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骏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物理因子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0例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结合物理因子治疗组和单纯物理因子对照组,采用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估两组疼痛情况,进行疗效比较.结果:50例病例全部完成治疗,无脱落病例.完成全部治疗后,两组PRI感觉项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推拿结合物理因子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RI感觉项、PRI情绪项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推拿结合物理因子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优于单纯物理因子治疗.
作者:肖彬;周俊明;李征宇;张沈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我院1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疗效.方法:按照住院号码随机将180名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90人,其中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通心络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消心痛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天.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消心痛胶囊,2粒/次,3次/天.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满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均衡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采用横乘列联表的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作者:战靖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5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GM100mg,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0.75%,两组均同时给予苦碟子注射液、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丁、甘露醇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抗凝、降脂、降颅压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减少,治疗组减少更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25/28)、78.57%(2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Ml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肯定,能减少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患者预后,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为有效药物.
作者:刘一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对脑外伤患者疗效、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诸领域等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提高脑外伤病人生存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脑外伤病人生存质量普遍下降,除情感职能维度外,余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值明显低于脑外伤病人家属(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脑外伤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疗效、病种、期望值与比较标准等.医护人员应该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重点加强脑外伤病人的健康指导和相关知识教育,重视并发症的干预,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谢远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成效,为今后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住院的52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康复评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康复护理教育和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持续健康教育和随访.分别在住院第2天和干预后3个月进行复查,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生理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实验组的ADL水平的改善及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降低脑梗塞患者致残率,降低住院成本;还能更有效地提高脑梗塞患者的ADL和生存质量.
作者:彭建华;张惠莲;吴见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因后枕部疼痛2月如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部,颈部疼痛不适,初始未予重视.经休息对症治疗后疼痛无好转.2天前于当地医院行MRI检查示:颈1,2椎管内占位(见图1,2).大小约1cm×3.5cm×1.7cm.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查体:神清语利,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c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劲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规整,无杂音.四肢自主活动,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无重大疾病史,无家族遗传史.病程中,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发作性肢体抽搐,大小便正常.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然后给予手术治疗.患者全麻平稳后,右侧卧于手术台上,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单.取枕外粗隆下1cm至颈5平面,长约10cm直切口,分层切开皮肤,肌肉.暴露寰椎后方及颈2棘突,见肿瘤侵蚀骨质及周边肌肉.咬除颈2棘突及寰椎后方偏右约4mm,见肿瘤位于硬脊膜外,质地较韧,全绕脊膜.去除被侵蚀及的肌肉及骨质,留做病理.然后显微镜下切除脊膜后方及两侧肿瘤,前方肿瘤质地坚韧,无法全切,予部分保留.切除组织送病理科检验.仔细止血后,硬膜外留置16号硅胶引流管一根,逐层缝合肌肉,皮肤.手术完毕.病理检验回示:(C1,C2椎管内,C2椎体棘突)恶性肿瘤.
作者:潘泰峰;赵斌杰;陈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艾粒型温针灸结合物理因子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例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温针灸治疗组7例、艾粒温针灸治疗组10例,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定两组疼痛情况,进行疗效对比.结果:17例病人全部完成整个疗程,脱失0例.完成全部治疗后,两组组各项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粒温针灸组治疗前后比较,PRI选词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情绪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艾粒型温针灸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病理性疼痛优于普通温针灸,实施方便.
作者:段丽娟;周俊明;沈雪勇;张沈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电针结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成对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电针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电针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随访一年后比较其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5.4%,对照组得发率为28%.结论:采用针刺电针结合腰椎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杨英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儿科收治的17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有明确病因146例,占84.4%,病因包括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胆病症、新生儿窒息以及头颅血肿等.其中,因围产因素如新生儿窒息、使用催产素、羊水污染、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等导致发病105例,占60.7%;173例病因分析中无明确病因27例,占15.6%.上述因素发病平均日龄均为七天.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早期以围产与ABO溶血病为主要发病因素,中晚期则以感染为主要发病因素.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并加强对新生儿围产期的保健,有利于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降低其致残率与致死率.
