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供应部去污区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探讨

曹志英;马星

关键词:手术室, 供应部去污区, 职业防护, 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摘要:加强医务人员对锐器伤害的认识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强化手术室供应部去污区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意识,提高职业感染防护行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目前预防和减少手术室供应部去污区工作人员职业感染的有效方法.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泮托拉唑注射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2例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病变所致的出血.消化道急性大量出血临床表现有呕血、黑便、血便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院自2009年2月-2010年8月应用泮托拉唑注射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对颈椎病患者施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及其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在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随时、个体、集中授课、提供视听教材和发放书面材料等教育方式对84例颈椎病患者进行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结果教育前,患者对自我保健知识熟悉者只有24例(28.6%),教育后则增加至80例(95.2%),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健康教育后,重视保健运动、主动参与保健运动、主动改变不良工作姿势、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重视颈椎保护的病例明显增多,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每天运动时间由教育前的(5.3±1.5)min延长至教育后的(37.2±3.5)min(P<0.01);经健康教育后,3、6、12个月复发的病例数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颈椎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改善颈椎运动能力,延长颈椎病复发周期.

    作者:朱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实施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的效果.方法:选取37例自2009年4月-2010年3月在本科室住院的严重脓毒症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39例2010年4月-2011年3月在本科室住院的严重脓毒症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VAP发生率和辅助呼吸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实施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可减少VAP的发生率.

    作者:杨彧;马盈盈;陈凌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社区老年性痴呆保健和治疗

    老年痴呆是指老年期出现的已获得的智能在本质上出现持续的损害,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该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缓慢不可逆地进展,以认知功能减退、伴随的生活功能和社会功能减退和非认知神经、精神症状.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是导致患者住院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老年痴呆过程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患者可出现在近期记忆、定向、感知、语言和完成复杂步骤工作能力的减低,在个人爱好、读书、外出参与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中期患者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较明显;晚期患者大多数功能丧失,时空定向力和其他智能明显受损,呈现明显痴呆,并逐渐出现椎体或椎体外系运动痉挛.

    作者:高群;尹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高压氧疗法对108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力所能及的康复锻炼.治疗前后两组均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序及Barthes指数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压氧治疗组为10.36±5.82分,对照组为17.25±6.98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arthes 指数高压氧治疗组为76.35±11.98分,对照组为61.24±9.81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满意度.

    作者:刘莲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推拿治疗婴幼儿泄泻60例疗效观察

    观察推拿治疗婴幼儿泄泻的疗效.方法:60例泄泻患儿采用推拿进行治疗,5天为1疗程,观察疗效.结果:痊愈3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结论:推拿治疗婴幼儿泄泻疗效显著.

    作者:白寿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与家庭护理

    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约占脑瘫20%.主要病变在大脑深部基底核,锥体外系.以不随意运动为主要特征,全身肢体活动难以用意志控制,发声、构音器官多受累,且运动时呈非对称性姿势.此型患儿的康复疗效缓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规范的康复治疗与正确的家庭护理,是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康复的保障与关键所在.

    作者:韩红敏;崔艳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直肠癌前切除病人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我科对20例直肠癌行根治性前切除手术病人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同期随机选择23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对照.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方法差异,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相关并发症等.结果: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比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相比,腹腔引流管、尿管平均放置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提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直肠癌行根治性前切除病人中应用具安全有效,利于病人的早期康复.

    作者:王琼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医德医风建设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良好的医德医风已成为现代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笔者就医德医风建设如何适应现代医院管理浅谈如下看法.

    作者:周玉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综合康复治疗1例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对1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患者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结果:患者经过2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后,肢体及言语功能与康复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莉华;范利;杨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牵伸手法+穴位推拿治疗婴幼儿肌性斜颈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牵伸手法+穴位推拿治疗婴幼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婴幼儿肌性斜颈婴儿应用牵伸手法+穴位推拿治疗.结果:本组患儿患侧局部肿块型36例,均匀增厚型14例.应用牵伸手法+穴位推拿治疗后总有效率96%.年龄越小推拿治疗疗效越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牵伸手法+穴位推拿治疗婴幼儿肌性斜颈效果明显,早期综合手法是治疗婴儿期肌性斜颈的有效方法.

    作者:庞海燕;梁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头皮式留置针应用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头皮式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观察我科进行头皮式静脉留置针操作的住院患者180例,分析留置针的正确应用方法、日常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18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置管时间3-8天,平均置管时间5.4天,有12例出现静脉炎,16例出现管道堵塞,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无拔管患者,未见其它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皮式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只要正确选择穿刺血管,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熟练的穿刺技术是静脉留置针成功应用的关键.

    作者:黄燕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关于早孕药流346例分析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早孕药流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为掌握药流适应症,减少药物流产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346例早孕药流,分析停经天数、孕囊大小、孕产次不同因素与流产结局之间的关系.结论:药物流产是一种较好的终止早孕的方法,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以有效降低不全流产及药流失败的发生.

    作者:黄沁玺;杨炜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附180例报告

    目的: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构成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由专人对资料进行登记统计,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以社会因素剖宫产第一位指征按例数由多到少排序,并计算其构成比.结果: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分实施剖宫产470例,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180例,占38.30%(180/470),包括孕产妇及家属原因110例(缺乏分娩经验60例、高龄初产妇比例明显升高50、珍贵儿10例);医源性因素70例(医患关系的紧张50例、阴道分娩技术限制10例、医院经济方面因素10例).结论:社会因素比例较高,通过加强产前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各种阴道助产及接生技术、医院予医务人员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改善医疗环境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

    作者:宋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40例糖尿病肾病及同期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观察存活率、死亡原因、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结果:糖尿病肾病组1年和2年存活率较非糖尿病肾病组低(P<0.05,P<0.01),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病变和严重感染;糖尿病肾病组Alb和Hb较非糖尿病肾病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DN组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是低血压35%、低血糖35%和感染30%,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是一组高危人群,存活率低,营养状况差,应加强饮食指导;重视透析透析期间护理,降低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液净化中心库房管理规范化实践体会

    血透中心发展迅速,透析耗材用量日益增长,作为库管人员,面对透析材料每月近几十万元的出入库量,压力越来越大,且库房作为临床使用材料的第一关,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则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库管人员应努力做到科学规范管理,减少库存积压,降低管理成本,加速科室资金周转.从入库、请领审核、出库及临床反馈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

    作者:马淑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白血病病人化疗中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白血病患者化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52例白血病化疗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观察组选用安全静脉留置针输液化疗,对照组选用普通5~7号头皮针输液化疗.结果:观察组在避免穿刺失败、药物渗漏、预防静脉炎及患者心理顾虑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安全静脉留置针,既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保护血管,同时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负担,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李娟;王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电针红外线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5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电针红外线配合局部神经阻滞用于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肩周炎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红外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局部神经阻滞治疗.采用Comstant-Murley肩功能评定标准观察肩关节功能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分别经相应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红外线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邱鹏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干眼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工作环境的改变及各种眼科手术的开展,干眼症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针对此病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而中医运用自身优势,在治疗该病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砚颖;廖素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体会

    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病侧面部运动表情运动消失,不能皱眉与闭目,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歪斜,讲活、哭笑或露齿动作时更加明显,鼓腮漏气,发爆破音困难,进食时可有口角漏液现象.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或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或七情过度,外伤、手术、中毒、代谢障碍、营养缺乏、免疫障碍等因素.患者面容的改变导致与其它疾病不一样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常规的护理,还有其特殊的中医护理措施.

    作者:黄莉萍;唐俊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