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MR对髌骨软化症的诊断及分级价值

王宝军;佟艳龙

关键词:MR, 髌骨软化症, 诊断, 分级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对对髌骨软化症诊断及分级时,应用MR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实施MR检查,观察MR对于患者的诊断和分级情况.结果:MR对所有患者髌骨软化症均作出分级,和手术检查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对髌骨软化症诊断及分级时,应用MR的价值显著,其能够准确分级并做出诊断,故可应用于临床推广检查中.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肌电图检查在腰骶神经根病变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肌电图检查应用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与腰骶神经根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治疗的100例疑似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A组)与100例疑似腰骶神经根病变患者(B组)当作观察对象,全部患者都接受肌电图检查.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及诊断后,及时的对2组患者的肌电图临床诊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A组确诊率为97.0%,B组确诊率为93.0%.2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应用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与腰骶神经根病变中可获得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提高临采确诊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与症状改善时间,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关注.

    作者:金玉婷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取2107年3月到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共计70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水平.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实施积极心理护理,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提升健康心理水平,具有积极推广价值.

    作者:黄杜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患者的肾脏病理表现与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肾内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且接受了肾脏穿刺活检术的193例患者.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136例)?非糖尿病肾病(NDRD)组(9例)及DN+NDRD组(48例).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肾脏病理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 NDRD占4.66%(9/193),DN+NDRD占24.87%(48/193).在NDRD中,膜性肾病常见,占33.33%(3/9).在DN+NDRD组中,IgA肾病常见,占45.83%(22/48).NDRD组糖尿病病程短于DN组,Hb?eGFR?24HTP水平高于DN组,视网膜眼底病变发生率?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低于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NDRD组Hb水平高于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D组Hb?eGFR?24HTP水平高于DN+NDRD组,视网膜眼底病变发生率?AKI发生率低于DN+ND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患者的肾脏病理复杂.DN?NDRD及DN+NDRD患者在糖尿病病程?Hb?eGFR?24HTP及预后方面存在差异.NDRD患者糖尿病病程较短,Hb?eGFR?24HTP水平较高,DN患者视网膜眼底病变以及AKI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可积极行肾活检明确诊断.

    作者:王涛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对膝骨关节炎病人疼痛及恢复期神经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疼痛及恢复期神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9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神经功能(SSS)恢复情况及各项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高磊;罗京;高菲;李雪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中医药特色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探讨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3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养老服务模式,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实施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施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后,观察组老年患者的各项症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智能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可有效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促进老年人智能精神恢复,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微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无湿化吸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2015年12月~2018年1月在本院实施中低流量吸氧的患者,选择随机方式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选择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法实施氧疗,对研究组患者选择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法实施氧疗.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24h的吸氧后,研究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患者差异性并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湿化瓶细菌污染阳性率为31.7%(19/60),对照组湿化瓶细菌污染阳性率为48.3%(29/60),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结论:研究表明,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不会对患者舒适度产生影响,对降低湿化瓶细菌感染率极为有利,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徐静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我院创伤中心收治的骨折围手术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的疼痛评分、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治疗费用.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3d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婷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以本院收治的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66例进行观察,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常规组33例采用低剂量黄体酮治疗(100mg/d),研究组33例采用大剂量黄体酮治疗(300mg/d).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常规组,且阴道出血量、总出血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来讲,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相对而言,大剂量黄体酮治疗方案的效果更佳,患者康复较好.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张凤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对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为了解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COPD的相关问题,本文将各学者的研究成果与本人的临床经验结合,对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COPD的诱发因素及临床症状,强调了及时治疗疾病的重要性.重点从发病机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三方面出发,对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终证实了多索茶碱与氨茶碱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鹏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析病患的入院情况、诊疗过程,详细介绍优质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病患的各项指标变化及恢复情况,从而获得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改善预后的状况,增加病患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何俊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全科医生治疗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对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5年4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社区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共计选择9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均分为各48例的两组.其中参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予以观察组全科医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参照组,且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全科医生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梁晓玲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急诊应用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90例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急诊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心衰控制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衰控制的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血气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相近;治疗后观察组血气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常规药物联合急诊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改善心功能和血气情况,纠正心衰,减少不良预后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轩诗旭;轩诗琳;刘晶晶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黛力新联合多虑平治疗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研究

