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疆;秦苇;孙彩霞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儿首次化疗期间其父母的真实感受,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名首次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NVivo 10.0软件管理、发掘和查找文本数据,以Colaizzi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得出3个主题:复杂的负性情绪、过重的经济负担、多元的需求.结论首次行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需要更多关注,护理人员应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真正满足其需求,减轻其心理负荷,更好地配合患儿的后续治疗.
作者:谢安慰;阐玉英;姚文英;徐月叶;任丽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型助力式注食器在长期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提供一种能够省力、操作方便的助力式注食器.方法 将73例行鼻饲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50 ml注射器进行鼻饲,观察组使用新型助力式注食器进行推注法鼻饲.比较两组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操作者VAS评分及日需鼻饲时间.结果 两组鼻饲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者VAS评分及日需鼻饲时间分别为(0.03±0.16)分、(53.55±7.65)min,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94±0.91)分、(76.77±5.9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3、14.41;P
作者:纪婕;赵继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及营养支持的现况,为制定针对性的临床营养支持护理规范及培训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方便抽样,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421例肿瘤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结合我国临床护理实践具体情况,自行编制的营养支持调查表对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421例肿瘤患者,营养不足发生率为44.2%,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8.6%.其中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非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541、4.405;P<0.05);92.6%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其中76.2%的患者进行了肠外营养,14.5%的患者进行了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高为30.2%,肠外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高为13.4%;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患者护理达标率分别为41.8%、61.6%.结论 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规范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管理,加强护士营养护理培训及质量控制,以降低住院肿瘤患者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琳;许子霞;李素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浅静脉留置针、深静脉置管、PICC 3种不同静脉输液途径在晚期胃癌患者中进行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将180例应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分为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输液组、深静脉置管组(CVC组)和PICC组,通过观察3组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静脉炎等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三者的优缺点.结果 3种静脉穿刺置管方式、置管时间各不相同,其中PICC组所需置管时间长;虽然3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VC组和PICC组患者发生静脉炎较留置针组明显减少,且其他并发症情况也明显少于留置针组.结论 在胃肠外营养中,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输注途径相较于其他两种途径存在静脉炎发生率高、留置时间短的缺点;CVC置管途径虽存在深静脉血栓及感染的风险,但具有留置时间较长、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而PICC置管途径尽管费用较高,但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
作者:李疆;秦苇;孙彩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药贴敷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食欲减退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贴敷疗法,通过观察患者食欲及BMI变化情况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疗程完成后,观察组患者食欲状况得分为(4.55±1.32)分,对照组得分为(2.22±1.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8,P<0.05);观察组患者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05).结论 中药贴敷作为传统中医外治法中的一项特色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患者食欲减退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今后仍需加强临床量效研究,使研究结果更具严谨性,以便中医传统护理技术更好地普及和推广,为化疗所致食欲减退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及辅助疗法.
作者:王晓庆;段培蓓;张晓琴;吴丽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营养干预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营养风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10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日间病房收治的136例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由护士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由护士、营养师共同参与制定营养方案,为患者提供阶段性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指导,并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8周后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实验室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52、1.952;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分别为(29.01±6.37)g/L、(41.20±3.41)g/L、(12.36±1.78)g/d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疲乏、疼痛、腹泻及经济困难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营养干预能够改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卫红;宋一虹;易萌萌;张兰兰;余婷婷;谢浩芬;冯波;任松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因其有循证医学基础使用简单、以改善临床结局为目标,是目前国内外多项指南推荐的首选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研究证实,NRS2002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营养风险预测性,有助于规范营养支持并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正确认识和使用NRS2002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NRS2002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阐明其对营养支持的意义,为制订有效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谢浩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药物依从性疗法对初发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且首次治疗的抑郁症患者55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且首次治疗的抑郁症患者57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药物依从性疗法.分别测评患者入院时、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后的SDS评分;入院时和干预后6个月时的生存质量评分;干预后6个月时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4,P=0.059);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86、8.532;P均<0.01).干预后,观察组在用药依从性、按时复查、合理休息、合理饮食、合理锻炼、预防感染、戒烟戒酒7个维度及总评分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22、6.954、5.863、5.042、6.514、5.652、4.675、5.868;P均<0.01).观察组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及总生活质量方面的得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65、4.638、4.267、4.146、3.955;P均<0.01).结论药物依从性疗法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英洁;李雪;张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介绍了多种营养筛查工具的应用现状,阐述了营养风险评估及干预对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重要性.为解决我国临床营养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合作性的问题,探索设计临床营养筛查及管理软件,将能简化营养管理工作流程,为临床营养诊疗工作推动与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彭粤铭;罗伟香;葛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爱尔健康操在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训练效果.方法 将110例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爱尔健康操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爱尔健康操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爱尔健身操训练.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之间的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距离、出院后6个月再入院率与病死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得以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爱尔健康操组的心功能各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爱尔健康操组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220.8±13.5)m,长于对照组的(153.4±9.7)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39,P<0.05);爱尔健康操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再入院率为7.3%,低于对照组的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爱尔健康操能够显著改善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升运动耐力,降低再入院率.
