平均负重力量差(AFV)和稳定系数(SI)四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踝关节扭伤次数与本体感觉相关参数的相关性:踝关节扭伤次数与ATE值(r=0.197,P=0.030)、SI值(r=0.192,P=0.035)及AFV值(r=0.168,P=0.018)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踝关节健康侧与扭伤侧ATE值、Sl值及AFV值比较:右侧踝关节扭伤者,健康侧与扭伤侧踝关节ATE值、Sl值及AF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踝关节扭伤者,健康侧与扭伤侧踝关节ATE值、Sl值及AF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扭伤次数与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存在相关性且左侧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右侧踝关节的本体感觉.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高流量吸氧与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吸氧与无创通气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漳州市医院外科ICU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高流量吸氧组(A组)和无创呼吸机组(B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小时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动脉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对比两组治疗4小时后舒适度及耐受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R、MAP、R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aO2/Fi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aCO2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且无创通气治疗组治疗后的PaO2/FiO2略高于经鼻高流量吸氧组(P>0.05);经鼻高流量吸氧组舒适度及耐受性评分显著低于无创通气治疗组(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经鼻高流量吸氧能明显改善呼吸状况、提高氧合指数,且能更好的提高患者舒适性及依从性,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陈志鹏;叶毅斌;黄海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物理治疗技术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物理治疗技术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通过对理论教学体系、实训教学体系、师资培训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来构建物理治疗技术的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能胜任各种岗位的优秀康复治疗师.

    作者:石淑霞;张薇;郭彦;潘敏;胡丹丹;付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不同时段口服和爽的结肠清洁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口服和爽的结肠清洁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科行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186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96例),试验组在检查前一天21:00开始服用和爽清洁肠道,对照组则在20:00开始服用,均在检查当天上午8:00进行检查,比较两组肠道清洁效果.结果:试验组肠道准备清洁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检查成功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前一天21:00服用和爽可以取得较满意的肠道清洁效果,且检查成功率高.

    作者:温丽军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无创基因检测在基层社区医院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无创基因检测(NIPT)在基层社区医院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进行检查孕妇500例,所有孕妇均进行NIPT、孕中期血清学(MSS)检测及超声检查.以分娩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DS诊断效能,统计确诊DS所需诊断、终止妊娠费用,统计三种检查方式成本效益.结果:MSS检测准确率99.20%,灵敏度62.50%,特异度99.80%;超声检测准确率99.40%,灵敏度75.00%,特异度99.80%;NIPT检测准确率99.60%,灵敏度87.50%,特异度99.80%;MSS检测ROC曲线面积0.847,超声检测ROC曲线面积为0.880,NIPT检测ROC曲线面积为0.935;MSS确诊为DS所需费用为2920元,超声确诊为DS所需费用3080元,NIPT所用费用2960元;NIPT成本/效益低为0.014,MSS成本/效益值为0.015,超声成本/效益高为0.025.结论:无创基因检测成本/效益低,具有一定经济性.

    作者:谢小欢;麦慧映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探讨情志护理在中风后抑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干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对其抑郁程度、日常生活功能及B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并按随机抽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均施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施以情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存质量评分(QDL)、Barthel指数(B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SDS、SAS、QDL、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志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缓解其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活动能力,对患者的病情康复有很大帮助,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潘秋河;唐晓红;丘艳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浅谈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82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评定MOCA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提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光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氢氟酸烧伤患者创面恢复的影响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氢氟酸烧伤患者创面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氢氟酸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创面减少比例、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氢氟酸烧伤患者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其创面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罗典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中医健康状况量表对不同病种的反应度探讨

    目的:通过扩大病种类型及增加病例数,对中医健康状况量表进行不同病种的反应度考核.方法:应用中医健康状况量表和SF-36量表对4个疾病亚组(冠心病30例、类风湿关节炎4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31例)共131例患者和50例健康人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医健康状况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健康人与患病人群生存质量的能力(P<0.05),健康人组的生存质量优于慢性疾病患者;②中医健康状况量表与总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反应度系数为ES=0.11~0.48,SRM=0.25~0.83,CR=10%~47%,其中以精力、大便方面反应度系数高,中医健康状况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能力;③与SF-36对比,在情感职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度系数ES=0.06~0.3,SRM=0.2~0.7,CR=3.7%~13.4%,SF-36中精力领域反应度指标高,结果与中医健康状况量表一致,提示中医健康状况量表与SF-36均有良好反应度,中医健康状况量表较SF-36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结论:中医健康状况量表与SF-36均属于普适性量表,但比SF-36具有更高的反应度,提示中医健康状况量表更适合中国疾病人群.

