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巧茹

关键词:宫腔镜术,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
摘要:目的:对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禹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6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刮宫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取宫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提高了治愈率,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进一步在各大医院进行临床应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小剂量微泵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持续小剂量微泵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河南省濮阳市红十字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患儿分作A组、B组,每组40例.A组采取奥美拉唑静滴治疗,B组采取奥美拉唑持续小剂量微泵滴注,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安全性.结果: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5%,与B组的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儿平均止血的时间是(1.99±0.56)d,高于B组(1.02±0.3)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患儿采取奥美拉唑持续小剂量微泵滴注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缩短患儿出血的时间.

    作者:崔利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可视耳镜下清理冲洗外耳道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

    目的:探讨可视耳镜下清理冲洗外耳道联合伊曲康唑粉末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东莞市茶山医院耳鼻喉科诊治的9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在可视耳镜清理外耳道并用30 mL温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将外耳道痂皮及分泌物冲洗干净后涂抹伊曲康唑粉末抗真菌治疗,疗程为2周,疗程结束后判断治疗效果,并随访4周观察复发率;对照组在盲视下清理冲洗外耳道并涂抹伊曲康唑粉末做抗真菌治疗,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判断治疗效果,并随访4周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4周无复发病例,对照组随访4周发现有5例复发,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耳镜下外耳道充分清理冲洗外耳道联合伊曲康唑粉末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其安全性能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廖伟华;管志伟;叶燕华;钟达钧;卢碧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影响非溶栓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非溶栓性脑梗死出血转化(HT)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有针对性干预非溶栓性H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非溶栓性急性HT的283例患者,以及非溶栓性急性脑梗死后未合并出血转化的321例患者,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非溶栓性HT的独立因素.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脑梗死面积≥5 cm2、累及皮层、前循环梗死、糖尿病、心房颤动、脑梗死后1d高平均血糖浓度≥12mmol·L-1促进HT,其OR值分别为14.996、2.153、2.113、2.356、1.885、4.792;夏季、秋季、冬季发生HT的风险<春季,其OR值分别是0.116、0.192、0.164.而脑梗死后高收缩压在130 ~ 149 mmHg以及≥160 mmHg,脑梗死后高舒张压血压≥80 mmHg时抑制HT,其OR值分别为0.340、0.293、0.421.上述结果的P值均<0.05.结论:脑梗死面积>5 cm2、累及皮层、前循环梗死、春季发病、糖尿病、心房颤动、脑梗死后1d高平均血糖浓度≥12 mmol·L-1促进HT,其中脑梗死面积≥5 cm2促进HT的风险高.脑梗死后高收缩压在130 ~ 149 mmHg以及≥160 mmHg,脑梗死后高舒张压血压≥80 mmHg时抑制HT.

    作者:陈宏;詹自雄;汪银洲;张旭;郑峥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35例行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共发现肺动脉1681支,其中385支(22.90%)表现为不同程度栓塞;(2)直接征象表现为中心型、完全阻塞型等类型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主要有肺梗死、肺动脉高压以及心包积液等.结论:16层螺旋CT可有效诊断肺动脉栓塞,能够清晰显现栓塞特点.

    作者:杨贤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颅内压监测判断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5例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ICP检测器进行监测,对照组采用经验判断或影像学变化等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治疗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ICP监测判断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

    作者:余瑞钿;罗江兵;吴敬伦;冯家强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来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甲组(n=50)和乙组(n=50).甲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乙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FIB水平、D-D水平方面,乙组患者显著低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临床疗效方面,乙组患者总有效率88.0%高于甲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乙组患者发生率6.0%低于甲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不仅可以降低FIB水平、D-D水平,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林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不同术式治疗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7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原发灶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预后的复发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灶根治术联合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预后较好,且生存质量更高,手术并发症更少.

    作者:谢楚平;邓镇威;陈艳兴;陈思远;黄国祥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结果显示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具有明确的降脂保肝作用.

    作者:朱娜;赵小娟;檀贝贝;秦飞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C治疗脓毒性休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C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间清远市人民医院选择7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遵循等比例原则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出现脓毒性休克后均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38例,常规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观察组38例,微量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同时,加用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h、1d、2d、5d的平均动脉压(MAP)、乳酸清除率(LCR)、心率(HR)与中心静脉压(CVP)四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休克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能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和30 d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微量泵入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C,能抑制细胞凋亡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平衡.