作者:郝敬荣;郭莉;任长明;张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输液过程中,常因患者无意间体动导致输液器进液针被拔出,甚至掉落地面污染.需更换输液器,会造成浪费,增加护士工作量.有时甚至因等待更换输液器时间过久,导致静脉留置针堵塞,需拔除重新扎针,给患者带来痛苦,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为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设计了一种进液口防脱落卡扣输液器,能用于各种输液瓶或输液袋,防脱落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筱凌;秦佳楠;徐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本文从体外循环术后液体平衡现状、术后液体平衡对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对预后的影响及体外循环术后液体平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提醒医务人员关注体外循环术后液体平衡,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艺雄;张美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空肠造瘘管输入肠内营养与经鼻肠管输入肠内营养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0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在术中采用穿刺式空肠造瘘术完成空肠管置入,术后经空肠造瘘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经鼻置入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带管舒适度、带管期间营养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管后主观耐受程度、鼻咽部不适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673、5.041、3.27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血清白蛋白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1,P<0.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带管营养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71、-4.246、5.128;P<0.001);两组患者营养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白细胞数目及总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应用经空肠造瘘管与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均安全有效,但空肠造瘘管较鼻肠管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章靓;徐邦英;郭文霞;王云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12月入院的3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比较两组患者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肢体康复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情况为(8.95±0.30)分,高于对照组的(5.05±0.40)分;服药依从性为(9.35±0.35)分,高于对照组的(6.45±0.40)分;肢体康复依从性为(9.05±0.30)分,高于对照组的(5.70±0.45)分;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9.20、58.89、68.03;P<0.01).结论 优势内容递增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林岚;林立文;刘真秀;王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普外科围术期患者多存在营养风险,有效的营养风险筛查有助于为患者制订营养支持计划,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使患者获益.本文就普外科围术期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现状、营养支持方式及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普外科围术期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作者:朱红;胡岳;谢浩芬;杨亮;姜建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职业暴露的特点、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制订手术室职业暴露预防控制措施并对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以200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系统职业暴露报告数据为基础,汇总6年间发生在手术室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手术室职业暴露的特点、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并对手术室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发生在手术室的职业暴露和全院总的职业暴露情况比较,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0,P<0.01),手术室的男性构成比高于全院;暴露类型比较,手术室和全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P>0.05),职业暴露类型均以锐器伤为主;职业构成比较,手术室比全院的医生构成比增高(χ2=46.81,P<0.01),在手术室职业暴露医生高于护士,而在全院的职业暴露护士构成比高于医生.实施干预措施后的2012—2014年比实施前的2009—2011年手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χ2=11.02,P<0.01).实施干预措施后的2012—2014年比实施前的2009—2011年手术室职业暴露构成比也降低(χ2=11.68,P<0.01).结论 手术室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之一,手术室职业暴露以锐器伤和血液、体液暴露为主,手术室医生的职业暴露比例高于护士.针对手术室职业暴露特点制定干预措施并实时监督能有效降低手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
作者:孔令茹;孔令俊;李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基于PG-SGA的个体化营养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基于NRS2002评估结果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PG-SGA的个体化营养干预,采用EORTC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对两组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7 d、14 d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患者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疲乏、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分别为4.604、7.541、14.010、15.975、7.374、4.681、7.395、19.313、4.723、5.80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食欲下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分别为5.124、6.627、12.355;P<0.05);食欲下降评分测量前后与干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4.579,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后总体生活质量交互效应轮廓图显示,对照组患者化疗后7 d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化疗后14 d生活质量较化疗后7 d略有提高;观察组患者化疗后7 d及化疗后14 d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基于PG-SGA的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提高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改善其症状,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及食欲水平.
作者:郭苗苗;陈湘玉;袁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学历护理学专业学生(简称护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对临床护理职业吸引力的现状.方法 本研究采取便利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3—7月抽取吉林省各大护理专业院校不同学历护生共计420名.通过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学历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从业意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21,P=0.023),对临床护理工作从业单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62,P<0.001);临床护理工作从业单位倾向中有291名(73.67%)选择公立医院.结论 大专护理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职业吸引力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意愿高,护理本科生及护理研究生意愿较低,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对这一现象不容忽视.
作者:王洋;任丽苗;阎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骨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现况,为规范骨科住院患者营养支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连续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骨科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录入电子数据收集系统(EDC),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风险,应用指南推荐标准调查患者的营养不足现状.结果 3083例骨科住院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451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4.63%,其中营养不足的患者59例.骨科营养风险发生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髋部骨折、骨盆骨折、胸腰椎骨折,其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56.55%、51.61%、27.93%.不同年龄的骨科患者,其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胸椎骨折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分别为79.10%(140/177)、74.19%(92/124),均高于<7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胸椎骨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中髋部骨折、骨盆骨折、胸腰椎骨折患者及高龄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骨科患者规范营养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费惠;金占萍;朱迎春;谢浩芬;姜建帅;葛海波;冯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组织文化、护士工作投入与护士留职意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护理组织文化测评工具、工作投入量表及护士留职意愿量表对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11名护士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留职意愿具有正相关关系(r=0.417,P<0.001),护士工作投入与护士留职意愿具有正相关关系(r=0.595,P<0.001),分层回归中两者共解释护士留职意愿变异的35.9%.结论 管理者应注重护理组织文化建设,并采取有效行为提高护士工作投入水平,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李兵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