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功能半卧位防下滑垫的设计及应用

朱丽萍;罗芳;苏严琳;任玉娇;周焕芳

关键词:多功能, 半卧位, 防下滑, 患者, 躯体, 舒适度, 基础护理, 重力作用, 治疗, 临床, 疾病康复, 护理人员, 位置, 臀部, 身体, 设计, 程度
摘要:临床上某些患者由于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必须采取半卧位。但护理时发现由于重力作用长时间的半卧位姿势仍会使躯体向床尾方向下滑,也会造成患者的舒适度下降,臀部和双腿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僵硬,需要护理人员频繁地调整患者躯体位置,否则躯体下滑达不到治疗要求,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因此,半卧位患者下滑现象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基础护理的难题。为了解决半卧位患者身体易向床尾方向下滑以及舒适度下降的问题,设计了多功能防下滑垫,可以有效防止躯体向床尾下滑,现介绍如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尘螨过敏性哮喘儿童居室环境防控的研究进展

    尘螨引起的儿童哮喘较为常见,尘螨过敏原通过吸入途径进入气道并产生持续炎症反应。尘螨易停留在床垫、枕头等潮湿温暖处,居室是儿童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儿童暴露于尘螨的居家环境中可引起哮喘发生和发展,而家庭环境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以隔离过敏原的暴露。家长是家庭环境的维护者,所以对患儿家长尘螨过敏相关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研究将有助于控制室内尘螨水平。本文就尘螨相关知识、近些年来儿童居室环境尘螨暴露、患儿家长居家环境控制知识态度及防控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坤桦;陈漂漂;刘嘉琪;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患者出现的伤口疼痛、胃肠道功能障碍(肛门排气)、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青岛市立医院住院部收治的84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VAS 评分中对照组为(4.6±2.2)分,试验组为(2.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对照组为(14.3±1.1)h,试验组为(7.5±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42例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者 2例,恶心、呕吐者 4例,并发症率发生率为 14.3%,试验组42例患者中仅出现恶心、呕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5.24%,对照组为66.67%,试验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患者,可减轻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缩短术后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

    作者:田玉环;王珊珊;徐小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无创呼吸机管路收纳器的设计与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根据病情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时间有持续或间断、或由持续转为间断带机,这就需要患者交替使用无创呼吸机及其他氧气吸入装置,由于各项管路及装置较多,如放置不规范,再次使用时寻找管路会花费较长时间,而且易造成物品尤其是呼吸机管路的损坏,甚至可能导致这些装置受污染,而呼吸机装置的细菌污染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既往的临床工作中,患者的呼吸机管道、面罩或氧气流量装置收纳于清洁的塑料袋中,但这同样容易导致管路破损污染、且不美观,同时由于无固定的放置位置,在无创呼吸机与吸氧进行交替时,增加了护士找寻各装置的时间。为了改善上述情况,规范管理各氧疗装置,笔者所在医院研制了一种无创呼吸机管路收纳器,配合无创呼吸机使用,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彭曦;蒋丽;吴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良式小儿雾化吸入器的制作与应用

    雾化吸入治疗是临床上作为呼吸系统疾病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它是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等治疗目的,具有见效快、易操作、无痛苦、不良反应轻等优点。

    作者:徐晔;冯小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国内外父母育儿胜任感的研究进展

    育儿胜任感是用于评价父母角色行为的全新指标,它直接影响着小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育儿胜任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为帮助小儿父母适应角色的转变,指导其实施育儿保健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张洪;刘晓丹;王芹华;尹丹丹;陈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糖相关指标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血糖相关指标和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是重症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控制血糖波动比控制高血糖更重要,避免血糖波动是危重症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值的重要策略。反应血糖波动的指标较多,如血糖平均值、血糖变异系数、血糖不稳定指数等。本文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分类及计算方法、血糖相关指标和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展开综述,并对未来如何提高血糖相关指标在临床实际的运用进行展望。

    作者:茅越丽;黄瑶;俞蕾蕾;杨悦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门诊干预在脑卒中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患者实施护理门诊综合干预的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4—12月于门诊就诊的75例脑卒中高危患者,实施脑卒中护理门诊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监测血压、体质量、腹围,指导合理运动、用药、饮食等,及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干预措施6个月,干预人群收缩压从(148.40±13.86)mmHg 下降至(133.1±12.49)mmHg,舒张压从(84.75±8.50)mmHg 下降至(79.75±7.4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理运动依从率由41.3%提高至72.9%,吸烟率从53.3%降低至21.4%,服药依从率由52.0%提高至85.7%,饮食偏咸率从56.0%降低至37.1%,偏油率从69.3%降低至15.7%,进食水果依从率由38.7%提高至90.0%,饮食牛奶依从率由30.7%提高至75.7%,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高危患者实施门诊综合干预措施,可以减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改善其生活方式。