    作者:刘初铭;罗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疮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8年4月东莞市台心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度痔疮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n=70)实施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n=30)患者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手术和愈合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痔疮的临床治疗上,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进行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优化手术指标,缩短恢复时间,且安全性高,预后佳.

    作者:蔡松晏;孙志勇;卢章铭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微创内固定与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内固定及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源市源城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疗效.结果:手术指标方面,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创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功能评分(HSS)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后方面,观察组在住院时间、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上均比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其在手术用时以及出血量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

    作者:赵家尧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丹红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对血清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从东莞康华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AECOPD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肺功能均为重度以上且均合并肺源性心脏病,以此作为本研究的探讨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血清BNP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ECOPD的治疗上采用丹红注射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BNP水平,使心脏功能改善.

    作者:朱彩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胫骨骨折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胫骨骨折患者中传统手术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医治的胫骨骨折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本研究对照组是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手术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形成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患者中,微创经皮钢板内固术的创伤性小,患者可快速恢复,手术优良率高,且安全性也很好.

    作者:方云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联合液氮冷冻治疗肛周尖锐湿疣

    目的:将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与液氮冷冻联合用于肛周尖锐湿疣治疗中,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佳木斯市皮肤性病防治院收治的87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单纯使用液氮冷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皮损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18;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与对照组81.40%比较,明显更高,观察组复发率为2.27%,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82%,与对照组16.28%比较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与液氮冷冻联合用于肛周尖锐湿疣治疗中效果理想,可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多奈哌齐与银杏叶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效果

    目的:探析多奈哌齐与银杏叶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至2017年12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银杏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奈哌齐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治疗上,与银杏叶片相比,采用多奈哌齐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作者:陈艺军;吴雪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高频超声在诊断术后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术后四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12例确诊为四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结果:高频超声检查发现,112例患者中有16例(14.3%)上肢静脉血栓,96例(85.7%)下肢静脉血栓;左侧60例(53.6%)、右侧34例(30.3%)、双侧 18例(16.1%);低回声58例(51.8%)、等回声26例(23.2%)、高回声22例(19.6%)、混合性回声6例(5.4%).血栓处内径明显较健侧增宽.结论:高频超声可用于术后四肢静脉血栓的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娟;刘云;张亚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开腹胆道探查术后再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探查术后再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析广州市白云区中医院2008年3月至2014年8月开展31例开腹胆道探查术后再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41 ~ 72岁,平均年龄(61.48±4.32)岁,既往行一次开腹胆道探查术29例,行两次开腹胆道探查术2例.结果:28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因十二指肠与肝十二指肠韧带粘连严重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60~170 min,平均(120±15)min,术中出血量10~80 mL,平均(40±5)mL.术后无大出血、胆道出血、胃肠道损伤、气体栓塞、胆管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例出现胆汁漏,经Winslow孔引流管引流3~5 d后无胆汁漏.住院时间5~9d,平均(6.5±1.0)d.结论:开腹胆道探查术后再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效果满意,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作者:孔连广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管理中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护理科室于2016年4月开始实施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观察实施前、后各1月内科室内护理人员工作情况,并分别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观察其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护理科室工作人员自评、医生对护理工作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科室内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优质服务、品德操作、沟通协调、安全意识、团队精神、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文案各方面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中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作者:马宁;平玉卓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掰启安瓿引起手损伤在不同年资护理人员中的原因分析

    目的:观察与探究掰启安瓿引起手损伤在不同年资护理人员中的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400例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龄不同分为四组,每组各有100例护理工作人员,其中,将护龄<1年的实习护理工作人员作为观察1组,将护龄为1~5年的护理工作人员作为观察2组,将护龄为5~ 10年的护理工作人员作为观察3组,将护龄>10年的护理工作人员作为观察4组,对比并分析四组患者掰启安瓿引起手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3组、观察4组的掰启安瓿引起手损伤的发生总例数与观察1组、观察2组相对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4组的掰启安瓿引起手损伤的发生总例数与观察3组相对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工作人员掰启安瓿引起手损伤的发生原因有心理紧张、急救急用、用力不均、方法错误、不熟练等.结论:掰启安瓿引起手损伤在不同年资护理人员中均有发生,加强对掰启安瓿引起手损伤相关原因的防范十分重要.

    作者:张景欣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剖宫产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廉江市妇幼保健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住院分娩的196例产妇,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观察组产妇行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照组产妇不给予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及剖宫产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后10 min和镇痛后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0.2%,低于对照组产妇的2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对于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文丽;梁子兴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