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美丽;巴建明;郑蓉;王蔚秋
目的是对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法改良的探讨.方法是应用一种改良后的TAT脱敏疗法代替原来的注射方法.结果是1000余名外伤住院患者注射后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结论是运用此方法可省时省力,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其它药物治疗时机,是可行的.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它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减轻病人痛苦,尤其在儿科,由于季节性强,病人多,护士相对少,家属对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非常重视,大部分家属视患孩如掌上明珠,患孩的痛就是父母的痛.采用静脉留置针既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避免护患纠纷,提高医疗质量,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我科于2003年2月至2004年6月对200例住院需静脉输液的患儿使用BD公司研制的单翼族头皮式套管针,经临床应用,操作简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素娥;陈丽腾;陈秀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百年的历史.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随着高新技术手段对静脉输液的不断渗透,这一基础护理操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静脉穿刺后进针与拔针时机及拔针方法,渗漏性损伤的预防,静脉输液栓子的杜绝,以及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并将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应用的情况.
作者:陈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院儿科自2004年元月~2004年6月共收治病毒性脑炎患儿153例,是历年同期发病率高的一年,且症状不典型,现就临床观察和护理如下:
作者:刘霞;张卓;陈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视网膜脱离(RD)是一种严重致盲性疾病,手术能解除玻璃体牵引,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是处理RD的常用、有效的方法.正确、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改善术前视网膜条件、易化手术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视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病区从2003年8月~2004年8月共收治视网膜脱离患者357例,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秋琴;鲍鲁红;顾淑萍;刘雅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笔者对5652外伤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旨在研究和分析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及其发生率、病死率,总结健康教育对策,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何晓芸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抗精神病药物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据报道由此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约有4%[1].有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导致患者跌伤,伴发骨折、颅脑损伤、颜面破损等.为此,护士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增加了隔阂,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护士也会为此产生负疚的心理.为了能做好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本文对抗精神病药物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并讨论其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刘亚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对高危科室的环境、无菌物、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发现潜在的感染危险,把感染的预防工作做在感染发生之前.方法根据2000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有关细菌学监测标准进行采样、细菌培养.对2001年月~2003年12月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Ⅱ类环境合格判断标准,随机采样样本3224份,合格率:空气98%,物表97.7%,手97.5%,使用中消毒液98.7%,水97%,无菌物品合格率100%.对超标原因进行分析,改进管理办法后,连续5次复采,标本合格率100%.结论细菌学监测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工作缺陷,针对缺陷制定安全、经济、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后,再以细菌学监测来鉴定改进效果.对积累预防感染的操作经验,有效地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终末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杨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肺癌的疗效及主要毒副反应与护理特点.方法 67例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结果 67例肺癌患者治疗有效率达85.1%,无效率占14.9%,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急性过敏反应.结论紫杉醇治疗肺癌缓解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癌药物,但其急性过敏反应的严密观察与及时处理是保证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监护工作,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早期症状并及时处理,是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作者:唐裕丰;陈永红;刘丽萍;王珍怀;袁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内科急诊之一,其病性危急,变化大,若不及时正确抢救,死亡率较高,而彻底清除毒物及正确应用解毒药是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关键,我院地处城乡结合处,中毒病人较多,对于抢救有机磷中毒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亚群;杨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它既是为医生提供治疗及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规定的法庭证据.它要求记录的内容真实可靠,能产生法律效应.但是由于少数护士对<条例>的精神理解欠透彻,法律意识较淡薄,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本院从今年4月份开始按照湖南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要求,使用了新的护理文书表格系列所常见的缺陷谈谈防范对策.
作者:何碧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负压引流,是术后减少并发症,促进愈合,保证病人术后能及时的进行放化疗的重要方法.现临床上采用的是双负压引流的方法预防皮瓣下积液.下面针对乳癌术后双负压引流方法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王玉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特别是护士专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培养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有多种能力,兴趣去理解患者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几年对带教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观察和了解,存在一些问题及思想趋向,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使护生能克服自身存在的弱点,懂得新医学模式对她们的要求,积极地、有目的地发展自己,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作者:徐跃辉;郭丽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糖尿病是一种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综合病变.糖尿病足是因糖尿病神经病变,末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闭塞症,或皮肤微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痛、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病变.常常由于缺血、神经病变、感染三种因素协同发生作用.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积极控制血糖,防止双脚皮肤受伤及感染.
作者:陈卫;童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肌肉注射法是指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全身疗效的方法.是临床护理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作为一名护士,我对此的临床体会是:若能重视肌肉注射法的临床操作技术,将会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良好的治疗效应.下面,我试从臀部肌肉注射部位、针头的选择、局部的消毒、肌肉注射时的心理护理、操作手法、点穴止痛的运用等方面浅述肌肉注射法的临床体会,和同行们作以交流.
作者:翁光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001年12月至2004年5月我院女病区,单用氯氮平治疗精神病患者438例,其中出现副反应11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滕晓红;滕晓秋;魏长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冠心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据报道老年人中发病率为10%以上,且常并发心衰、心率失常、阻塞性疾病等,因此在药物治疗下仍有较高的死亡率.老年冠心病患者常表现为无痛性或症状不典型性心肌缺血,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汪爱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抗痉挛模式[1],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典型痉挛姿势:上肢屈曲,下肢伸展,足下垂内翻,在偏瘫早期我们对30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用药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抗痉挛模式,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较后者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医辩证饮食调护配合胰岛素泵治疗初发型Ⅱ型糖尿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病例70例予中医辩证饮食调护配合胰岛素泵治疗,治疗2周.结果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改善.结论中医辩证饮食调护配合胰岛素泵治疗初发型Ⅱ型糖尿病的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廖团;唐奇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为了使浅静脉置管在老年患者中更安全、有效的应用.方法对310例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置管,按选用的封管液不同分为两组,观察其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选用肝素封管的患者留置时间明显长于使用盐水封管的患者,且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减少.
作者:李雅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