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期肿瘤病人护理体会

胡荣;刘爱军;孙晓芳;王莉君;王英

关键词:晚期肿瘤病人, 护理, 体会
摘要:晚期肿瘤患者,目前多采用姑息治疗.由于肿瘤病灶转移,引起多脏器功能减弱或衰竭,不能正常饮食,营养缺乏,代谢功能紊乱,相互促进加速病情恶化.因此在护理此类病人方面,应尽心尽力,做好一切护理工作,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我科自2000年至2003年共收住晚期肿瘤病人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中国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内科脑血管意外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脑血管意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劳动强度减轻,社会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高血压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日趋提高,在内科已成为常见病.笔者针对178例脑血管意外病例,谈谈护理学方向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雷红力;杨华;邓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前列腺素E1致阴茎异常勃起一例的急救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药物过量致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与护理.方法行阴茎海绵体-尿道海绵体分流与阴茎头-阴茎海绵体分流术,加强围手术期的身心护理、局部处理.结果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药物过量致阴茎异常勃起经及时、适当的治疗与护理,预后良好.对特殊的外籍病例推行亲情沟通护理,从生理、心理、社会多层次、全方位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促进康复.

    作者:许红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脊柱转移性肿瘤前路切除的手术配合

    脊柱是骨骼系统易为转移性肿瘤侵犯的部位,以胸腰椎转移为多见.过去脊柱肿瘤主要采取放疗和化疗.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革新的相应学科的共同发展,手术治疗脊柱肿瘤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成为治疗脊柱肿瘤不可缺少的手段[1].我院自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对30例胸腰转移肿瘤进行前路手术切除肿瘤及Z-platem内固定系统植入,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谢玮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前列腺素E1用于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目的探讨前列腺E1(ProstaglandinE1,PGE1)用于术前复杂型无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复杂型无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在应用前列腺素E1时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结果PGE1应用于复杂型无天性心脏病患儿使血氧饱和度上升,症状缓解.结果PGE1应用于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在手术之前救患儿生命,为确诊及外科手术创造适宜条件,只有掌握用药剂量,严密观察及护理,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陈满锐;黄蝶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浅谈产科的产房护理管理

    产房的护理管理是产科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母婴健康.因此,加强产房的护理管理,确保母婴安全是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

    作者:陈玉妹;刘楚芹;张金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试行总务护士竞争护理二线值班的体会

    目的探讨总务护士竞争上护理二线值班的方法.方法通过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试和现场答辩三个环节综合考评.结果优胜者能胜任护理二线值班工作.结论总务护士竞争上岗,加快了护理人员的观念转变,保证了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医院管理人才梯队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李晓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婴幼儿多见,由中枢神经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所致.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及节律不整齐或暂停,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发性抽动,可伴有大小便失禁.应及时进行抢救并加强护理,才能使患儿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作者:夏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与门诊老年患者有效沟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技巧

    目的寻找与门诊老年患者有效沟通的佳方法,更好的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方法采取问卷形式对门诊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工作、经济状况、候诊时间和生理、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随机调查,分析这些因素与医护人员和患者交流沟通的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患者的上述因素对医护人员能否有效地与其交流沟通影响极大.结论老年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应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以提高门诊工作中与其沟通的效果.

    作者:刘爱红;汶麦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20例外伤脾破裂的急救及围手术期护理

    本文对20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例作临床分析,从护理的角度,对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护理作了较详尽的阐述,总结出迅速准确判断病情、组织抢救,立即建立二条以上静脉通路,边积极抢救抗休克边做好术前准备,尽早手术以及术后细致的观察、全面护理,特别强调术前的急救,提出果断、迅速、准确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欧阳素琴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晚期肿瘤病人护理体会

