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杉醇治疗肺癌67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唐裕丰;陈永红;刘丽萍;王珍怀;袁媛

关键词:紫杉醇, 肺癌,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肺癌的疗效及主要毒副反应与护理特点.方法 67例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结果 67例肺癌患者治疗有效率达85.1%,无效率占14.9%,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急性过敏反应.结论紫杉醇治疗肺癌缓解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癌药物,但其急性过敏反应的严密观察与及时处理是保证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监护工作,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早期症状并及时处理,是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中国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5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院儿科自2004年元月~2004年6月共收治病毒性脑炎患儿153例,是历年同期发病率高的一年,且症状不典型,现就临床观察和护理如下:

    作者:刘霞;张卓;陈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两种封管液对老年患者浅静脉置管的影响

    目的为了使浅静脉置管在老年患者中更安全、有效的应用.方法对310例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置管,按选用的封管液不同分为两组,观察其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选用肝素封管的患者留置时间明显长于使用盐水封管的患者,且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减少.

    作者:李雅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抗痉挛模式在脑梗死恢复期的应用

    抗痉挛模式[1],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典型痉挛姿势:上肢屈曲,下肢伸展,足下垂内翻,在偏瘫早期我们对30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用药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抗痉挛模式,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较后者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糖尿病的饮食疗法与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据1996年调查全国60岁以上人群发现,糖尿病的发病率超过11.3%,其各种并发症合成为病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取决于对饮食护理,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素紊乱的慢性疾病,属祖国医学的消渴范畴[1].在临床糖尿病分型无论那一种,均需接受饮食疗法.如何解决饮食原则上的矛盾,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62例患者实施以饮食控制为主,结合中医疗法综合饮食护理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孙静;杨喜忠;马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从护理浅谈用药

    随着21世纪医药卫生飞跃发展,新药、特效药的不断问世使许多疾病得到了控制,作为临床第一线护理工作者,如何配合医生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在观察过程中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达到治疗目标,除了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学习掌握有关知识,主动配合医生合理、安全用药,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挥佳效果.

    作者:谭爱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应用护理程序带教实习护生的探讨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特别是护士专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培养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有多种能力,兴趣去理解患者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几年对带教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观察和了解,存在一些问题及思想趋向,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使护生能克服自身存在的弱点,懂得新医学模式对她们的要求,积极地、有目的地发展自己,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作者:徐跃辉;郭丽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抢救体会与护理对策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内科急诊之一,其病性危急,变化大,若不及时正确抢救,死亡率较高,而彻底清除毒物及正确应用解毒药是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关键,我院地处城乡结合处,中毒病人较多,对于抢救有机磷中毒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亚群;杨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拔伸牵引在骨科备皮中的应用

    备皮是外科常见的护理操作,其主要目的是预防刀口感染.一般方法是让病人洗澡,更衣,剃毛,清除手术区污垢,剪指(趾)甲,这项操作在骨外科更是经常遇到.备皮看起来很简单,有时会遇到麻烦.如处理不当,会增加病人痛苦,难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备皮的常规操作是让病人主动或被翻动伤肢,充分暴露手术区皮肤,然后由护士备皮.

    作者:李晓莉;柴学梅;崔凤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医辩证饮食调护配合胰岛素泵治疗初发型Ⅱ型糖尿病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中医辩证饮食调护配合胰岛素泵治疗初发型Ⅱ型糖尿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病例70例予中医辩证饮食调护配合胰岛素泵治疗,治疗2周.结果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改善.结论中医辩证饮食调护配合胰岛素泵治疗初发型Ⅱ型糖尿病的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廖团;唐奇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25例乳癌根治术后皮瓣下双负压引流的观察及护理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负压引流,是术后减少并发症,促进愈合,保证病人术后能及时的进行放化疗的重要方法.现临床上采用的是双负压引流的方法预防皮瓣下积液.下面针对乳癌术后双负压引流方法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王玉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