    作者:谢小华;张小明;谢妮;刘琼玲;朱晨茜;李维平;赵永胜;谭薇;程文蕾;何向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为临床介入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4—6月接受 PCI 手术的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110例,采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MSSN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 MSSNS 量表抑郁因子得分(13.00±2.83)分,低于国内常模;愤怒因子得分(10.38±2.73)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593,4.586;P <0.05)。患者心理状态与年龄、职业、医疗费用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0.013,5.491,4.938,4.620;P <0.05)。结论PCI 术后的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愤怒、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提示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疏导,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菲;邓颖;赵立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社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人口学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4所社区医院的328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51.3±8.3)分,其中药物管理得分为(14.5±2.7)分,饮食管理为(9.1±2.0)分,心理和社会适应管理为(12.2±3.1)分,症状管理为(15.5±3.9)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宗教信仰、自理能力为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可解释自我管理水平变异的9%。结论社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为中等,影响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区护理人员应该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荣晓珊;彭幼清;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品管圈活动在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住院病区异味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降低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住院病区异味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将“改善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住院病区异味”为活动课题,对病区异味现状进行调查,选择2014年4月救治患者35例、病区护理人员20名为实施 QCC 前调查对象,将2014年10月救治患者42例、病区护理人员20名为 QCC 实施后调查对象,分析异味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较实施前后病区异味情况及患者、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区异味感受从6.78分降至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改善病区异味,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

    作者:缪志梅;刘风兰;朱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新形势下军队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实践探索

    为适应军队改革需要,军队医院现役军人数量一直呈减少趋势[1],军队医院编制床位少,实际展开床位多。近年来,广大官兵及地方病员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训练保障任务日益加重。为确保军队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从社会招聘各类人员,形成了复杂的人力资源结构,在编人员包括军官、文职干部、士官、非现役文职人员等;聘用人员包括直接聘用地方的技术人员、返聘的军队转业和退休人员等[2]。目前聘用人员占医院总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医院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直接影响着医院长远建设和发展。随着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和设计不完善等问题凸显[3],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针对军队医院人员流失的原因及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适合军队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方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军队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改革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任爱玲;柳勇;马永祥;李冬梅;鲁传冬;安树忠;石立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良开颅手术备皮策略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广泛推行改良的开颅手术备皮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医学循证学方法,制定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术前皮肤准备改良策略。2011年12月—2012年1月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备皮组和改良策略组,每组各40例,传统备皮组沿用传统的一次性备皮刀术前剃头,干预组采用改良的开颅手术术前皮肤方法。对比两种备皮方式下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医护患三方满意度。结果改良组医生、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009年1月—2014年7月共1294例患者接受手术,其中改良组发生感染24例,未发生感染684例,传统组发生感染70例,未发生感染5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3,P <0.01)。结论应用术前皮肤准备改良策略,可以提升临床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预防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具有积极意义,适合在神经外科广泛推广。

    作者:李子榕;孙爽;史妍萍;周炯;马小军;王任直;魏俊吉;马文斌;张毅;李琳凤;马玉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2001-2015年我国 COPD 患者肺康复治疗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分析2001年1月1日—2015年9月1日期间我国 COPD 患者肺康复治疗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学术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2001—201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 COPD 患者肺康复治疗的期刊文献。利用 Excel 表建立数据库对文献年度变化、地区分布、期刊分布及文献类型等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出 COPD 患者肺康复治疗相关文献235篇,在国内刊物上发表的 COPD 患者肺康复治疗的相关文献呈逐年增长趋势;235篇中有144篇(61.28%)发表于统计源期刊;文献类型以 COPD 患者肺康复治疗的实验研究(66.81%)为主。结论我国 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但文献的质量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石永乐;吴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体位护理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致仰卧位综合征的效果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时仰卧位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8月期间北京友谊医院产科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健康初产妇40人为研究对象,将她们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人。腰硬联合麻醉后护士将干预组手术床向左侧旋转,将孕妇右侧抬高30~45°,对照组孕妇采用平卧位。两组分别予持续心电监护,比较两组孕妇麻醉前、麻醉成功翻身后即刻、5~10 min、胎儿娩出后30 min 对应时点血压、脉搏和仰卧位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麻醉后 5~10 min 内平均血压分别为128/76 mmHg、106/70 mmHg,平均脉搏分别为89次/min、96次/min,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麻醉前、麻醉成功翻身后即刻、胎儿娩出后30 min 两组孕妇的血压和脉搏无显著差异(P >0.05)。麻醉成功翻身后有 5~10 min 内干预组和对照组发生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5%(3/20)和65%(1 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时,麻醉后将孕妇右侧抬高30~45°,在麻醉后 5~10 min 内可避免约一半患者发生仰卧位综合征。

