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肩周炎的临症分析和手法治疗

惠希华

关键词:临床分期, 辩证施治
摘要: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根据本病的特点还有漏肩风、肩疑症、五十肩、冻结肩等诸多病名,它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本病好发于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早期症状多以肩关节周围疼痛为主,其特点是昼轻夜重,甚至夜不能寐.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调查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近几年帮助高职院校做心理测查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了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作者:郭纪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干预在婴幼儿先心病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促进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将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按围术期常规护理;而干预组60例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术前早期开展胃肠道访视,术前、后进行中医调理,运用中西医结合的评估法评估患儿术后的胃肠功能情况,加以小儿推拿、贴敷疗法.结果:干预组患儿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促进体外循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红;李勉;马云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1年10月期间到本院诊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的23例,临床效果良的10例,临床效果中的1例,临床效果差的0例,临床总临床效果优良率为97.06%;对照组临床效果优的10例,临床效果良的12例,临床效果中的10例,临床效果差的2例,临床总临床效果优良率为64.71%,对两组的总临床疗效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在临床疗效上有更好的治疗疗效优良率,能减轻患者的临床手术痛苦,具有临床广泛推广的意义.

    作者:刘英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面神经麻痹的护理与康复

    目的:探讨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措施.方法:对14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患者痊愈127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0例.结论: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护理并采取有效的康复措施能促进患者面部功能早日康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云南白药气雾剂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气雾剂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18例PICC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0例,对照组58例.实验组置管后4h开始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喷洒局部皮肤,以完全湿润皮肤为宜,连续3d.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中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是:实验组5%,对照组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气雾剂喷洒局部皮肤,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作者:冯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醒脑静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5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治疗组(n=18)和对照组(n=17).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一反应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伤后第7天,血浆CRP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和重残比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能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脑细胞.

    作者:张冰;卢永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时,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效果、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例均为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大出血的患者,经其他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控制出血而行背带式缝合,手术保留了其生育能力,术后无大出血.随访3-10个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保留子宫且无并发症等优点,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了产科质量,且简单、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天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可提示临床给予相应的治疗使上述人群获益,早期治疗避免或减少了以后进行的透析和一些昂贵的末期治疗.此项检测简单有效意义深远.尿微量白蛋白是检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病血管损伤的重要指标,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周新华;宋新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及体会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过程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两组均釆用相同药物治疗.对观察组61例高血压患者在完善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做好心理、饮食、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显效率为42.62%,对照组显效率为36.0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在药物基本相同的前提下,釆用综合护理方法,能更好地帮助降低血压,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宋方平;吴学英;罗礼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儿童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体会

    肛门直肠畸形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在我国约占新生儿比例的1:1500-2000,男女比1:1.7,往往合并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心血管、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畸形,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徐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癌早期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于2006年3月~2009年3月选择肝细胞癌(HCC)患者54例,AFP均为阳性,其中男45例,女9例,主要症状有腹部不适、腹胀、腹痛、清瘦,偶有黄疸,眼睑、面部黄等.病程3个月~2年.1.2方法:采用GE-HispeedNX/I双排CT机,进行平扫及同层动态扫描,层厚5mm,层距7mm,并结合高压注射器,采用速率2.8~3ml/秒,压力150kV,造影剂碘海醇总量为80~100ml,分别行肝动脉期(延时25秒),肝静脉期(延时70秒),平衡期(延时180秒)进床式动态扫描,根据病变大小、平扫影像学特点采取延时7~15分钟或更长延时扫描,同层或动态扫描及CT血管造影(CTA)技术.

    作者:李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80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外伤的急救与护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人们生活空间也随之扩大,生活节奏加快,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多样化,现代化等,使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而颅脑损伤、腹部外伤是创伤外科的常见病,发病重病情多变,若未及时抢救,病死率较高,二者同时发生,则病情更为复杂.

    作者:赵忆琴;殷世铭;廖天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与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观察组取华佗夹脊穴及腕踝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100%)、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显效率(50.00%)、总有效率(66.67%)比较,显效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综合治疗腰突症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作者:吕少君;林家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25例老年急腹症手术的麻醉处理分析

    目的:对老年急性腹诊患者的手术麻醉方法、及该法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5例手术患者资料,按照ASA不同等级进行麻醉评价,该组患者中评定为Ⅰ~Ⅱ级的患者,进行气管全麻醉.共32例,结果显示:本组所有患者没有麻醉死亡患者,但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紊乱,部分年龄较大患者的体内波动频率高,其他均较小,且大部分患者的意识都恢复很好,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麻醉后遗症,麻醉效果很好,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麻醉效果不理想,而选择气管内全麻醉的患者有18例,在手术后的48小时内没有出现死亡病例,72小时后死亡一例.结论:急性腹症患者,多伴发有很多内脏器官的衰竭,病情复杂,变化大,因此需要做好手术术前评估以及准备,并选择对老年患者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如气管内全麻符合硬模外麻醉能够很好的镇痛,且应激反应小、患者苏醒快、拔管早等多重优点,已经成为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

    作者:万翊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51例压疮患者制度管理及伤口管理

    目的:自2009年1月以来,我院成立了伤口护理小组,对住院病人有压疮或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进行了皮肤、伤口的评估,为患者制定恰当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或去除危险因素,预防相关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促进伤口愈合.方法:对压疮患者填写压疮监控表,实行护理查房与会诊并对应制定实施方案,做好护理记录上报护理部,每月进行评价.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主动预防压疮的意识,使对危重患者未发生压疮前的评估及采取预防措施成为临床护理工作重点.结论:实施压疮的评估和呈报,能及时发现院外带入压疮,减少甚至避免院内压疮的发生及避免发生压疮后与家属产生的矛盾.对伤口进行无菌处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敏;祝方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我院老年科高血压临床分析及对策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我院老年病科四个临床科室现共居住着320多个老年人,平均年龄在71.5岁,明年还将成立两个老年病科室;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存年龄和生活质量,现对老年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做一简述.``1特点与诊断``1.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①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障碍为主的综合症.

    作者:陈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按摩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按摩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腰肌劳损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行按摩治疗,实验组行按摩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行QSWESTRY功能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在治疗后QSWESTRY下腰痛失能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腰肌劳损病人的疼痛程度,失能状况,预防复发.

    作者:喻庆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6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复位满意后采用夹板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全麻、取仰卧位、行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定.结果:观察组肩关节优良率为88.8%,对照组优良率为61.1%,两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有效率均为94.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术切口复位内固定比较,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胧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刘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PICC置管术的护理

    近年来,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避免了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的特点,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输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欢欢;李文娟;朱宏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呃逆原因和治疗

    呃逆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膈肌及咽喉肌的同步性性爆发性收缩的一种临床症状,伴有特殊的声音及不适感.其病因可以是内、外科功能性病变,亦可为器质性病变,多数是功能性病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呃逆不容忽视,有时病程中出现呃逆提示病情危重(如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等).

    作者:窦全玲;李进;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