    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已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其作用也愈显重要.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来影响病人的心理,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佳状态.但我们基层医院通过五年的实践,单就护士方面而言,就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难点.为此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詹美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髓内交锁钉治疗四肢骨折的护理体会

    笔者报道髓内交锁钉治疗四肢骨折的护理.介绍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后做好患肢护理,防止切口感染,预防褥疮护理,正确指导功能锻炼.认为应用髓内交锁钉治疗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快,固定牢靠,并发症少,便于肢体观察和护理.早期功能锻炼是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罗桃芝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5652例外伤病人的调查分析及健康教育对策

    笔者对5652外伤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旨在研究和分析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及其发生率、病死率,总结健康教育对策,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何晓芸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抗精神病药对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抗精神病药物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据报道由此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约有4%[1].有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导致患者跌伤,伴发骨折、颅脑损伤、颜面破损等.为此,护士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增加了隔阂,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护士也会为此产生负疚的心理.为了能做好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本文对抗精神病药物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并讨论其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刘亚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浅述肌肉注射法的临床体会

    肌肉注射法是指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全身疗效的方法.是临床护理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作为一名护士,我对此的临床体会是:若能重视肌肉注射法的临床操作技术,将会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良好的治疗效应.下面,我试从臀部肌肉注射部位、针头的选择、局部的消毒、肌肉注射时的心理护理、操作手法、点穴止痛的运用等方面浅述肌肉注射法的临床体会,和同行们作以交流.

    作者:翁光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体会

    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是通过对重症肝病患者的血浆进行交换或处理,清除内毒素、胆红素等有毒物质,同时补充血浆中的各种凝血因子,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凝血机制,暂时取代严重病变肝脏的功能,使其过渡至肝脏再生而康复[1].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实施人工肝治疗80例,共136次,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电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不同清洁方法中段尿阳性率比较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的清洁方法对中段尿培养阳性率及污染率的影响.方法将有尿路刺激症状的病人随机分成三组.A组:生理盐水擦洗;B组:0.1%新洁尔灭酊擦洗;C组:1:5000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分别留取中段尿培养,统计三种方法的中段尿培养阳性率和污染率.结果 C组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A组污染率明显较其他两组高.结论生理盐水擦洗污染率高,0.1%新洁尔灭酊檫洗阳性率低,1:5000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既可以避免污染又有一定的阳性率.

    作者:孔美丽;巴建明;郑蓉;王蔚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重症监护室护患关系管理的体会

    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景中的一种具体转换形式[1].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是护士与病人家属之间的人际关系.众所周知,重症监护室也是每家医院的重点科室,收治的都是危、重、急病人,如何做好管理,做到患者、病家、医务人员的共同满意,保证医院质量和整体病房的价值,其中融洽的护患关系就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治疗手段--它可以消除疾病造成病人的心理危机,从而造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和情绪反应,使病人躯体恢复中收益;同时也可以使护理人员在充满生机的护疗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心理满足,从而激发工作热情、爆发创造智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终减少投诉,提高质量满意度.

    作者:姚洁;吴国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3例静脉输液引起的手部间隔综合症

    1临床资料例1:女,26岁.因急性胃肠炎经左手背静脉输液.当输入5%的葡萄糖及丁胺卡钠0.6mg30ml时,手背肿胀,疼痛剧烈,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给予局部热敷和抬高患手,当日左手掌极度肿胀,掌背有水泡,手指紫绀,呈爪形状态,不能活动,桡动脉波动不能触及,腕部以远皮肤感觉丧失.立即对左手施行广泛切开减压,并给予抗感染.肌注654-2和妥拉苏林等治疗,但坏死加重,行左腕关节上4cm处截肢.病理报告:左手骨间肌广泛缺血性坏死.

    作者:王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静脉输液临床应用进展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百年的历史.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随着高新技术手段对静脉输液的不断渗透,这一基础护理操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静脉穿刺后进针与拔针时机及拔针方法,渗漏性损伤的预防,静脉输液栓子的杜绝,以及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并将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应用的情况.

    作者:陈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国护理杂志

中国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办: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