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组织文化、护士工作投入与其留职意愿的相关性分析

李兵

关键词:护士, 护理组织文化, 留职意愿, 工作投入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组织文化、护士工作投入与护士留职意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护理组织文化测评工具、工作投入量表及护士留职意愿量表对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11名护士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留职意愿具有正相关关系(r=0.417,P<0.001),护士工作投入与护士留职意愿具有正相关关系(r=0.595,P<0.001),分层回归中两者共解释护士留职意愿变异的35.9%.结论 管理者应注重护理组织文化建设,并采取有效行为提高护士工作投入水平,稳定护理队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ICU过渡护理服务内容需求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患者及家属对ICU过渡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为开展国内ICU过渡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杭州市某三甲医院的ICU护士、病房护士进行3组焦点小组访谈,并对3例ICU转出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人深入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经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和提炼,总结出2个主题:ICU过渡护理应强调ICU与病房之间的连续性,促进顺利过渡;ICU过渡护理应加强ICU与病房之间的协调,促进快速过渡.结论 明确ICU过渡护理服务内容期望,有助于ICU过渡护理的开展.

    作者:韦秀霞;张秀伟;李青荷;蒋洪霞;尹琴;庄一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团队式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脑心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团队式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脑心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团队式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心肌酶谱异常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0.75%、58.49%,病死率分别为1.89%、9.43%.观察组的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23%、79.25%,护理责任度分别为94.34%、77.36%,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34%、6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队式护理模式能够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脑心综合征发生率,改善患者心肌酶谱,降低临床死亡风险.

    作者:寇静;李冬梅;胥冬梅;唐雪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军队离退休老年人医院-家庭过渡期照护者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军队离退休老年人医院-家庭过渡期照护者的体验,为进一步建立军队离退休老年人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模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6年2—4月对北京地区7名队离退休老年人医院-家庭过渡期患者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军队离退休老年人医院-家庭过渡期照护者的体验可分为忙于生活照顾的疲劳感、承担多重角色的压力感、受患者情绪变化影响的忧虑感、缺乏患者信任的隔阂感、应对紧急情况的无助感、对专业护理指导的渴求感6个主题.结论 军队离退休老年人医院-家庭过渡期照护者在照护过程中多种体验并存.根据实际情况及需求,探索完善的过渡期护理模式,是未来改善老年人生存质量,促进疾病康复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郑伟;陈鑫;王建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及营养支持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及营养支持的现况,为制定针对性的临床营养支持护理规范及培训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方便抽样,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421例肿瘤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结合我国临床护理实践具体情况,自行编制的营养支持调查表对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421例肿瘤患者,营养不足发生率为44.2%,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8.6%.其中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非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541、4.405;P<0.05);92.6%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其中76.2%的患者进行了肠外营养,14.5%的患者进行了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高为30.2%,肠外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高为13.4%;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患者护理达标率分别为41.8%、61.6%.结论 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规范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管理,加强护士营养护理培训及质量控制,以降低住院肿瘤患者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琳;许子霞;李素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排药流程优化及运行实践研究

    目的 探讨优化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排药流程对工作效率、护士职业安全的影响.方法 静脉配置中心实施优化排药流程,比较优化排药流程前后工作效率和护士职业损害情况.结果 优化排药流程后,排药时间从(120.68±21.05)min缩短为(92.32±10.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9,P<0.05);流程优化后排药准确率98.69%,药品破损率1.31%,均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71、11.367;P<0.05);流程优化后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所致职业损害率从20.00%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7,P<0.05).结论 优化抗肿瘤药物排药流程是保证静脉配置中心工作效率,保障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的科学模式.

    作者:矫雪;汪丽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爱尔健康操在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爱尔健康操在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训练效果.方法 将110例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爱尔健康操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爱尔健康操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爱尔健身操训练.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之间的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距离、出院后6个月再入院率与病死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得以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爱尔健康操组的心功能各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爱尔健康操组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220.8±13.5)m,长于对照组的(153.4±9.7)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39,P<0.05);爱尔健康操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再入院率为7.3%,低于对照组的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爱尔健康操能够显著改善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升运动耐力,降低再入院率.

    作者:郝敬荣;郭莉;任长明;张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的研究进展及对营养支持的意义

    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因其有循证医学基础使用简单、以改善临床结局为目标,是目前国内外多项指南推荐的首选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研究证实,NRS2002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营养风险预测性,有助于规范营养支持并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正确认识和使用NRS2002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NRS2002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阐明其对营养支持的意义,为制订有效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谢浩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认知和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12月入院的3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比较两组患者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肢体康复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情况为(8.95±0.30)分,高于对照组的(5.05±0.40)分;服药依从性为(9.35±0.35)分,高于对照组的(6.45±0.40)分;肢体康复依从性为(9.05±0.30)分,高于对照组的(5.70±0.45)分;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9.20、58.89、68.03;P<0.01).结论 优势内容递增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林岚;林立文;刘真秀;王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个性化营养干预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营养风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营养干预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营养风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10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日间病房收治的136例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由护士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由护士、营养师共同参与制定营养方案,为患者提供阶段性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指导,并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8周后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实验室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52、1.952;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分别为(29.01±6.37)g/L、(41.20±3.41)g/L、(12.36±1.78)g/d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疲乏、疼痛、腹泻及经济困难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营养干预能够改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卫红;宋一虹;易萌萌;张兰兰;余婷婷;谢浩芬;冯波;任松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体外循环术后液体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本文从体外循环术后液体平衡现状、术后液体平衡对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对预后的影响及体外循环术后液体平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提醒医务人员关注体外循环术后液体平衡,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艺雄;张美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性白血病患儿首次化疗期间其父母真实感受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儿首次化疗期间其父母的真实感受,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名首次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NVivo 10.0软件管理、发掘和查找文本数据,以Colaizzi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得出3个主题:复杂的负性情绪、过重的经济负担、多元的需求.结论首次行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需要更多关注,护理人员应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真正满足其需求,减轻其心理负荷,更好地配合患儿的后续治疗.

