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巧玲
目的:评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由于社区医师的定期随访而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这个治疗效果.使其即使面对不同情况的高血压患者,依然能展现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地址所在的一个社区里选取了300多例高血压病患者,运用多种随访方式让这些患者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及时控制,并利用居民电子健康答案系统将内容进行统一管理.经过了一年的努力,观察分级管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本院为期一年的定期随访观察,这三百多例高血压患者在随访前后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级随访管理级别降低程度明显,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降低程度明显,高血压控制率提高程度明显.结论:社区高血压病可以利用定期随访管理来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作者:何亚军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气道护理运用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1:1比例分为A组(n=32)和B组(n=32),其中A组开展品管圈活动,B组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对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气道护理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白净月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负面情绪及生命体征造成的影响.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实行护理后进行麻醉前的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HAMD(抑郁量表)评分,做手术切口时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HAMD(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做手术切口时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行椎管内麻醉手术的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稳定,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敏敏 刊期: 2019年第12期
隐球菌性脑膜炎(CM)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侵袭导致的真菌感染,而T细胞免疫缺陷是这类疾病的高危人群,对于长期进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实体气管骨髓移植者、糖尿病及肝硬化患者患病几率均较高.由于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发达国家中的隐球菌病发病率已经在不断下降,但部分发展中国家,隐球菌脑膜炎算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见机会感染虽然积极的抗真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但临床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也是非洲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先就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情况与治疗进展,为临床后期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全程系统护理模式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6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资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程系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指标及时效性.结果:研究组患儿二氧化碳氧分压和血氧分压显著优于对照组,差距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距显著(P<0.05).结论:小儿喘憋性肺炎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基础实施全身系统护理模式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血氧饱和度,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倪雪;杜影男;唐婧;全美丽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PDCA护理模式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7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PDCA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家庭功能、社会功能、疾病因素各项评分分别为18.64±1.03分、18.04±1.11分、17.64±2.03分、18.11±1.64分、18.13±0.67分,差距显著(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PDCA护理模式可有效通过改善疾病和疏导心理问题,进而整体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全美丽;倪雪;杜影男;唐婧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6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1例,常规组采用全脑放疗,实验组采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疾病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常规组.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松波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就诊的30例儿童血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现状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儿童血友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科2015.12.—2016.12月30例儿童血友病患者的治疗资料.结果 一般情况:30例儿童血友病患者来自青海省各个地区,年龄3~14岁,平均8.43岁,其中城镇儿童患者4例(13.33%),农村儿童患者26例(86.67%).初次确诊年龄(1.6±0.8)岁.临床情况:(1)农村血友病儿童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因为经济,交通等问题普遍存在治疗不及时,治疗量不足的情况.(2)儿童患者以关节出血居多,其次为肌肉出血、皮下出血;(3)关节、肌肉出血后,运动能力明显受障,致残率高.(4)治疗及时疗效较好.结论 血友病儿童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就要及时治疗,早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邢玉德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现阶段哮喘、肺部感染等各类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中经常会应用抗生素,本文对其选择种类和具体应用进行深入探究.方法:在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呼吸内科的患者中选出117位作为本次研究的参与者,调查分析该117位患者治疗过程中抗生素应用的具体状况,并进一步探究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状况.结果:本次研究中的117位患者其中有103位临床治疗采用了抗生素,88.03%为本次研究中抗生素的使用率,抗生素的种类有30种左右.117位患者中共有63位患者为一联用药情况,所占比重在53.85%,二联用药情况的患者为24位,此类病人所占比重是20.51%.整理并总结本次参与研究的呼吸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可以发现,各类抗生素中头孢派通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钠以及头孢匹胺等排列靠前.结论: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应用状况比较合理,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以及次数较多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医学临床上需要加强抗生素合理选择与控制方面的管理.
作者:戴爱琴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效果.方法:纳入看守所88例2017.2至2018.4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奥美拉唑组采取奥美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组则采取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奥美拉唑组、埃索美拉唑组效果;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愈合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夜间胃液PH和溃疡面积、生活质量评分;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效果、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愈合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夜间胃液PH和溃疡面积、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奥美拉唑组更好,P<0.05.埃索美拉唑组副反应少于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效果理想.
作者:陈辉 刊期: 2019年第12期
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探讨其可能的抗白血病作用机制,回顾近10年汉防己甲素治疗FLT3-ITD(+)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文献,系统整理和总结了运用汉防己甲素对于FLT3-ITD(+)的AML治疗效果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展现出Tet治疗难治性、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的AML的不良反应少、复发率减低的优势,为汉防己甲素应用于FLT3-ITD突变阳性AML的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赵青;吴冬梅;李玉兰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生病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一时间段内医院收治的儿科重症病毒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别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了常规的对症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采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法,然后按照统计学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方面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中采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方法能够大大提升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病痛,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在今后生病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中可大力推广.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对寒湿淤堵疾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的患者给予远红外生物频谱气血养生机理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此设备由天津好康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志愿参与本次研究的寒湿淤堵疾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联合给予远红外生物频谱气血养生机理疗,纳入院内收治的寒湿淤堵疾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患者67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原发病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中重度疼痛例数显著减少(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无痛及轻度疼痛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0.45%,对照组为26.87%,研究组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寒湿淤堵疾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患者开展远红外生物频谱气血养生机理疗,在改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李骏峰;王虹;张佩兰;董成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应激反应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100例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加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SAS评分、SDS评分、心率以及血压等应激反应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SAS评分、SDS评分、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应激反应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周正芳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石杉碱甲、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众仁老年护理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70岁以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石杉碱甲、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评定治疗前,治疗3、6、9、12月血生化、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ADAS-Cog).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脂均有所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ADAS-Cog评分有所好转,对照组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效果有差异(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给予石杉碱甲、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可在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超明;张玉英;陆淀;艾甜甜;赵勇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观察特征,并对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对照法以及对住院哮喘患儿问卷填写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40份,根据危险因素分析表明,家族史、接触过敏源、患其他过敏性疾病等均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目前,仍然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对哮喘危险因素,掌握哮喘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及时制定防治策略,对降低哮喘发病率、有效控制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玉凤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对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5年4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社区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共计选择9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均分为各48例的两组.其中参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予以观察组全科医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参照组,且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全科医生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梁晓玲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且平分为2个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为(36.95±11.32)分,试验组为(54.36±10.45)分.治疗前后患者肌痉挛无0级情况,肌力无0级和5级情况.治疗前2组差异不显著,治疗后2组患者肌痉挛和肌力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肌力和肌痉挛状况,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
作者:李明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我院门诊换药室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高我院门诊换药室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发生次数.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换药室2016年1月~8月接诊的门诊换药病人84例次病历,统计所选病例护理纠纷发生的次数及原因,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结果:经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学习或进修、开展法律法规培训等,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纠纷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我院门诊换药室服务质量,显著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苏慧 刊期: 2019年第12期
预防保健工作,作为基层部队卫生医疗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基础环节,需要在整体工作实施中在确保实现各级官兵预防保健的同时,做到从卫生基础医疗服务的宗旨出发,实现对基层部队人员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但目前,基层部队各项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仍面临着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唯有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可行针对性对策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实现预防保健工作实施的目的.因此,本文将针对基层部队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关改进对策予以阐述,为基层部队各项预防保健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思路.
作者:李玮 刊期: 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