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英;马星
目的:探讨与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带状疱疹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主要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5%,经比较(X2=13.4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改善显著等特点,且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碧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83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超声波,电脑超声中频、常规按摩治疗、功能锻炼等方法,对照组采用电脑超声中频、常规按摩治疗、中药热敷和功能锻炼等方法.测量治疗前后的VAS和肩关节前举、外展、后伸度数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分值,关节前举、外展、后伸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二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二组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增加更多,两组VAS分值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有治疗作用.
作者:韦志杰;张惜瑜;韦杏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原则必须始终贯穿于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在起病2周内,主要是控制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面神经的受压,2周以后需要促使神经傅导恢复和加强肌肉的收缩功能,选择合适物理因子针对性治疗,能达到镇痛解痉、消炎消肿、提高病肌的肌力,加速损伤神经的恢复,对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起着积极的作用.药物治疗调动免疫机能,减轻面神经水肿和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也是很必要的.配合相关的病侧面肌训练和自我按摩,进行功能锻练,可兴奋运动神经和肌肉收缩功能,可防止肌萎缩.尽可能的使轻、重程度不同的患者在急性期(或恢复期)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徐琼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脉病变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入院后即刻、6h、24h、48h和7d检验CRP和肌钙蛋白(TnT),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MACE)进行分类研究.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的水平(8.2±0.47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0.3mg/L),P<0.01,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其CRP和TnT水平在任何时点均高于未发生者(P<0.01).结论: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稳定性相关,CRP和TnT联合检验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作者:王占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LEEP刀术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宫颈疾病较理想的方法,通过LEEP治疗宫颈疾病,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终达到以小的损失、短的手术时间、轻的痛苦、小的经济负担、创造好的治疗效果为目的.
作者:徐元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白血病患者化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52例白血病化疗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观察组选用安全静脉留置针输液化疗,对照组选用普通5~7号头皮针输液化疗.结果:观察组在避免穿刺失败、药物渗漏、预防静脉炎及患者心理顾虑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安全静脉留置针,既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保护血管,同时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负担,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李娟;王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总结42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护理措施,为此类患者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观察42例在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者均能接受并配合新辅助化疗的实施,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好.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是促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蒋云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小针刀联合按摩对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是小针刀组、按摩组及其小针刀联合按摩组.然后对三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治疗时间为3个疗程,得出总有效率分别为,小针刀组83.69%、按摩组76.55%、小针刀联合按摩组96.73%,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小针刀联合按摩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三组的治疗方针为松解神经根粘连及其消除神经根水肿,同时缓解神经根所受到的髓核压迫.三组比较尤其以小针刀联合按摩的疗效为佳,其改善了血液循环,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翁业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为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对本院门诊2007年以来哮喘急性发作患儿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丽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后,18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治疗后本文患者胆红素出现下降趋势(P<0.05),其中第4周与第6周的下降幅度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好,可有效改善胆红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清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和现代治疗手法种类繁多,有些患者为什么经手法治疗后,症状反而加重,甚至卧床不起,经多年临床实践,认识到,这是因为本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与选择手法的方式,以及手法轻重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如何正确的分期分型的使用手法治疗本病,对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从2008年至2010年采用分期分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3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俊;尉旻;许雪梅;陈鹏;范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观察推拿治疗婴幼儿泄泻的疗效.方法:60例泄泻患儿采用推拿进行治疗,5天为1疗程,观察疗效.结果:痊愈3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结论:推拿治疗婴幼儿泄泻疗效显著.
作者:白寿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高血压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我科自2005年8月~2010年10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3例,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谢成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行LC 136例临床资料.结果:经全面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术后护理是患者痊愈的有力措施.
作者:张钦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徐州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成分与饮食预防的关系.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2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后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结果:260例泌尿系结石中草酸钙结石219例(84.2%),尿酸结石9例(3.5%),磷酸盐结石4例(1.5%),感染性结石23例(8.8%),胱氨酸结石5例(1.9%);分别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预防结石复发.随访4~40个月(平均18个月),260例中无泌尿结石复发者211例(81.2%),复发者49例(18.8%),无复发者中遵循饮食指导的193例(91 5%),未遵循饮食指导18例(8.5%).复发者中遵循饮食指导的4例(8.2%),未遵循饮食指导的45例(91.8%).结论:徐州地区结石患者多为草酸钙结石,结石复发与饮食关系密切,确定结石成份以及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对泌尿结石的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文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在中医中药多种疗法中,导引做为极其有中医特色的代表疗法之一,在治疗中风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临床中针对中风病的特点,合理的运用导引,才能使导引在中风病康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郑鹏;徐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加强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和安全管理,保障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对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及护理干预.结果:实施安全管理以来,将老年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减少到低限度,保障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病人的护理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健全管理制度,是确保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盘秀姣;林娟;盘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灸回阳九针穴治疗四肢痛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灸以回阳九针穴为主,辅以相关穴位和局部推拿;对照组采用西医局部封闭和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142例,总有效率为92.96%;对照组140例,总有效率为72.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回阳九针穴是治疗四肢痛痹的有效方法.
作者:肖乾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预防及延缓并发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3月~9月,我们尝试应用临床路径对63名社区糖尿病患者实行饮食教育,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杜广才;邢爱红;孔瑞雪;杜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对于酒精禁戒疗法和控制疗法的争论由来已久.当代长期跟随和对比试验给这项争论添加了新的证据.通过对比新禁戒疗法和控制疗法临床效用,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酒精问题的手段和疗法.相比于禁戒疗法,控制疗法虽然在稳定性和对严重酒精依赖患者的有效性上仍然存在争议,但其所承认的前提在于人类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对于治疗既定目标的动态规划也成为了决定治疗强迫性行为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新的讨论,集合禁戒疗法和控制疗法研究的优势,复合型的治疗方法充分地考虑到个体的需求并且逐渐地成为主要的针对酒精问题的疗法.
作者:刘一萱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