    作者:曾碧珊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DMS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仪(DMS)对非特异性腰痛(NSLB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2),对照组采用核心肌群训练,治疗组则采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DMS治疗,治疗6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VAS、OD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核心肌群训练结合DMS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潘伟超;马明;孙悦;徐亮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致急性静脉炎病例分析及护理干预

    收集本院近期硫辛酸注射液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导致的急性静脉炎病例,经调查分析该药在临床使用中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因素,针对性制定护理干预措施,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目前尚未在药品说明书中载明,此类事件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希望能引起该药生产厂家及临床工作同仁注意.

    作者:邱春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推拿手法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症状分型探讨研究

    目的:基于推拿手法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从而探讨症状分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佛山健翔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90例,按照相应症状分为A、B、C三组各30例,单纯腰痛组(A组),下肢神经根症状为主和(或)伴腰痛(B组)、间歇性跛行症状为主和(或)伴腰痛(C组).使用推拿手法+中频脉冲电治疗,使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JOA)”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各组治疗前后疗效评分,再对各组间评分数据作临床疗效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A组治疗后的JOA、VAS评分显著优于B、C组(P<0.05),B组治疗后的JOA、VAS评分显著优于C组(P<0.05).A、B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常规推拿手法联合中频治疗治疗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组间疗效差异明显,可考虑根据其相应临床症状增加细化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分型,用于指导临床判断预期疗效,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耿文东;吴逸;王刚;龙翔宇;淦作伟;胥四维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研究近况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简称终板炎,是发生于椎体软骨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全脊柱均有可能发生,颈椎及腰椎是好发部位,颈椎好发于C5/C6和C6/C7,主要表现为颈项部肌肉紧张、头痛、头晕,甚至伴有上肢麻木等症状;腰椎好发于L4/L5和L5/S1,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间接性跛行等症状;好发年龄为40岁以上,临床易将其归结于椎间盘的病变,容易漏诊误诊.国内有关终板炎的文献报道大多是关于临床研究,缺乏基础研究.本文对终板炎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诊断、病理学分析和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刘海波;曹乐;琴元国;王为民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中医保健干预对社区婴儿体格发育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保健干预对社区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6月社区新出生婴儿为研究对象,将国家监测点所选镇街随机分为试验社区和对照社区,对照社区给予儿童常规喂养、饮食指导和定期保健体检,试验社区则在此基础上先对访视医师、儿童家长进行中医保健干预方法的系统培训和指导,中医保健干预1年后评价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对照社区婴儿体重增加6056.01±873.44g,试验社区婴儿体重增加6666.57±1258.3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社区婴儿身高增加24.71±11.35cm,试验社区婴儿身高增加28.20±4.6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格发育评估结果显示,对照社区和试验社区低体重发生率分别为0.32%与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分别为1.60%与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发生率分别为0.41%与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的家庭中医保健干预能促进婴儿身高、体重的增长,降低肥胖、生长发育迟缓率,适用于社区推广使用.

    作者:薛坚;徐丽;丘圣;田慧;陈翠妍;陈雪玲;林青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毫针焠刺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髌腱腱病1例

    髌腱腱病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慢性运动损伤,严重影响体育运动爱好者的运动表现,甚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国内外对髌腱腱病防治的研究,大多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疗法,冲击波治疗,外敷药物,针刺推拿局部等治疗,本文以整体观、中西医并重为启示,运用毫针焠刺法结合推拿手法、功能训练治疗髌腱腱病1例,并对其诊疗思路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作者:潘建翔;王刚;董龙聪;付盈悦;彭科志;向开维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三步九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步九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三步九法”推拿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三步九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

    作者:张志红;迪力努尔·托乎提;徐华明;聂强林;张俊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并分析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我效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社区医院建立慢性糖尿病档案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情况以及血糖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饮食控制、血糖监测、体育锻炼以及高低血糖处理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从而使其能够科学用药且合理控制病情,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使其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沈丹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

    探究各个时期医家对颈性眩晕的认识及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具体方法和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安全性高,费用低,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实用性强等优点的结论,值得推广.

    作者:沈冬恒;郭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不同理疗方法与预后

    目的:探究不同理疗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文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红外线理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中频脉冲电刺激理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选择实施中频脉冲电刺激理疗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康复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怡恬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康复护理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瘫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治疗,治疗组则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低频电刺激能有效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梦洁;李昕;尚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药源性腹泻临床实践

    小儿药源性腹泻,是近年来临床中常见的小儿腹泻类型,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而频繁出现.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各种常见病,效果颇佳,同样在治疗小儿药源性腹泻中,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广;武志辉;李磊;刘江萍;李守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