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护生在临床实习后期面对患者死亡以及参与终末期护理后,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在临床实习后期参与死亡患者终末期护理的学生36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比较学生接触患者死亡前后心理状态,探讨面对患者死亡对实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36名学生接触患者死亡前SAS评分为(34.22±6.27)分,接触后为(38.50±6.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9,P<0.05);接触患者死亡前后轻度焦虑学生从1人增加至3人。36名学生接触患者死亡前SCL-90评分为(109.19±13.28)分,接触患者死亡及参与终末期护理后,SCL-90评分提高至(119.53±24.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8,P<0.05)。结论临床实习过程中,学生在面对患者死亡后心理应激状况有显著改变,需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卢凌;薄海欣;康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分析喜志与正性情绪结合使用的可能性,扩充用于喜志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完善情志护理干预。对古籍、文献、专著进行查阅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喜志与正性情绪在整体形成的理论背景和两者概念上具有相似性;且相对于其他情志或情绪,两者的研究均比较少见。喜志与正性情绪可以互相作为补充和参考,进行结合应用;应用的领域可为护理干预方法、测评工具研制或其他。
作者:王彤;包月;李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是一本护理学科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基础与临床、探索与应用相结合的方针,提供新、实用的护理学科信息,引导护理学科的发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护理学科的科研、临床、教学服务。作者与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护理工作者、高等医(药)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中与护理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人员及护理专业学生。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设有述评、论坛、专题报道、论著、讲座、研究荟萃、管理·教育、技术·方法、病例报告、综述、当代观察、会议(座谈)纪要、特别关注等栏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自我行为管理的影响。方法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2015年11月—2016年4月,年龄>60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以常规教育方式进行糖尿病并发症教育,干预组应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进行教育。均采取一对一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自我管理行为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各项血糖指标值、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C-DMSES评分、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SDS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51±1.93)mmol/L、(11.08±5.02) mmol/L、(7.52±3.01)%,分别低于对照组的(7.31±1.80) mmol/L、(12.81±5.46) mmol/L、(8.8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C-DMSES评分和SD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在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自我行为管理水平方面均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陕海丽;王妮娜;赵娜;马伟伟;高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对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膀胱癌造口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n=56)和观察组( n=5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行为护理。采用SCL-90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CL-90自评量表中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为(1.67±0.69)分,高于对照组的(1.43±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24,P<0.05),其他因子得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4%,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98,6.619;P<0.05)。结论行为护理可有效改善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余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Clark安适护理方案对住院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Clark安适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护理6个月后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33.04±5.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73±4.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6,P=0.01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40.80±5.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41±5.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0,P<0.001);观察组总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 Clark安适护理方案应用于住院脑卒中患者护理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宋宇;秦圣凯;周思衡;高悦;王颖;孙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在临床工作中,采集血液标本时,医护人员对抗凝管采集完毕后,都是靠手将采血管颠倒混匀5~10次。由于医护人员颠倒混匀的方法和力度不同,导致血液标本的混匀质量出现差异,影响后期血液的检验结果,易发生凝血、溶血等现象;采血管多为玻璃制品,医护人员用手颠倒采血管混匀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手滑摔碎采血管,污染治疗室,还需对患者再次进行抽血,造成二次伤害和疼痛,引发患者及家属的抱怨声;在采集血液标本较多时,人工手动混匀的方法,费时费力,人工混匀的工作效率也较低。针对现有不足,改良一种临床用采血管混匀器,现介绍如下。
作者:尹红华;冯敏;罗兴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前临床中换药使用的物品及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不可用于卧床患者清创换药,不可用于患肢创面冲洗。医生在给患者的患肢冲洗伤口时必须有医护人员拿托盘等在患肢下方接住冲洗液,由于托盘容量及高度的影响,冲洗液不可避免地会污染床单被罩。浪费人力资源,且存在造成床单、被罩、地面、正常皮肤污染的问题。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设计了一种患肢创面冲洗引流支架,主要适用于临床中四肢有创面的患者使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居亭;周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前,妇科肿瘤患者日益增加,对于实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阴道癌患者,在放疗期间进行阴道冲洗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及时有效的阴道冲洗可以减轻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并能及时清除放疗后肿瘤坏死物,提高组织对射线的敏感度,减轻放疗引起的阴道炎[1]。妇科肿瘤患者放疗后,宫颈管内膜和阴道壁因放射性炎性反应可导致纤维化、狭窄或粘连,进而引起阴道上段和宫颈管粘连闭锁,阻碍了宫腔的正常引流,终导致宫腔积液或积脓[2]。同时,放疗后宫颈及阴道黏膜形成纤维渗出和白细胞为主的白色假膜覆盖肿物,若没有配合有效的阴道冲洗,坏死脱落物就不能完全排出体外,导致感染机会增加,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妇科肿瘤患者放疗后需坚持阴道冲洗1~2年[3]。但目前的家用妇科冲洗器结构简单,存在冲洗压力不够,不能有效清除坏死脱落的癌组织;冲洗液温度仅靠手感把握,造成冲洗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无法保持冲洗中温度适宜;还存在冲洗液反流造成冲洗液污染。这些缺点造成妇科肿瘤患者放疗结束出院后不能简便、舒适且有效地进行家庭阴道清洁护理。为此,笔者结合临床实际,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家用妇科冲洗器,在应用中具有准确、省力和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