    晚期肿瘤患者,目前多采用姑息治疗.由于肿瘤病灶转移,引起多脏器功能减弱或衰竭,不能正常饮食,营养缺乏,代谢功能紊乱,相互促进加速病情恶化.因此在护理此类病人方面,应尽心尽力,做好一切护理工作,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我科自2000年至2003年共收住晚期肿瘤病人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胡荣;刘爱军;孙晓芳;王莉君;王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一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腹泻的护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简称传单[1]是EB病毒引起,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的感染性疾病.2003年7月,我院收治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腹泻的患儿,经抗病毒.抗炎.营养心肌等治疗和护理,住院22天,痊愈出院,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范春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增强护士法律意识 减少护患纠纷

    本文在法律视角下分析了护患之间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缘由,从多方位论述了护理工作中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必要性及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了增强护理人员法律观念的相关对策,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尹世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20例产后子痫临床分析及护理

    通过对2000年至2004年收治产后子痫20例临床抢救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子痫是在妊高症的基础上发生全身普遍的强直性阵发性抽搐,伴阵发性昏迷,可在产前、产时、产后发作,以往认为产后子痫较少,临床往往不被重视,尤其是血压正常者更容易被忽视,对急诊病人应一边观察病情,一边采取相应的临床急救和护理,以避免危重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

    作者:熊永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男性尿失禁病人接尿裤的临床研究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由于各种疾病导致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尿失禁病人,没有一种理想的接尿工具.目前临床上除导尿术外,使用的一次性尿液收集器存在储存量小、尿液容易反、成本高等弊端,而家属给病人采用的避孕套、塑料袋接尿又易引起阴囊水肿、湿疹:长期导尿又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给病人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作者通过对本院53例男性尿失禁病人使用自制的接尿裤的临床观察,受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霍瑞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脑中风患者康复期护理52例回顾总结

    脑中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患者在患病期间常并发多种并发症: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挛缩变形,还常发生各种障碍如吞咽、语言、情绪和心理上的障碍.为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减少脑中风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对52例脑中风患者进行了康复阶段的护理研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

    在为小儿行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新静脉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魏玉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产妇实施自由体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妇实施自由体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3年6月至12月初产妇为观察组,2001年6月至12月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用药、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产程中减少用药;能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结论产妇实施自由体位促使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更好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翁田茵;徐名妨;吴双珍;陆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前置胎盘期待疗法期间孕妇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前置胎盘是高危妊娠之一,对母婴均有较大的危险性.我科2000~2003年对28例前置胎盘施行期待疗法,对治疗期间孕妇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帮助,使其保持稳定、良好的心态,尽量达到理想的妊娠月份,提高了期待疗法的成功率.

    作者:陶春花;舒宗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肺移植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索肺移植患者术前、后心理改变及对策.方法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单肺移植治疗4例终末期肺病,对所有患者实施全程、系统的护理.结果四例患者手术顺利,心理改变经过治疗有3例恢复良好,生命质量明显提高,长存活1年半,1例术后14天死于重症急性排斥.结论了解肺移植病人的心理改变,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对肺移植病人的手术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继伟;闵群惠;张英;仲文娟;蹇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严重血小板减少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2岁,未婚,因全身皮肤瘀点瘀斑3天,于2004年2月27日入院.入院体查:生命体征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7.2×109/L,血红蛋白128g/L,血小板0.00×109/L,D-二聚体0.47ug/ml,谷丙转氨酶118.5u/L,谷草转氨酶87.5u/L;尿常规示:红细胞4个/ul,白细胞6个ul,酮体+,酸感度7;骨髓报告示:共见146个巨核细胞,分类25个,幼稚巨核细胞6个,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细胞18个,成熟有血小板形成巨核细胞1个,全身皮肤较密集瘀点瘀斑,口唇及口腔粘膜见出血点及血疱,入院初步予护肝,碱化尿液,输血小板,应用丙种球蛋白20g,甲强龙1g冲击治疗3天,输血小板后查血常规示血小板15.4×109/L,但很快血小板又小降至零.

    作者:张淑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护理杂志

中国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办: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