    作者:谢安慰;阐玉英;姚文英;徐月叶;任丽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空肠造瘘管与鼻肠管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患者肠内营养应用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经空肠造瘘管输入肠内营养与经鼻肠管输入肠内营养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0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在术中采用穿刺式空肠造瘘术完成空肠管置入,术后经空肠造瘘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经鼻置入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带管舒适度、带管期间营养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管后主观耐受程度、鼻咽部不适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673、5.041、3.27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血清白蛋白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1,P<0.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带管营养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71、-4.246、5.128;P<0.001);两组患者营养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白细胞数目及总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应用经空肠造瘘管与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均安全有效,但空肠造瘘管较鼻肠管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章靓;徐邦英;郭文霞;王云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晚期胃癌患者不同肠外营养输注方式的应用与选择

    目的 评价浅静脉留置针、深静脉置管、PICC 3种不同静脉输液途径在晚期胃癌患者中进行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将180例应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分为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输液组、深静脉置管组(CVC组)和PICC组,通过观察3组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静脉炎等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三者的优缺点.结果 3种静脉穿刺置管方式、置管时间各不相同,其中PICC组所需置管时间长;虽然3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VC组和PICC组患者发生静脉炎较留置针组明显减少,且其他并发症情况也明显少于留置针组.结论 在胃肠外营养中,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输注途径相较于其他两种途径存在静脉炎发生率高、留置时间短的缺点;CVC置管途径虽存在深静脉血栓及感染的风险,但具有留置时间较长、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而PICC置管途径尽管费用较高,但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

    作者:李疆;秦苇;孙彩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产科病房信息化一级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信息化一级护理质量控制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患者.方法 护理部修订信息化一级护理质量控制内容,建立信息化一级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办法,实行信息化一级护理质量控制.结果 经过实践,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护士对护理质量控制的满意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 信息化一级护理质量控制系统保证了护理质量控制的实时性和客观性,提高了护士质量控制的满意度和积极性,有效地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付文君;张连琴;赵珂;吕倩;丁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住院患者营养筛查及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介绍了多种营养筛查工具的应用现状,阐述了营养风险评估及干预对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重要性.为解决我国临床营养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合作性的问题,探索设计临床营养筛查及管理软件,将能简化营养管理工作流程,为临床营养诊疗工作推动与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彭粤铭;罗伟香;葛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电话随访在泌尿造口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泌尿造口出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76例泌尿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3个月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焦虑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均优于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t值分别为5.893、2.764;P<0.05),且观察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2;P<0.001).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焦虑水平低于出院前,对照组患者焦虑水平高于出院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62、2.764;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6;P<0.05).观察组2例患者皮肤局部发红,经护士电话指导,自行处理后恢复;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结论 电话随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焦虑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苏萍;齐慧;沈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普外科围术期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普外科围术期患者多存在营养风险,有效的营养风险筛查有助于为患者制订营养支持计划,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使患者获益.本文就普外科围术期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现状、营养支持方式及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普外科围术期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作者:朱红;胡岳;谢浩芬;杨亮;姜建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药贴敷改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食欲减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贴敷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食欲减退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贴敷疗法,通过观察患者食欲及BMI变化情况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疗程完成后,观察组患者食欲状况得分为(4.55±1.32)分,对照组得分为(2.22±1.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8,P<0.05);观察组患者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05).结论 中药贴敷作为传统中医外治法中的一项特色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患者食欲减退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今后仍需加强临床量效研究,使研究结果更具严谨性,以便中医传统护理技术更好地普及和推广,为化疗所致食欲减退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及辅助疗法.

    作者:王晓庆;段培蓓;张晓琴;吴丽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骨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足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骨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现况,为规范骨科住院患者营养支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连续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骨科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录入电子数据收集系统(EDC),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风险,应用指南推荐标准调查患者的营养不足现状.结果 3083例骨科住院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451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4.63%,其中营养不足的患者59例.骨科营养风险发生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髋部骨折、骨盆骨折、胸腰椎骨折,其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56.55%、51.61%、27.93%.不同年龄的骨科患者,其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胸椎骨折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分别为79.10%(140/177)、74.19%(92/124),均高于<7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胸椎骨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中髋部骨折、骨盆骨折、胸腰椎骨折患者及高龄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骨科患者规范营养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费惠;金占萍;朱迎春;谢浩芬;姜建帅;葛海波;冯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术前视频访视对ICU患者术后焦虑、心率、血压及谵妄的影响

    目的 探讨ICU视频术前访视对患者情绪、心率、血压及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ICU 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90例,接受ICU视频术前访视,对照组98例接受常规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及术后意识恢复后焦虑情绪、心率、血压及谵妄发生率.结果 术后意识恢复后实验组中重度焦虑患者14例,对照组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9,P<0.05);意识恢复后实验组患者心率为(71.18±5.65)次/min,收缩压(124.44±10.76)mmH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8915、6.4448;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6.67%,对照组为2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结论 ICU视频术前访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血压、心率平稳,减低患者谵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莹;庞珊珊;殷明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