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英;马星
高血压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我科自2005年8月~2010年10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3例,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谢成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系统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系统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MBI及NFI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系统可以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
作者:许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8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抑酸治疗,实验组除抑酸治疗外加用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胶囊;结果: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73.8%,治疗组总的有效率为9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酸治疗结合运用促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对胃食道反流病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秦建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拟护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方法,将112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使用自拟护肝汤(由黄芪、党参、白术、泽泻、生山楂、丹参、赤芍、草决明、郁金、鳖甲、茵陈、柴胡、甘草等组成)治疗;对照组使用脂必妥胶囊治疗.以上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护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疗效.
作者:蒋新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痛风是一种与现代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的疾病.随着痛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和发病低龄化,痛风患者急慢性期的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江影斯;冯琼芳;赖春秀;冯惠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香港是亚太地区开展社区康复早的地区,通过介绍香港社区康复发展的经历及现状,目的在于了解香港社区康复的发展历程;总结香港社区康复的特点以及问题,以供同道参考、借鉴.
作者:陈文广;林志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肾衰泻浊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便秘病人按照中医辨证属湿热内阻,腑气不通,给予我院院内制剂肾衰泻浊丸口服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6%.结论:肾衰泻浊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便秘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春梅;吕波;许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好坏,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住院的1200余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资料中,对150例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和随机抽取具有10年以上糖尿病病史无并发症的150例作为对照组,就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面作了分析,统计,调查,归纳.结果:发现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诸多导致依从性差的因素对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治疗依从性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陆莉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徐州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成分与饮食预防的关系.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2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后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结果:260例泌尿系结石中草酸钙结石219例(84.2%),尿酸结石9例(3.5%),磷酸盐结石4例(1.5%),感染性结石23例(8.8%),胱氨酸结石5例(1.9%);分别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预防结石复发.随访4~40个月(平均18个月),260例中无泌尿结石复发者211例(81.2%),复发者49例(18.8%),无复发者中遵循饮食指导的193例(91 5%),未遵循饮食指导18例(8.5%).复发者中遵循饮食指导的4例(8.2%),未遵循饮食指导的45例(91.8%).结论:徐州地区结石患者多为草酸钙结石,结石复发与饮食关系密切,确定结石成份以及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对泌尿结石的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文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颅脑外伤患者术前或术后常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舌根后坠、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从而造成呼吸道梗阻,导致缺氧窒息性死亡[1].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呼衰、心衰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可改善多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困难,纠正缺氧,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其不仅对患者造成一定损失,还可能于操作过程中带入病菌,增加呼吸道感染机会,加重肺部感染.本文对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救治的97例颅脑外伤开颅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患者有效恢复率,减少气管切开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燕君;李亚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小儿疳疾,又称疳证,是儿科四大要证之一.其成因一是断乳过早,肠胃未坚,吃了食物,不能消化,耗伤了正气;二是调护失当,寒热不匀,或喜怒房劳之后乳哺;其三平素多食肥甘,积滞日久,湿热交蒸生虫所致;其四,吐、泻、疟、痢等大病之后,或病中攻伐太过,伤了津液,脾胃受损.如此种种多生疳疾.
作者:郭怀明;郭中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3月我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强化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式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对糖尿病认知情况,血糖控制率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服药依从性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强化式健康教育护理可以使患者遵医服药和自我监测管理疾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郭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开展优质服务,为体检者提供人性化的细节护理,以提高体检中心的护理质量,促进体检中心的科室发展.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创造温馨的体检环境,开展人性化细节护理.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体检者对服务的意见,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之前体检中心常规护理体检者资料,比较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采取人性化细节护理服务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开展人性化细节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扩大了服务范围,也提升了医院体检中心的社会形象,收到了医院和科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马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与脑脊液分析.方法:选取我院5年来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80例,分为三组:健康组、观察组(白细胞数>10×109/L)和对照组(白细胞数≤10×109/L)各60例,依次进行脑电图和脑脊液分析研究.结果:进行脑电图检查的患者中,脑电图异常率92%,脑脊液异常率49.8%,头颅CT异常率14.6%.进行脑脊液分析的患者中,健康组中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改变者占67.5%.观察组中脑膜受累症状明显(58.9%)51/60,头痛的出现率为(89.9%)58/60,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电图与脑脊液检查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艳梅;邓卫兵;陈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型脑卒中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临床监护方法,提高临床监护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8例重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监护措施.结果:本组68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好转65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4.41%,好转患者NIHSS、GC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重型脑卒中患者救治过程中加强临床监测与护理配合对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十分关键.
作者:鲍姚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胃瘫综合症(Pgs)(postsurgical gastro paresis syndrome)是指以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可发生于腹部任何手术后.而发生于非腹部手术后则很少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腹股沟疝术后胃瘫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永胜;常少飞;李友全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首先介绍了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了带状疱疹的病因,引出目前国内主要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内治法、中药外治法、中药内外结合治疗法、穴位注射法、非药物疗法5种,其中中药内置法主要有分型辩证施治法、基本方随症加减法、专病专方治疗法、中药成药治疗法、中药注射液剂治疗法,介绍了每种中医治疗法的用药类型、治疗效果等,后分析了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方法,主要是通过针刺来排毒、活血和止痛.
作者:付秀华;唐明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参芪失笑散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参芪失笑散(党参、黄芪、乌贼骨、蒲黄、五灵脂、龙骨等)加减治疗功血52例.结果:总有效率92.3%.提示:参芪失笑散辩证加减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玉杰;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小儿高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症状,小儿高热时通过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将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作者:张秀娟;单君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的影像学改变.方法:收集2004年-2008年本科室采用ADR治疗C5/6 CDH病例40例和采用ACDFcage植入治疗C5/6 CDH病例40例的术前、术后标准颈椎侧位、动力位X片,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的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邻近间隙的活动度.ADR治疗组术前和术后,ADF治疗组和 ACDFcage植入治疗组,组间两两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为a =0.05 即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ADR治疗组术前和术后的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临近间隙的活动度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②ADR治疗组和 ACDFcage植入治疗组的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临近间隙的活动度比较,P<0.05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①ADR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后2年的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邻近间隙的间隙的活动度维持好.②前路减压Cage植入术后的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有变小趋势,邻近间隙活动度增加.
作者:张大利;王文军;王麓山;晏怡果;朱永顺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