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损伤后期足踝部肿胀综合治疗及护理

乐飞亚

关键词:损伤后期, 肿胀, 治疗, 护理
摘要:人体在受到外来的暴力及劳损等伤害之后,可以引起筋伤,从而使受伤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病理变化[1].经过急性期的治疗,上述症状大多能缓解,但下肢损伤患者在功能恢复过程中,往往易于重新出现患肢足踝部肿胀,且消退非常缓慢,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近二年来,我科用中药内服、中药熏蒸结合功能锻炼综合治疗此类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此综合治疗每10天为1个疗程).
中国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Hib疫苗预防小儿相关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适龄儿童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以下简称Hib)疫苗,观察免疫效果.方法将我院所辖社区内适龄儿童按自愿的方法分成A、B两组,A组接种Hib疫苗,B组不接种Hib疫苗,然后观察两组的相关疾病发生率.结果550名接种Hib疫苗后的儿童感染Hib相关疾病者5人,感染发生率为0.9%:1260名未接种Hib疫苗的儿童感染Hib相关疾病者为197名,感染发生率为15.6%;接种与未接种Hib疫苗的儿童感染Hib相关疾病者的感染率,经t检验其P值小于0.01,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适龄儿童接种Hib疫苗,能有效预防Hib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应大力推广应用Hib疫苗,纳入儿童的计划免疫程序,从而达到优育的目的.

    作者:罗芬芳;杨桂芬;冯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提高软护理技能 做好门诊病人的心理引导

    软护理技能是做一名合格护士所必须具备的心智技能,它包括人际沟通、角色适应、语言表达、人机对话等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观察、思考、判断、计划、分析等经验的积累与表达[1].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提高软护理技能与提高自身的硬技术同等重要,它有助于护士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的职业微笑,得体的言谈举止,出色的人际沟通技巧,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心理引导,使门诊病人处于接受治疗所需要的佳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康复,满足病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作者:董健;赵玉娟;邹光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手术室护士与手术患者的沟通技巧

    目的通过手术室护士与手术患者的沟通,了解手术患者心理所需,降低手术刺激给患者带来的恐惧、焦虑等负面影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矛盾.方法围绕把握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商;培养感知手术患者情堵的能力;建立术前访视制度,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沟通护理尝试提供亲情化的交流,音乐护理,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术后随访注意收集手术患者对沟通的反馈信息等方面进行探讨.结论沟通要因人而异,灵活多变,勤总结,善思考,才能得到更为有效的沟通效果.

    作者:许丽华;邵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卧床女性病人接尿器的制作及应用

    在临床和社区护理服务中,常常遇到一些因疾病的影响而被迫卧床的病人,且神志清醒、肥胖,其小便常需要两人以上协助,给病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为了减少护理人员或家属的负担,现将自制的接尿器介绍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全麻术后恢复期躁动患儿的护理

    目的探讨121例全麻醉术后复苏期躁动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针对患儿全麻醉术后复苏期的躁动特点及所带来的危害性,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功能,掌握躁动指征:重视管道、呼吸道及输液等护理.结果121例躁动患儿因躁动造成静脉输液外渗或滑脱35例,胃管滑脱1例,导管滑脱2例,伤口出血1例,余82例躁动患儿仅安全平稳转出恢复室.结论全麻醉术后复苏期患儿躁动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而采取各种评估及安全护理措施是患儿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的关键.

    作者:陈慕瑶;李芳;罗文颖;张翠梅;郑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急救程序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护理急救程序进行及时有效处置,首先按格拉斯哥法评分,在320例患者中≤8分110例,均行急诊开颅术,余132例为9~15分,其中37例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又行开颅术,结果,死亡16例(5%),GR及MD中度致残占91.9%,SD和V占3.1%.此评分法简单、实用、易掌握,实施护理急救程序后,抢救时间缩短了2倍,抢救成功率提高了1.71%.