    目的:黛力新联合多虑平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伴有焦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评估其疗效.方法:选取人民医院2018年1-3月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此群体均为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随机将调研对象分为两组,治疗组45人,对照组45人.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三种评分均降低:绝望感、迟滞、睡眠障碍,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症,黛力新联用多虑平对其有确切治疗效果,但是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

    作者:胡晓琼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于脑血管畸形患者中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实施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起至2018年10月毕,在我院选取10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随机分组,均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将切除手术应用到对照组患者中实施治疗,将血管内介入栓塞应用到观察组患者中实施治疗,有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观察组的治疗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脑血管畸形患者中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实施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田健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蒙医内科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综合康复措施疗效观察

    目的:本项研究将对老年冠心病的病人使用蒙医内科的综合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一段时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病人68名,将这些病人按照住院的前后顺序分为基础组与实验组,入院时间早的为基础组,入院时间晚的为实验组,两组病人人数相同.将常规的治疗方法给予基础组的冠心病病人,将常规治疗与蒙医内科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应用在实验组的冠心病病人中,对两组病人治疗之后的效果进行比对.结果:两组病人在接受相同时间的治疗之后,实验组病人使用综合康复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要优于基础组病人,两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将蒙医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应用到冠心病的病人中,不仅可使病人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还使病人因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得以降低,可见蒙医内科综合康复方法对冠心病病人的治疗效果更好,应该将该治疗方法在冠心病病人当中推行.

    作者:国建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浅析儿科护理中的细节护理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对上海医院的160例儿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的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80例,主要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80例,主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细节护理的方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采取两种不同护理方式之后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并且,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比较,P<0.05,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儿科患者,采取细节护理的方式,有助于缩减儿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护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从而有效促进儿科患者的身体康复,可以考虑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姜旭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管性痴呆的预防作用

    对患有老年脑血管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开展临床实践研究,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和预防血管性痴呆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方法:将120例来医院就诊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专业医学护理研究工作,这部分老年脑血管患者来院就诊的时间是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之间,选取这部分患者展开实验研究并用统计学方式统计,选取研究对象的一半采取常规护理的护理方式,这部分患者称为普通组,其他剩余部分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方式,这部分患者被称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半年的生活和24个月之后出现血管性痴呆的比例以及患者的详细情况.结果: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低于实施循证护理方式的一组,普通组的患者出现脑血管痴呆的人数相比专业的循证护理人数较多些,复发率和致残率相比实验组也较为高,对比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循证护理护理方式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日后生活质量有直接的关系,采用这样的护理方式患者恢复效果比较好相对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高,循证护理方式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预防血管性痴呆值得在各医院推广.

    作者:施玲;朱莹泉;吕桂琼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空腹血糖对急性重症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对急性重症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梗塞患者60例,根据其空腹血糖水平将其分为对照组(<7mmol/L,正常)和观察组(≥7mmol/L,增高),各30例.回顾性两组全部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入院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以及短期预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NIHSS评分方面,观察组入院、及出院时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且P<0.05.在短期预后方面,两组预后不良率、死亡率等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而在营养不良率上,观察组63.33%较对照组33.33%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空腹血糖增高可明显加重急性重症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营养不良率,因此临床需积极对其血糖水平加以控制,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屈德会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个性化疼痛护理对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个性化疼痛护理对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6例急诊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附加进行个性化疼痛护理,前后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仅明显低于干预前,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个性化疼痛护理能明显降低急诊肾结石患者的疼痛感受,并显著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莉莲;顾美萍 刊期: 2019年第12期

  • 个体化心理护理用于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的实际效果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施以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7月我院70例需静脉输液治疗患儿档案资料,以数字法为基准,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施以个体化心理护理与日常护理,评估两组治疗后60s内停止哭闹及一次刺穿成功状况、家长满意状况.结果:两组相较而言,实验组治疗后60s内停止哭闹比、一次刺穿成功比、家长满意状况均较高(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施以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显著提升家长满意状况及一次性刺穿成功几率,缩短患儿哭闹时间,临床实施情况颇为明显,因此,可以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唐文 刊期: 2019年第12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