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强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1年6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均相同,对照组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g/次,1天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左旋氧氟沙星0.3g滴注,一天两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对照组的80.00% (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消化症状者4例,予对症处理,症状消失,无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无皮疹、红斑等过敏症状,无肝肾功能异常;对照组恶心、腹痛3例,无皮疹、瘙痒,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是较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一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婴幼儿下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炎症,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主要是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其它如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发病,临床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其主要病变在细小的毛细支气管,但同时常见肺泡及肺泡间壁的累及,故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1].病毒感染无特效药,临床常用吸氧及糖皮质激素等方法治疗.我科采用干扰素(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 规格2ml/支,有效剂量20万IU/支,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佳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38例输卵管结扎术术后并发症患者根据不同并发症采取有效治疗并查明并发症的原因.结果:通过对输卵管结扎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治疗与探讨、学习使这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至0.1%
作者:王冉;兴燕凌;王妍;范广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肺结核是糖尿病人常见的病发症之一,通常发病率是正常人肺结核发病的3到5倍,目前正以每年5%至10%的几率逐年上涨.本文笔者就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肺部结核的影像做粗浅的探讨,以供广大医学工作者参考.
作者:王银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方法:追踪比较连续3年体检高尿酸血症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尿酸组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率高于尿酸正常组,血尿酸水平417~500μmol/L组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低于血尿酸水平≥500μmol/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患泌尿系统结石的机率高于尿酸正常者,因此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积极治疗,并定期做B超检查泌尿系统,降低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减轻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痛苦.
作者:朱俊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对近两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羊水过少病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00例正常羊水量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产儿情况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7分)及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82.0% )明显高于对照组(47.1% ).结论:羊水过少对围产儿影响很大,要加强产前检查,一经确诊,要严密监测胎心及羊水变化,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作者:张晓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白花蛇舌草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为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方法,色谱柱AgilentC18(150mm×2.1mm,3μm),流动相乙腈-水(0.2%甲酸)35:65,流速0.5ml/min,柱温25℃,质谱采用大气压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和99.1%,RSD为2.51%和2.65%.结论:此种方法快速简便,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洋徐;民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病因以及防治,降低早产发生率,早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我院1990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总分娩5934例产妇中468例早产患者的病因以及防治情况.结果:早产的病因主要为孕母因素,胎儿因素,胎盘,感染,外伤等;早产发生率为7.89%;孕28-32W与32-37W比较成活率低,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高,P<0.05.结论:及早掌握早产的病因和发生时机,尽早防治,延长孕周,降低早产发生率,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作者:杨炜炜;黄沁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在晚期癌症病人的营养作用以及护理.方法:观察比较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0月的60例晚期癌症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分析普通静脉留置针与锁骨下静脉穿刺营养的差别.结果:锁骨下静脉穿刺营养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静脉留置针的营养.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间长,发生静脉炎率低.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创伤小、保留时间长、感染率发生率低、护理方便,有效营养晚期肿瘤患者.为晚期癌症患者延长生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1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进行临床分析,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起病方式、症状体征、治疗方法、临床转归.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起病急,内科治疗主要有稳定血压、降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再出血发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及时、规范化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起决定性作用.
作者:毕志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发生感染2例,肢体挛缩畸形5例,肩痛4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便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15%;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肢体挛缩畸形2例,肩痛2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6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优越性.方法:18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102例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根据病灶部位、大小、是否破裂、有无生育要求等决定手术方式.开腹组8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按常规开腹行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结果:腹腔镜组1例因腹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肛门排气时间早、抗生素使用时间短、留置尿管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天数短、恢复快,可作为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首选方式.
作者:濮玉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是外科手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观察治疗,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1].我院2010年1月-2011年06 月收治DVT患者57例,行导管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心得介绍如下.
作者:董克玲;王娟娟;邓益民;万帅帅;张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月81例诊断为心源性脑栓塞的住院患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分为HT组和非HT组.共列入16项可能相关的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面积、血脂、血糖、NIHSS评分等.结果:吸烟、大面积脑梗死、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入院时血糖升高、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在HT组和非HT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吸烟、大面积脑梗死、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入院时血糖升高、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发生HT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孙元林;曹秀丽;郑文旭;刘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现代社会的肥胖人群逐年增加,发病年龄逐渐下降.笔者临床10余年中共诊治单纯性肥胖12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口腔正畸者的研究表明,其术前的期望与术后的满意度呈显著的相关性.口腔正畸心理学治疗是口腔正畸医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对口腔正畸求术者的心理定势、期待与满意;口腔正畸治疗后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口腔正畸治疗失败患者的心理和护理等做概括性论述.
作者:李宗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给予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腰椎间盘摘除术,其中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7例,半椎板切除术5例,全椎板切除术6例,椎间融合术2例;经前路手术3例.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3-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5天.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有5例病例复发,1例患者手术治疗.治疗组总优良率为93.3%,对照组总优良率为96.1%.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益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是基础医学中的重要课程,其特点为与实践性强与临床相关性大,我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作者:袁树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美洛昔康针剂在骨科术后应用的镇痛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80例,采用美洛昔康针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80例,VAS用药前术后1h平均评分为8.2,用药后VAS各时间点平均评分分别为7.7、7.0、6.7、5.4、7.1、2.5.与基线值VAS评分比较,采用美洛昔康针剂治疗后VAS各时间点平分明显下降,效果满意,大手术平均评分为9.2,中手术为8.3,小手术为8.1,显示各手术采用本针剂治疗后效果均良好.结论:应用美洛昔康针剂可明显减轻骨科术后疼痛,特别是小手术对组织损伤较少的疼痛,使康复时间明显缩短,但患者为大手术情况时,可加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进行补充起到镇痛作用.
作者:黄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溃疡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老年组)与同期住院的中青年( < 60岁)溃疡病例69例(中青年组) 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胃镜检查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胃溃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 < 0.05),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 <0.05).老年组并发症及伴随疾病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结论:与青壮年相比,老年消化性溃疡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而延误治疗,因此,充分认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对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健;黄小甜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