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腰腿痛患者的治疗作用

林兆辉

关键词:雷火灸, 宣氏压痛点, 强刺激推拿, 腰腿痛
摘要:目的:探究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腰腿痛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116例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艾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与观察组(58例,雷火灸+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与运动功能、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富格·迈耶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降低,FMA评分均有所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FMA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远高于对照组8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可减轻腰腿痛患者疼痛、提升下肢运动功能与治疗效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侵袭性牙周炎远期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梅州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112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按照入选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表分为两组,每组56例,西医组实施单纯西医治疗,结合组实施中医与西医疗法结合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评价并比较临床效果,并将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随访6个月期间的复发率一并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结合组临床效果分布及总有效率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合组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远低于西医组,且前者随访期内复发率远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中的近期疗效显著,还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降低远期复发率.

    作者:蔡奕曾;赖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阳春市人民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心电图检测、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7d与治疗6个月超声电动图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与治疗6个月超声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超声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分别为75.00%和2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更佳.

    作者:崔跃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高频超声在诊断术后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术后四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12例确诊为四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结果:高频超声检查发现,112例患者中有16例(14.3%)上肢静脉血栓,96例(85.7%)下肢静脉血栓;左侧60例(53.6%)、右侧34例(30.3%)、双侧 18例(16.1%);低回声58例(51.8%)、等回声26例(23.2%)、高回声22例(19.6%)、混合性回声6例(5.4%).血栓处内径明显较健侧增宽.结论:高频超声可用于术后四肢静脉血栓的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娟;刘云;张亚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东莞市南城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4例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及痣核扎线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与痣核扎线脱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混合痔患者采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上消化道异物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上消化道异物及其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收治的25例经过内镜及手术证实的诊断为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喉咽部异物10例,食管异物13例,胃内异物1例,十二指肠异物1例,其中合并周围软组织肿胀8例,颈部蜂窝织炎2例,纵隔气肿并感染1例,食管-胸膜瘘1例,食道癌1例,十二指肠穿孔1例;异物成分中鱼刺16例,禽类骨块4例,肉团1例,枣核1例,玉佩1例,牙签1例,溃疡钡剂滞留1例.8例先行X线食道吞钡棉絮检查,3例结果呈阳性,敏感性为37.5%(3/8);24例经MSCT准确检出,准确率为96.0%(24/25),1例误诊.结论:MSCT检出异物准确性高,能清楚显示异物的位置、形态及有无并发症,是平片及吞钡棉检查后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作者:潘壬清;曾红辉;邓周强;李金茂;谢振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甲状腺肿物病理特征及Survivin、HER-2表达与肿瘤风险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物的病理特点、免疫组化与肿瘤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142例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腺瘤5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5例,甲状腺癌41例(乳头状癌21例、滤泡状癌9例、未分化癌7例、髓样癌4例).分析Survivin、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结果: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Survivin、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Survivin、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HER-2蛋白表达与甲状腺肿物的良恶性相关,同时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其表达存在差异,对判断肿物的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新明;顾霞;岳永亮;施晓柯;单广昌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抽取104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n=52)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n=52)加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就两组患者整体用药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与对照组的84.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突出,且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指标,控制病情.

    作者:樊素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蓝光联合茵栀黄、布拉氏酵母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预后

    目的:探究蓝光联合茵栀黄、布拉氏酵母散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治疗的13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蓝光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SB)、C反应蛋白(CRP)和转铁蛋白(TRF)水平差异,记录两组退黄时间和治疗后3个月时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头围、身长、体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退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7d后,两组TSB、CRP检测结果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RF检测结果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头围、身长、体质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蓝光联合茵栀黄、布拉氏酵母散疗法对新生黄疸患儿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TSB水平并缩短患儿退黄时间,还利于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对黄疸患儿病情转归和预后均有利.

    作者:李晓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颅内压监测判断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5例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ICP检测器进行监测,对照组采用经验判断或影像学变化等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治疗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ICP监测判断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

    作者:余瑞钿;罗江兵;吴敬伦;冯家强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铸瓷贴面与聚合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比较铸瓷贴面与聚合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市中医院行前牙美学修复的100例患者(152颗牙)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患者用E-max铸瓷贴面进行美容修复治疗,B组患者用Ceramage聚合瓷贴面进行美容修复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贴面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状况、牙齿敏感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修复完整度明显高于A组,而A组患者的颜色匹配度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美学修复上,E-max铸瓷贴面、Ceramage聚合瓷贴面均可获得较好的美容修复效果,且患者满意度高,前者的优势体现在颜色匹配度高,后者的优势体现在修复完整度高,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材料贴面.