作者:雷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2001年至2011年惠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主要死因和儿童死前保健服务状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惠州市2001年至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11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84‰,其中新生儿死亡率为2.92‰,婴儿死亡率为3.43‰.②5岁以下儿童年龄死亡构成为:早期新生儿死亡占56.45%,新生儿死亡占75.97%,婴儿死亡占89.11%.③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为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天畸形、意外和肺炎.结论:降低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需进一步提高两个系统管理率,提高婚前检查率,做好产前疾病筛查和诊断工作,预防出生缺陷,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何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患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患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早期发现子宫颈病变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作为宫颈细胞学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因其具有简单易行、准确性高的特点,已作为宫颈癌检查筛选方法之一.笔者对乐山市中区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采用TCT筛查的986例病人总结如下.
作者:陈晓露;何磊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很多,治疗师需求巨大.而河南省康复医学的发展要想赶上兄弟省份,必须发展康复医学的教育,通过对国内外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现状以及就业前景等进行分析,说明我院开设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
作者:赵家艳;董新春;潘莹;杨纯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用于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药物终止妊娠的有效率.方法: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孕50d孕妇120例,在排除诸多干扰因素的情况下.结论:用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终止妊娠,效果较好,安全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各个领域的巨大变革,使中国医院的发展道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现今,尽管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逐步深化,医院分类管理也开始实施,但仍迫切需要医院管理创新理论的指导,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全方位地阐述了与之相关的理论对医院管理理论的支持,构建了医院管理系统理论的框架.
作者:李雨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与讨论早产儿特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自2011年5月~2012年1月的早产儿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即在常规新生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特殊护理的早产儿40例.对早产儿护理半个月后的体重、摄奶量、睡眠时间和哭闹次数进行科学的观察与统计,并且利用秒表记录早产儿的针刺疼痛反应以及恢复的时间结果:对照组的早产儿在出生半个月后的体重、摄奶量、睡眠时间和哭闹次数、秒表记录早产儿的针刺疼痛反应以及恢复的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早产儿.结论:特殊护理的方法对在早产儿科护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应当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代志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易滑动且弹性差,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能有效的保护血管,老年患者皮肤减少老年患者因长期治疗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然而使用留置针后引起静脉炎的事例时有发生,这间接给患者造成另一方面的伤害.我科通过缩短留置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及合理选择静脉等方面使用留置针,有效的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阎铃雅;蒋云;王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病因进行相对应的治疗,不同阶段、不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好转.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采取腰椎牵引、超短波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教育性干预、功能锻炼指导、体位护理以及电话随访,并且正确指导出院患者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治愈8例,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达9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过程中配合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心理护理、长期及时的康复指导,对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至关重要.
作者:俞银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便秘的预防效果.方法:30例颅内动脉瘤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协助排便、饮食指导、按摩与锻炼、药物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护理常规.结果:干预组出现便秘1例,有效14例,对照组出现便秘10例,有效5例,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颅内动脉瘤患者便秘有效.
作者:姜丽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浅析癌症晚期患者的护理经验体会.方法:根据从2007年9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的56例肝癌晚期患者护理人员从医学、生理、心理,包括基础护理、症状护理、心理护理等各方面提供全面的和周到的综合性护理.结果:大大降低了从2007年9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的56例肝癌晚期患者对自身肝癌晚期状况的恐惧程度,是患者充实和安详走过人生后的一段旅程.结论:我院医护人员对肝癌晚期患者的护理,能让患者得以善终,为患者能充实和安详走过人生后一段旅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条件.
作者:袁红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下腹正中切口行腹腔探查及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嵌顿疝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1例嵌顿疝患者采取下腹正中切口行腹腔探查及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进行观察.结果:3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经下腹正中切口行腹膜前修补治疗嵌顿疝具有对患者术后活动影响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作者:曾红玲;张红芬;高玲;瞿紫微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