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年轻;明平良;陈隆
目的:探究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到2012年4月的26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病因学、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个月后进行拉格拉斯评分,良好者一共8例,中残,重残,植物状态分别为3例,3例,2例,死亡10例,死亡率38.46%.相比于继发性的脑损伤机理,原发性的脑损伤机理还有待考证.笔者认为,脑脊液冲击室管壁是造成脑室内出血的主要原因.
作者:曾盛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约有70%-8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肌肉力量下降、自主运动控制能力丧失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的能力.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是脑卒中治疗的重点,而肌肉力量的训练则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有针对性的肌力训练,能有效的恢复肌肉功能,保护关节、支撑脊柱、防止继发性损伤,有望改善脑卒中预后.
作者:宋心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总结介入诊疗患者并发迷走神经过度反射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1例颈动脉狭窄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性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静脉注射多巴胺、并给予生理盐水快速补液后,心率、血压恢复正常,胸闷等症状消失,随访无其他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特别是拔除鞘管的护理,是预防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措施.
作者:饶琴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特殊断指再植的临床40例.方法:通过40例临床案例分析,概括特殊类型断指再植的特点以及手术和术后的处理特点.结果:特殊类型断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再植,增加外形与功能恢复率.
作者:陈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4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对照组应用环磷酰胺联合阿霉素方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以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症状为主,两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均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好,化疗的不良反应能耐受,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新一代化疗药物的治疗方案.
作者:余花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作套管针,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针管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外,便于肢体活动,患者在躁动不安时不易脱出,同时又能快速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钢针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常规静脉输液每人每次操作时长约2-3分钟完成,而采用静脉留置针可缩短0.5-1分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可有针对性的随时进行输液治疗,已被广大护理人员及患者所采纳接受.
作者:汪君洁;邓太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路径应用于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临床效果的评价.方法:将92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CP)组和非CP组各46例,CP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非CP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路径是一种明确工作方向的表格,应用于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优化了病人的住院流程,规范了诊疗护理的操作程序,实现了医疗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在路径表上明确了各专业组成员的工作,避免了过去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繁忙造成护理的遗漏或疏忽现象,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的护理缺陷.培养了护士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增加了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机会.临床路径的运用,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及服务满意度,并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明显减少垂体腺瘤手术的不良和并发症,可以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作者:阮璐;王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护理工作是一个要求护士处处留心细节的工作.用心做好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是护士的职责,更是安抚病人及家属情绪的重要方法.同样,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着手进行分析,探讨其具体操作方法,并对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高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月间门诊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温针灸的方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两组治疗60d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6.7%和96.7%,36.7%和90.0%,两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观察组患者的压痛指数更小,握力增加的更大,关节肿胀缓解的更明显,晨僵时间更短(P<0.05).结论: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借鉴.
作者:董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便引起颈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主要症状有颈部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主要病因有:①心脏给颈椎供血不足;②整个脊椎变形老化.2009年以来,我院采用刮痧和掌根按摩法治疗颈椎病患者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史振英;杨恒艳;王爱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以腰腿痛为特征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导致大部分成年人都患有轻重不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以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除突出的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我院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应用洪强医疗公司生产的射频治疗仪的腰椎间盘治疗电极在突出部分的病变髓核部位直接射频热凝,使突出部分的髓核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从而使突出的髓核马上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何会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肺结核咯血的发病原因、观察要点、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除对症进行抢救外,更需要加强护理,尤其是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提高了肺结核患者咯血患者的预后.结论:通过护理人员给予肺结核咯血病人采取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肺结核咯血患者树立信心,敢于同疾病作斗争,促进疾病的痊愈.
作者:付国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从本校2009级护理专科学生中随机抽取1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人,实验组在临床实习前进行2周的模拟医院仿真训练,对照组采取传统训练模式.出科后统一进行考试.结果实验组各项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模拟医院,仿真训练可使学生缩短临床适应期,并且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作者:程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报告了手术治疗颅后窝畸胎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意识状态与神经系统体征、腰大池引流袋的护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认真做好出院指导.
作者:阮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1],同时也是疑难病,临床治疗棘手,肠梗阻对机体稳态危害性大,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约为5%~10%,若在发生肠绞窄,死亡率可上升到10%~20%,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治疗肠梗阻的关键环节.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了肠梗阻患者62例,在行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100mL,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玲;张昕;黄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机理和手法治疗本病症机理的探究,寻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病症的方法.方法:运用三步三位手法,辅助配合内服中药、针刺治疗.结果:本组56例,总有效率81%;得到随访的34例中总有效率8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原间隙或者上下间隙椎间盘再突出,其次是术后继发的硬脊膜粘连或者非手术间隙黄韧带增厚,再次是椎体和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等;正确运用手法,辅助配合内服中药、针刺治疗是治疗本病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晏宏伟;吕慧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的有效性.方法: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推拿、牵引、腰神经根封闭和腰背肌锻炼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可过85°左右,能恢复原工作,共42例.显著进步:症状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可恢复原工作,共26例.好转: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可担任较轻工作,共10例.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不能参加工作,共2例.结论:运用推拿、牵引、腰神经根封闭和腰背肌锻炼等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是有效性的.
作者:张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手法与康复治疗对婴幼儿斜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9例婴幼儿斜颈的患儿,采用手法与康复进行治疗.结果:本组59例中,临床治愈者42例(70.1%);临床明显好转者11例(18.6%);临床有效者4例(6.8%);总有效率95.5%.结论:手法与康复治疗婴幼儿斜颈的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
作者:张利巧;闫战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带蒂骨皮质复合皮瓣移植修复四肢骨折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四肢骨折外露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带蒂骨皮质复合皮瓣移植进行修复,术前、术中彻底清创受区,切取带蒂骨皮质复合皮瓣修复创面,对皮瓣的外形、血液循环和感觉进行观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治疗组的25例四肢骨折外露患者中,皮瓣完全成活24例,皮瓣坏死1例,治愈率为96.00%;对照组的25例四肢骨折外露患者中,治愈17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68.00%,可见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蒂骨皮质复合皮瓣移植在治疗四肢骨折外露上明显优于常规疗法,是修复四肢骨折外露较为理想的术式.
作者:林伟良;潘学文;丁彦儒;韦汉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配合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32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实施刺络拔罐配合运动针法治疗,依据疗效标准,观察其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火针为主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是很有效的方法.
作者:蒋文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