    作者:张桂凤;刘小明;周三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次性抽液器应用于液气胸病人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一次性抽液器应用于液气胸病人排气排液的效果.方法通过对传统胸穿包与一次性抽液器行胸穿排气、排液的应用对比,分析一次性抽液器的优越性.结果一次性抽液器在简化操作程序、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工作效益方面明显优于胸穿包,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一次性抽液器应用于液气胸病人排气、排液,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减少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作者:徐祥浓;黄世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老年肿瘤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老年肿瘤患者意味着人生的轨迹即将走完,其组织结构及器官形态发生变化,生理功能降低,心里机能也随着逐渐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充分运用整体护理模式,做好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使老年肿瘤患者的有限时光过的较充实不流遗憾.为了解老年肿瘤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探讨其心理护理对策,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甘宜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作者:江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移植术后并发ARDS病人的护理

    我院2003年度施行肝移植手术4例,有2例并发ARDS,通过及早行气管切开术,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4例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监护关,并强调了肝移植术后病人24~48h应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ARDS的发生.

    作者:杨琴;吕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关节表面置换术骨水泥使用时有创动脉压监测及体会

    关节表面置换术,如:人工全髋置换或人工股骨头置换.常使用骨水泥来塑型固定人工关节.因骨水泥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混合聚变中放出大量的热和能量物质,对人体的循环系统特别是心脏,有直接抑制作用.

    作者:高彦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40例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跳骤停的重要措施,心肺复苏成败的的判断及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通过近2年来我科在抢救心跳骤停40例患者的经验中得出:护士及早的观察判断、准确熟练配合医生抢救、加强危重病人的监护及护理,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护理并发症减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车梅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满意控制,易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是伴随终生的疾病,影响糖尿病治疗的因素很多,因此,糖尿病的治疗护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由于病程长,病人易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或抑郁等不良心理,出现厌倦、沉默、烦躁、情绪低落等现象,我们通过对86例病人采取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郭庆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三例糖尿病足患者围手术期内死亡的原因分析及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外科治疗通常要采取截肢的方法,但糖尿病足的病人往往还伴有其它的慢性并发症,有报道糖尿病足患者很少死于溃疡本身,却常常死于相关慢性并发症,如心、肾等疾病[1].现对我科2002年9月~2004年8月期间在围手术期内死亡的3例患者作临床分析,为临床护士做好预见性护理提供指导.

    作者:梁雪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病人疼痛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早孕病人在进行人工流产术时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减轻病人对流产术的恐惧、紧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25例需做人工流产术的病人进行分组护理:观察组(65例)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实施心理干预的病人在人工流产术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病人对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感受,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作者:易美玲;盘周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T导向高频介导热治疗肝癌的护理12例

    对12例采用高频介导热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对并发症的观察、处理,取得较好的疗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作者:曾志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参观法在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提高护理晨交班质量的方法,保障医疗安全.方法统一制定护理晨交班检查内容及考核标准,对参观法用于护理晨交班前后90次质量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晨交班前后质量检查结果得分比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参观法是提高护理晨交班质量快捷、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纪凤敏;赵艳青;支文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如何减少护患纠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并实施.它是我国规范医疗服务行业妥善处理医疗事故,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法规,病人保护自己就医能力意识明显提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面对护理纠纷逐年上升,处理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分析纠纷发生的原因,争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曾己娣;李丽霞;陈雪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浅谈对新上岗护士督导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临床上需要有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新上岗护士刚从学校走向临床,还缺乏实践知识,加之一部分基层医院对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尚不完善,为了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护理要求.我们更应加强对新上岗护士的督导,从而培养她们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实际工作能力.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用弹力网在儿科固定留置针的应用

    目的探讨留置针加用医用弹力网固定的效果.方法利用160例住院婴幼儿手足部位的留置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实验组加用医用弹力网固定留置针,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固定法,比较两组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留置3天以上的例数比对照组明显多(P<0.05).结论加用医用弹力网后,延长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护理杂志

中国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办: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