    作者:陈露;陈造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中药内服联合中药泡足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中药泡足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早期(0级)糖尿病足患者6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加中药泡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足背动脉和踝肱指数(ABI)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ABI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均有较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中药泡足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疗效较好.

    作者:王志彬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疏肝散结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应用疏肝散结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市东升医院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甲状腺炎患者167例,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n=83)和观察组(n=84),将安慰剂和疏肝散结方分别应用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据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各甲状腺激素含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甲状腺炎病症患者应用疏肝散结方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甲状腺抗体情况,恢复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对于控制病情发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司徒银芳;陈丽;梁丽斯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翼状胬肉术后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综合分析翼状胬肉术后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阳江江华医院收治的41例翼状胬肉患者(47眼),在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检查手术前和手术后14d、手术后30 d、手术后90 d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时间段的角膜下方平均屈光度数与上方平均屈光度数的差值(I-S)、平均K值.结果:(1)手术后14d,患者的翼状胬肉已被完全切除,角膜和结膜面缝线也全部被拆除,角膜上皮完好愈合,结膜植片边缘水总完全消除.手术后30d以及90 d复诊观察结果显示,鼻侧球结膜充血状况显著减轻,未发现1例复发病例;(2)手术前后翼状胬肉患者的I-S值、平均K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指标的不同时间点采用重复测量方差数值波动较大,平均K值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正常值.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角膜屈光状态,进行进一步的白内障手术时应该在手术后90d进行.

    作者:邓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禹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6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刮宫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取宫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提高了治愈率,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进一步在各大医院进行临床应用.

    作者:张巧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胫骨骨折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胫骨骨折患者中传统手术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医治的胫骨骨折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本研究对照组是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手术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形成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患者中,微创经皮钢板内固术的创伤性小,患者可快速恢复,手术优良率高,且安全性也很好.

    作者:方云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头痛灵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头痛灵汤加减治疗中医证型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普宁市燎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各中医证型偏头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中医证型分为肝阳上亢证组、痰湿证组、肾虚证组、瘀血证组、血虚证组,每组24例,均给予头痛灵汤加减治疗.结果:组内两两比较显示:肝阳上亢证组、痰湿证组、肾虚证组、瘀血证组、血虚证组治疗后的头痛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痰湿证组、血虚证组均有1例出现嗜睡;痰湿证组有1例出现上腹部不适;五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灵活运用头痛灵汤加减治疗五个常见证型的偏头痛疗效确切.

    作者:李素尼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在治疗的方法上采用英德市人民医院自拟中药方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英德市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以慢性胃炎为诊断的患者共计66名,随机分两组.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为对照组,自拟中药方治疗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率,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Hp清除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Hp清除率为55.5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0.00%,对照组为30.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在治疗上,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马定耀;尹苏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米托蒽醌联合柔红霉素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联合柔红霉素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新郑市中医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米托蒽醌治疗,观察组应用米托蒽醌联合柔红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gG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IgA、IgM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痛的治疗过程中,米托蒽醌联合柔红霉素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值得应用.

    作者:陈红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全麻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全麻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将于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梅州市人民医院在全麻下行泌尿系手术的15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BIS把控麻醉组(观察组,n=78)和常规麻醉组(对照组,n=78).记录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和BIS,于入室及术后第7d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状态评分(MMSE)]情况,记录POCD、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BIS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老年患者术中应用BIS监测可把控麻醉深度,避免麻醉过深,于预防POCD有利.

    作者:叶阮昊;陈伟元;赖尚导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35例行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共发现肺动脉1681支,其中385支(22.90%)表现为不同程度栓塞;(2)直接征象表现为中心型、完全阻塞型等类型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主要有肺梗死、肺动脉高压以及心包积液等.结论:16层螺旋CT可有效诊断肺动脉栓塞,能够清晰显现栓塞特点.

    作者:杨贤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