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超
目的:总结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3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行临床常规治疗后,护理人员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腹腔穿刺术的护理、用药指导以及健康宣教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临床治疗、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的治疗,精心的护理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丁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深入研究60例脑外伤患者循证护理预防压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外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以预防脑外伤患者压疮.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60例脑外伤患者均未发生脑外伤压疮.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的预防脑外伤患者的压疮,提高脑外伤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血尿即为尿中排出大量红细胞,是一种常见临床表现.血尿的发生,病变可涉及从肾脏、肾盂到远端尿道等一系列解剖结构,或起源于全身性疾患对肾脏和/或泌尿系统的继发影响.从病因学上看,血尿产生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因此在临床上既要做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又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查,血尿的定位检查是成功诊断的关键.
作者:张春玲;高志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浅析临床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我院的5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对于实验组,除了常规的护理方法外,再给予精心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采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通过给予患者药物、心理、运动等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治愈效果,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Hp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治疗组(16例)和观察组(16例),治疗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四联疗法,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再次治疗病例Hp根除率为93.75%,观察组为87.5%,两组根除H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Hp治疗失败后的Hp根除率与以铋剂为基础加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四联疗法对Hp的根除率接近,但用药简单,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林上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胃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86例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结果: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肛门排气及胃肠道恢复,血清白蛋白比术前无明显下降.结论:胃肠癌术后早期营养安全可靠,有维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减少并发症.
作者:黄洪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总结卫生院副院长护理管理的成效.不断更新观念,勤于分析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用现代护理管理理论和方法指导工作;同时,认真研究,科学总结,把握护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优化护理流程,完善护理制度,创新工作模式.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对现代化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认知水平和熟练、灵活应用的能力.带出了一支思想健康、知识扎实、技术熟练、作风过硬的护理队伍.
作者:黄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32名青年学生的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全长及枕颈背曲度等数据,为量身组合枕设计提供依据.方法:拍摄32例20岁左右青年学生志愿者的颈椎中立位片,运用软件以Borden氏法测C值,从枕骨隆凸至C7棘突测量颈椎全长.并以枕背充分靠墙,三角直尺测量枕颈背曲度和颈部宽度.结果:C值大值为20.87mm,小值为7.87mm,平均14.41±3.50mm.枕骨隆凸至C7棘突:大值15.63cm,小值11.56cm,平均13.53±1.16cm.枕颈背曲度大值6.6cm,小值3cm,平均4.14±0.87cm.颈部宽度平均10.1±1.1cm.结论:颈椎生理曲度等数据的测量,为量身组合枕设计和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郑余银;庄进飞;蒋松鹤;史建靖;吴龙溪;张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慢性肾衰终末期由保守疗法向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过渡的一段时期称诱导期.此期容易出现各种透析合并症,如失衡综合症、低血压、心律失常、血管通路问题等,为了使患者顺利度过诱导期,加强对此期患者的护理十分必要.本文对血液透析诱导期病人的护理做一总结.
作者:方清华;张淮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对腹部X片在粘连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对我院对收治的96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行腹部X片检查,回顾分析其各种X线征象表现及治疗过程、效果,总结腹部X线片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指导意义.结果:出现孤立扩张肠袢的手术率为100%,未出现的手术率为10.5%.卧位片结肠充气手术率14.3%,未充气的手术率为30.2%.复发粘连性肠梗阻发作期及缓解期的腹部X片出现同部位局限性扩张和同形态肠曲的手术率为100.0%,未出现的手术率为8.3%.结论:腹部X片多种影像表现对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但需要紧密结合临床,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刁星飞;黄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经验以降低致死率.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7月收入本院的47例宫外孕患者进行相关护理,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护理,47患者中痊愈出院45例,2例死亡,住院时间1-3周,平均为12天.结论:宫外孕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之一,病情常较凶险,及时抢救及正确临床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保证.
作者:罗艳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血栓、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发生下列情况心肌供血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王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总体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国的医疗界显得光为明显.通过现在的技术手段,我国临床药学也得到了极大地飞跃,并且给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是,目前在临床水平提升的同时我国的临床药学管理作用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从而造成如今临床药学混乱的状况.加强药学监管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对临床药学的发展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将以我国临床药学为主要探讨点,着重谈论现在临床药学中的监管部分,并针对目前的状况提出一些建议以作参考.
作者:曾志广;陈碧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旋肩法用于胎儿肩难产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对本院于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发生肩难产的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5例胎儿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5例胎儿采用旋肩法进行助产,对照组10倒胎儿采用压前臂法进行助产,观察两组胎儿死亡率、臂丛神经损伤、胸锁乳突肌损伤、产妇会阴撕裂及产后大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臂丛神经损伤及胸锁乳突肌损伤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而在产妇会阴撕裂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旋肩法用于肩难产的胎儿助产中可有效降低胎儿的臂丛神经损伤及胸锁乳突肌损伤,由于助产士需要伸手进行产妇的阴道进行助产,所以会对产妇会阴造成一定的撕裂,但只要助产士技术娴熟,可提高胎儿的生存率及降低胎儿出生的缺陷率.
作者:滕晓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然而传统的疝修补手术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疼痛,因为手术要把缺损周边的肌肉强行缝起来,因此术中、术后都有疼痛感.有些病人术后甚至直不起腰来;二是传统术式张力大,术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应用人工生物材料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符合生理解剖、创伤小、疼痛轻、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的疝修补手术,做好病人术前术后健康指导和护理对病人的顺利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2006年7月~2012年6月9例腹股沟疝病人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护理效果满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孟应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本院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监护实践,总结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临床监护的重点.方法:对本院4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监护及病情观察护理,同时观察及做好急性期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工作.结果:6例死亡,44例(88.0%)患者康复出院.结论:重症脑卒中急性期的监护及护理是患者预后的关键时期,做好该时期的护理工作,是提高患者生还率的基础.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从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实施科学的护理策略,以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
作者:康婵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流行性出血热作为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11~1月及5~7月)、起病急骤,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的疾病,经过多年的临床护理浅谈护理经验.
作者:马春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护士锐器损伤的常见原因及强化护理中安全注射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比观察实行护理中安全注射管理前后1年护士对安全注射相关知识考察评分变化及发生锐器损伤的频率及频数差异.结果:强化安全注射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安全注射相关知识明显上升,发生频数及频率明显下降.结论:强化安全注射管理,全面培训护理人员传染病知识、锐器损伤防护,规范操作细节有助于减少护理人员锐器损伤的发生几率,降低职业风险.
作者:何巧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近4年收治AM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2例,为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100例,为同期收住院的无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心肌梗死部位、心肌酶水平、心功能情况、并发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比较.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预示病情严重、并发症发生多,预后差.
作者:张伟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的术前、术后配合,认真做好术前、术后健康宣教,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汤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