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拿功法少林内功生理效应的研究概况

王琼;叶晨

关键词:推拿功法, 少林内功, 生理学, 综述
摘要:少林内功是推拿功法主要功种之一,注重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对机体影响广泛.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少林内功生理效应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林内功对人体心、脑、肺、骨骼肌功能影响方面,当前对功法机制研究较少,有待于实验研究进一步深入.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用和单独使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全部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用药后出现恶心、发热、经用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症状明显好转;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脉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用具有更好的预防及减少产后出血的作用.

    作者:朱海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儿用药现状及应对方法

    通过分析儿童的一些不合理用药现状,提出整改方案,准确地指导儿童及其家属安全、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何秀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浅议定经汤临床应用

    定经汤出自<傅青主女科>,由菟丝子、白芍、当归、淮山药、熟地、云茯苓、荆芥穗、柴胡八味药物组成.原治妇人肝肾郁滞、肝郁肾虚、经水先后无定期者.笔者近年用该方治疗男科疾病,获取佳效.

    作者:张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略论石阡县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普治的思考

    目的:了解县各区域育龄妇女妇科病患病现状,为当地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妇女身心健康发展.方法:2012年1月~2012年6月,笔者对484例来自全县各区域的育龄妇女进行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了解其易感因素、感染途径,分析总结了预防和治疗方法.结果:县域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率较高,达56.20%.结论:生殖道感染是影响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对全县育龄妇女应加强卫生、保健、避孕等知识宣传的力度,定期进行普查普治,做到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王永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患者COPD相关知识改善情况.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疾病知识、戒烟、休息与活动、合理饮食、有效排痰、家庭氧疗、预防感冒等方面知识显著提高.结论: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医疗、健康、保健、防病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的医疗保健综合水平,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萍;彭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野菊花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并评价野菊花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在相同的治疗条件下,观察组40例进行野菊花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头孢拉啶,通过静脉滴注给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2.5%,差异显著(X2=26.0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发热持续时间、喘息时间、肺部湿罗音以及哮鸣音持续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值均<0.01),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野菊花气动雾化吸入方式在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方面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头孢拉啶静脉滴注给药治疗.

    作者:余月玲;李炳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自我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糖尿病成为我国大的健康杀手之一,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势在必行.措施:稳定监测血糖、注意饮食、用药指导、定期随访、定期复查.结果:护士精心地给予指导、教育,使患者能够自我调节,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文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岩斜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岩斜区肿瘤是指发生在颅底岩骨及斜坡区,累及岩上、下窦之间的岩骨斜坡裂的肿瘤.颅底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手术器械的改进,使在尽量保护好神经组织、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全切肿瘤并获良好效果成为可能[1,2].严密周到的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科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岩斜区肿瘤62例,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为临床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81例脑卒患者,其中,男性44例,年龄在47-69岁之间,女性37例,年龄在51-76岁之间.患者发病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对所有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内科护理,对其护理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实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81例患者中,功能恢复53例,部分功能恢复23例,功能未恢复5例,护理有效率为93.8%,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的神经内科护理效果比较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阮爱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管床护士综合能力查房在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管床护士综合能力,开展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病区按护士床位比1:0.43的标准配备护士,按助理护士、管床护士、责任组长进行分工.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同时,制定管床护士综合能力查房的程序、标准,每周进行管床护士综合能力考评.结果:18名管床护士的整体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运用护理程序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及管理能力方面,管床护士综合能力查房评分平均成绩93.5分,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床护士综合能力查房能有效提高管床护士综合素质,促进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作者:桂自珍;黄天雯;刘回芬;陈晓玲;刘巧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肩胛带松动治疗对偏瘫肩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肩胛带松动治疗对偏瘫肩痛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0,9月至2012,5月本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例按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重点注重肩胛带的松动训练,常规康复治疗20min/次,肩胛带松动训练10min/次,1次/天,10天一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评估方法评定患肩关节活动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的肩痛改善率比对照组高(P<0.01);两组上肢功能FugI-Meyer得分均有提高,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结论:肩胛带松动治疗能显著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作者:张河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护理要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疾病,机体呈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高于正常水平的20%-50%;早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不仅可维持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各种创伤的耐受性;还可减少胰腺分泌、促进胰瘘愈合,同时对于痰病恶化的病理过程有阻断作用;当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胃肠功能恢复、无胰腺继续坏死和腹腔内感染病灶时,应尽早开展肠内营养;阶段性营养支持及精心护理,不仅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且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康复.