    作者:杨静;勾宝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透明约束保护手套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减少因约束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方法研制一款可以使手指自由活动又可以有效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透明约束保护手套。选择 ICU 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患者使用新型约束手套,对照组采用传统约束手套,比较约束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使用新型约束手套无一例非计划性拔管,对照组发生6例,两组比较采用 Fisher 确切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家属满意度(3.14±0.639)分,对照组(2.20±0.7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714,P <0.01);护士对干预组患者意外拔管的工作压力得分(2.12±0.76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696,P <0.01)。结论透明约束保护手套有效地预防了非计划性拔管,降低了约束的并发症,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作者:张红燕;王黎梅;张美琪;徐笑月;步惠琴;贾利霞;邹翼霜;王凌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社会支持与初产妇亲子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初产妇亲子关系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就诊于某三级甲等医院的足月妊娠分娩的初产妇240人,采用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陆虹研究设计的产后社会支持量表和中文版亲子关系量表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初产妇亲子关系处于中等水平,初产妇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可影响其亲子关系的效果(P <0.05),社会支持量表中情感支持与子女意识呈正相关(r =0.502,P =0.004),信息支持与母子冲突呈负相关(r =-0.405,P =0.003),评价支持、情感支持与母亲意识呈正相关(r =0.498,P =0.002)。结论积极改善初产妇社会支持内容,对初产妇建立高质量亲子关系、促进初产妇适应母亲角色和促进新生儿心理、生理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云芳;王秀珍;李玲;王娜娜;孔会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乙醇联合虎杖膏外敷预防 CT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漏致静脉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乙醇联合虎杖膏外敷预防 CT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漏导致静脉炎的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行 CT 增强扫描且发生造影剂外漏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 =41)和对照组(n =41),观察组患者给予乙醇联合虎杖膏外敷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乙醇联合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局部肿胀消退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乙醇联合虎杖膏外敷可有效预防 CT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漏后静脉炎的发生,缓解局部肿胀和疼痛,安全性好。

    作者:张伟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用批量体温计消毒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体温是临床医护人员采集病史和资料过程中重要的客观指标之一,而体温计是测量体温不可缺少的工具,基于方便、经济的考虑,临床常选用水银体温计。为防止交叉感染,对测量后的体温计应采用化学消毒法进行消毒。目前医院使用的体温计消毒盒多为简易的盒体,难以严格、规范地进行操作。浸泡体温计的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体温计浸泡消毒后,护士从消毒液中取出体温计时,不可避免触及消毒液,常常会伤及皮肤,影响消毒效果;消毒盒为金属材质,易腐蚀;取出放回过程中用力过大易造成破损;从消毒液中取出体温计后需用纱布擦干,程序繁琐,增加了护理工作量,纱布不净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无法保证消毒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笔者设计出了一种临床护理用批量体温计消毒装置。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茂芳;董立庚;刘彦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缺陷分享安全培训方法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运用缺陷分享法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建立护理安全培训计划,制定缺陷分享方法、机制、考核评价标准,对肾内科20名护士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干预,分别对干预前后护士患者安全质量进行考核,并比较干预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发生率及分级率情况。结果运用缺陷分享法后,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P <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分级率下降(P <0.01),主动上报率提高(P <0.05),护士对患者安全质量评价得分高于实施前(P <0.01)。结论实施缺陷分享法进行安全培训,能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减少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质量。

    作者:吴少丽;时光;叶燕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综合评估与老年失代偿期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死亡率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与失代偿期心力衰竭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老年医学科住院、≥75岁的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共134例为研究对象,展开 CGA 评分,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 CGA 评分对失代偿期心力衰竭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在年龄、血脂、房扑/房颤、平均血压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GA 评分体系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在健康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况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 CGA 评分在评分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Logistic 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年龄、血脂、心功能分级及 CGA 评分为失代偿期心力衰竭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共同影响其预后,P 值(双侧)均<0.05。结论对于失代偿期心力衰竭老年住院患者,年龄、血脂、心功能分级及 CGA 评分是其住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作者:魏华;宋蕾;安妮娜;贾黎;胡松;毛拥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