作者:李秀杰;刘玉灵;赵怡;殷慧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阐述结肠造口患者肠功能特点,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结肠造口患者肠功能测评指标,分析结肠造口患者肠功能测评工具特点及应用现状。并针对结肠造口患者肠功能测评工具应用中存在问题进行思考,为结肠造口患者肠功能测评提供依据。
作者:柳琪;薛冬群;亢东琴;岳树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低强度运动疗法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将9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再同时实施3个月的运动疗法干预。测定两组干预前后生理指标: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生化指标:血脂包括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收缩压(121±9) mmHg和舒张压(82±7) mmHg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53,-2.648;P<0.05);干预组总胆固醇(4.08±0.53)mmol/L和甘油三酯(0.90±0.21)mmol/L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17,-2.734;P<0.01);干预后PANSS总分为(63.93±5.78)分,其中阳性量表(14.65±2.71)分,阴性量表(13.44±2.40)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35.84±3.78)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0.521,-4.174,-7.256,-8.055;P<0.01)。结论低强度运动疗法有助于促进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顾静莲;闵海瑛;沈颖;沈燕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以标准化病人( SP)技术为基础,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尝试在急救护理学课程实践临床护理技能教学过程中引入SP,探讨其成效,探索急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选取外伤止血与包扎教学单元,完成护生SP培训及《简易SP急救护理学实践手册》编写,对50名2011级护理专业本科生随机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模型人教学工具进行操作示范和练习,试验组采用基于SP技术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和模型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操作和练习,两组护生于实验前、后填写护士职业态度测量量表。结果《简易SP急救护理学实践手册》编写完成,简易SP及护理教师评价此培训素材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5名简易SP接受培训,均获认可。实验后两组护生职业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简易SP实践教学的试验组在实验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得分高于实验前得分。结论运用护生SP进行急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可提高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的职业态度,增加其职业认同感。
作者:王惠峰;郭红;刘宇;段红梅;刘红霞;陈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调查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就业价值观水平,探讨影响其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康复程序治疗并同意参与本研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8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相关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的就业价值观评价得分为(2.73±0.97)分,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等级、病程、就业经验、就业期望、生活质量、自我尊重感、监护者期待、朋友支持、专家支持、日常生活能力、病耻感,总说服率为75.2%。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就业价值观水平不高,可从患者的就业期望、生活质量、自我尊重感、监护者期待、朋友支持、专家支持、日常生活能力、病耻感等方面采取措施,改善患者的就业价值观。
作者:刘英洁;李雪;吕有良;于圆圆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医情志相胜疗法,是根据五行相克理论,利用情志之间和情志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来调节失常的情志活动。它是历代医家总结出来的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文针对古今临床应用的情况,分析应用不同的原因,以引起医生对情志相胜法的重视,使其适应现代临床需要。
作者:周佳佳;于春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身体疼痛是较常见的妊娠期不适,国内外研究证实在妊娠期进行正确的运动有助于疼痛缓解。妊娠期运动形式多样,针对不同身体部位疼痛的运动干预已在国内外开展,效果甚佳。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孕妇对妊娠期运动的接受程度较低。本文总结妊娠期运动国内外开展状况、疼痛针对性运动形式、效果及安全性保障措施,并主张护理专业人员开展多专业合作性妊娠期运动调查与研究,促进妊娠期运动的实施与推广,以提升孕产服务质量。
作者:赵亚芳;沃超男;余梦婷;赵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主观感受即患者报告结局在医疗评价体系(医生报告结局、生理报告结局、照顾者报告结局、患者报告结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从患者角度评价临床结局,在指导临床决策、增进医患沟通、改进护理质量、降低保健成本各方面均有重要价值,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就卒中患者报告结局的概念、影响因素、测量工具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卒中患者报告结局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胜姬;金桂花;崔文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培训方案对护理人员人工气道管理的知识水平以及护理行为的影响,观察培训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76名护士进行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的循证护理培训,比较护士培训前后人工气道知识掌握和护理操作行为的规范性,同时对培训前后所收集的88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护士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理论知识得分为(69.05±5.09)分,培训后提高至(89.05±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7,P<0.01)。培训后护士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气道吸引、气囊压力监测、气管切开换药的护理操作合格率分别为90.8%,93.4%,94.7%,92.1%,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369,11.878,10.417,11.207;P<0.01)。培训后人工气道患者HAP发生率为16.7%,VAP发生率为16.7%,均低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05,4.795;P<0.05)。结论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的循证护理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减少了人工气道患者HAP/VAP的发生率,同时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作者:邓秋霞;王永红;戴爽;高岚;贾志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本文综述了金的达标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在国内外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指出该理论可为当前我国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护理工作者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推动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亚婷;蔡婷婷;曹梅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自然分娩产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自然分娩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使产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落实率从80.94%提高到9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7,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自然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的落实率,并促进了母乳喂养的成功进行。
作者:程海丹;包艾荣;吕燕辉;赵雪;卓欣慧;王雪飞;邓岩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