    作者:刘丽;王丹;张麟;王超尘;于锡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X线诊断24例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X线诊断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在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4月间住院治疗的2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结果:痛风性关节炎上、下肢关节均有发生,以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75.0%).X线显示,痛风性关节炎早期受累关节可见梭形组织影;中期可见骨皮质硬化,出现波浪凹陷,关节软组织出现结节性钙化影,骨内有小囊样密度减低区;晚期密度增高,软组织内出现不规则钙化影.病程越长,血尿酸浓度越高,X线改变越明显.结论:痛风性关节炎主要发生于男性,以第一跖趾关节常受累.痛风性关节炎检查的首选方法是X线诊断,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需熟悉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及特点,密切结合临床,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玉鸿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药理分析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以及药理分析.方法:回顾总结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拉米夫定,对照组应用普通抗病毒保肝药物,治疗15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HBV-DNA和HBeAg转阴情况、以及复查血清转氨酶ALT转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两对半、肾功、凝血酶原时间、HBV-DNA、HBeAg的各项指标变化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明显副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是有效降低转氨酶,加速肝功能恢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良药.

    作者:钟秋明;曾小斌;郭优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宫颈内口功能检查在预防早产和流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宫颈内口的功能检查在防治早产和流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0例曾有过不孕或流产史,后经过治疗后妊娠的患者,在未妊娠期官颈内口可通过8号扩张器而无阻力者,可以认为宫颈机能不全.如果宫颈内口不能容8号扩张器,在其妊娠的早,中,晚三个阶段结合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出宫颈的各个经线,如发现患者宫颈机能不全,即行宫颈环扎术.结果: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现率为60%,明显随流产的次数增多而增高,经诊断为宫颈机能不全的孕产妇及时进行官颈逢扎,术后仍然发生早产的发生率为6.7%,明显小于未经过宫颈缝扎的患者发生早产或流产的几率(42.9%),P<0.05.而宫颈机能良好或者轻微机能不全的孕产妇但进行了宫颈缝扎术后,无一人发生流产,P<0.05.结论:未妊娠期使用宫颈扩张器对宫颈机能进行早期评价,妊娠的早,中,晚三个阶段结合阴道超声检壹,测量出官颈的各个经线,如发现患者宫颈机能不全,即行宫颈环扎术.做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流产或早产发生率.

    作者:杨爱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手术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5月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择期手术的1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实施无缝隙护理以前择期手术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器械准备评分、巡回护士配合技能评分、仪器设备管理及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作者:黎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产后新护理体位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对产后新护理体位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产妇94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在术后采取传统护理体位和新护理体位,而后对这两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得知观察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且(P<0.05).结论:经统计得知观察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且(P<0.05).

    作者:黄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关于中风的中医护理和健康宣教

    目的:通过研究中医对于中风的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干预,减少发病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中风患者69例,其中选取中医内科病房住院患者46例为实验组,采取在常规静脉输液的基础上辅以推拿等传统中医手法治疗;另设对照组,选取门诊病人23例,接诊医生按以往经验予以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以肌力评定方法,测评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推拿等手法治疗各种风格偏瘫患者的肌力,观察组的患者肌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和护理前两组病人语言表达、上下肢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肌力分级和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可促使其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肌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季文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康复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偏瘫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疗法结合针灸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46例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康复训练法原则相同.结果: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显著,P<0.01;ADL积分差异显著.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效果优于单纯康复疗法治疗.

    作者:张北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并发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目的:通过分析化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条件,探讨预防措施及静脉炎发生后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方法:2007年5月至2011年8月的53例恶性淋巴瘤化疗并发静脉的患者,实施及时的防护措施,总结护理对策及结果.结果:护理前,53例患者静脉炎为1级9例(17.0%)、2级29例(54.7%)、3级15例(28.3%),护理后,53例患者静脉炎的级别为0级34例(64.2%)、1级18例(33.9%)、2级1例(1.9%),护理后0级静脉炎的比例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发生静脉炎应尽早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通过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来提高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降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痛苦.

    作者:叶顶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