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喜;刘爱华;王立华
1临床资料本组76例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大68岁,小20岁,其中35岁以上者占80%;病程短1天,长10年.住院病例18例,门诊病例58例.临床主要症状体征:颈部活动受限,局部疼痛或疼痛不明显.常失眠、多梦、心烦、易于冲动等情志症状;可见枕部疼痛、头晕头沉、胃纳不佳、神经过敏,精神疲劳等类似神经衰弱症状,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失眠与头、颈姿势的改变有明显的关系,不少病人感到头部在某一特殊姿势时,失眠和颈椎病症均减弱,而另一姿势,则加重.因此,有些病人常保持一定被迫体位.X线有见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病变,韧带钙化或骨化,颈曲改变,小关节错位,椎间孔狭小以及骨刺等.应与精神性失眠、环境性失眠相鉴别.
作者:骆大富;伍先光;周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推拿按摩是传统康复的重要手段,现代康复逐渐确立了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功能恢复训练被认为是神经康复、运动康复的一个重要内容,推拿也可被视作功能恢复训练内容,所以要重视功能评定;推拿的运动关节类手法与持续被动运动、关节松动术、麦肯基力学疗法联系密切,又有所区别,应取长补短,发挥更大疗效;现代推拿医生、按摩师应主动积极学习现代康复理论和技术,努力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康复.
作者:周立峰;傅青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推拿手法是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
作者:高志勇;王学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消渴一病,是常见的临床疑难杂病,对于病名,病因、证治、兼证、防护等、笔者颇感兴趣,兹将己见分五方面论述如下.
作者:王万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颈部慢性劳损、退变、急性损伤或先天畸形等因素刺激、压迫颈部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病,临床症状多见一侧颈肩部不适,伴有上肢的疼痛或麻木,常波及手指,日久可见手臂肌肉萎缩,也可出现上肢发冷、头沉、颈部酸困、背部有重物压迫感,采取推拿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理想效果.
作者:柯志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症,本病的临床表现是:单侧面部表情肌不自主的阵发性不规则抽搐,轻者表现为一侧眼睑电波样不自主跳动;重者可引起半边面肌的强烈抽搐,每天可发作数十次,甚至百余次,极个别的可在睡眠中发作,或两侧同时发作.病情重、病程长的患者,可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耳鸣、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笔者多: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和博取众家之长,总结出了一套疗效好、疗程短、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的治疗面肌痉挛的好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崇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发生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向后方或脱至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相邻的组织,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是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我所6年来,共接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5例,通过采取以点压、弹拨、配穴为主要方法的按摩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薛顺堂;刘玉根;李永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推拿学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以手法、肘法、和跷法(这里统称为手法).作为治疗手段来达到治疗疾病防病健身的目的,是一种纯物理疗法.
作者:温振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观察针拔跗骨窦间前韧带治疗跗骨窦炎粘连期之疗效,将63例跗骨窦炎粘连期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二组比较得知:针拨跗骨窦间前韧带是治疗跗骨窦综合征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作者:穆世俊;李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肩周部创伤进入中后期,部分患者会出现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以夜间为甚,此时虽经中药外敷外洗或理疗,效果亦常欠佳,影响患肢功能的进一步恢复.笔者自2000年起,依据温经散寒、通络祛瘀的法则,运用当归四逆汤变方治疗肩周部创伤中后期的顽固性肿痛及关节僵硬54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庾伟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临床上常有以大腿前外侧疼痛为主诉来诊的患者,笔者发现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L3、4前后滑脱式错位,因此,我们采用以推拿为主,用纠正L3、4前后滑脱式错位的手法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泽林;洪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腰椎间盘脱变与外损伤等因素,使纤维环部分破裂,髓核从纤维环的缺损处向外膨出,压迫脊神经根并向下肢放射性疼痛.它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生在30~50岁年龄阶段,男性略多于女性,工人、农民较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用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何章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牵引治疗相比较.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牵引加中药治疗组60例(治疗组)和单纯牵引治疗组60例(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66.7%,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推拿牵引加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作者:夏国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推拿加刺血拔罐治疗与单纯推拿治疗肩周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推拿加刺血拔罐相结合治疗肩周炎粘连28例,并与单纯推拿治疗组24例作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治愈率有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有效,但推拿加刺血拔罐治疗肩关节粘连疗效较好.
作者:黄辉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笔者自2001~2004年,采用药物及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跃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小儿脑性瘫是指婴幼儿在大脑未发育到成熟之前,由于各种原因的损伤或伤害,造成以非行性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语言、情感、行为等障碍的综合征候群.目前在我国的患病率为1.8~4%,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年来,我们以按摩为主,配合功能训练治疗30例小儿脑瘫痉挛性偏瘫,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敏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方法:对63例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特色组和推拿组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结果:特色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推拿组(p<0.05).结论:特色推拿对提高小儿肌性斜颈的治愈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陈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神经衰弱是指由于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而导致的神经官能症之一,多因长期情绪失调、用脑过度等原因引起,常查不出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临床表现却涉及人体大部分器官和系统,其中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关系为密切,常表现为:易疲劳,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晕、失眠、多梦易醒,醒后仍有疲惫感,情绪不稳定,多汗,食欲减退,月经不调,性欲减退等,患者自感全身不适.
作者:薛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探讨牵引并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牵引并推拿组(治疗组)68例和单纯牵引组(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牵引加推拿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先牵引再推拿;对照组只行牵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显效18例、好转12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4例、好转24例、无效12例,两组疗效经Riait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5.6118,P<0.01).结论:推拿手法治疗能弥补牵引在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调节上的不足,提高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邱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期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观察.治疗组应用分期取穴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方法.2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取穴针刺治疗方法,较传统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锦;徐世杰;曾奇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