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0%乙醇冷敷贴促进产后会阴伤口愈合临床效果分析

彭慧玲;刘艳玲;刘丽娟

关键词:乙醇冷敷贴, 自然分娩, 会阴伤口, 伤口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含50%乙醇冷敷垫持续湿敷会阴对促进会阴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240例经阴道分娩有会阴侧切或裂伤伤口的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用50%乙醇会阴冷敷垫持续湿敷会阴伤口,对照组仅用0.5%碘伏擦拭伤口.观察两组患者伤口感染、伤口愈合、伤口肿胀、伤口疼痛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后伤口感染率、疼痛感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会阴伤口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 0.05),甲级愈合率、伤口舒适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然分娩产妇产后采用50%乙醇冷敷贴湿敷会阴可缓解会阴伤口疼痛及肿胀程度,明显地降低会阴伤口的感染率,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缺血性眼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缺血性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清远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眼底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樟柳碱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和眼底的情况,给予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缺血性眼病有一定疗效,视力恢复良好.

    作者:熊萍;黄圳;胡精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护理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效果.方法:对46例行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A组,n=22),行综合护理为观察组(B组,n=24),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A组护理有效率为72.7%,B组护理有效率为9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明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胆总管结石108例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梁平县人民医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108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49.82±7.91)min、出血量(50.37±6.83)mL、切口长度(1.75±0.62)cm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2.71±3.35)h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低于对照组9.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在提高治疗有效率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的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办法.

    作者:虞尚明;廖志军;周秘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增强CT检查中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为了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并减少检查过程中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分析和探讨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中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1200例在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来中山市人民医院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对照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则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满意度以及造影剂外漏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及焦虑程度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则明显上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增强CT检查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娄彦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剖宫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基层医院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于重庆市渝北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10例产妇,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单行硬膜外麻醉)各55例,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麻醉药物用量更少.而Bromage评分和感觉阻滞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经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10.9%),而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剖宫产术中,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势,同时弥足了其不足和缺陷,提高了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为母婴健康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作者:徐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的临床治疗措施,记录治疗效果和统计存活率.结果:40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配合其他的辅助治疗方法,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40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中,恢复情况良好24例,中残5例,重残4例,死亡7例,患者的存活率为82.50%.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容易并发脑梗死,临床死亡率较高;应该严格控制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和手术操作流程,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孙伯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对分娩第一产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在分娩第一产程中应用分娩球以及自由体位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清远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80例分娩产妇,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分娩球以及自由体位,对比两组第一产程疼痛评分及产程时间、产中出血量以及分娩方式.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疼痛评分和产程时间、产中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是90.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是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第一产程中应用分娩球以及自由体位能够有效地减少分娩疼痛和出血量以及产程时间,能够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苏关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痰湿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对痰湿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翁源县人民医院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60例痰湿阻肺型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根据COPD急性发作期临床表现及体征给予基本治疗原则,如低流量给氧、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剂治疗;治疗组在基本治疗基础上再给予燥湿化痰降气治疗,疗程1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肺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肺功能改变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可以明显改善痰湿阻肺型COPD急性发作期的各项指标.

    作者:黄耀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EB病毒感染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中药清热解毒汤治疗,对照组应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退热、咽痛消失、肝脾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为(3.0±0.9)d、咽痛消失时间为(3.2±1.1)d、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为(7.3±2.4)d,肝脾肿大消失时间为(5.7±2.4)d,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2例胃肠道反应,对照组发生3例胃肠道反应,均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EB病毒感染疗效较佳,具有起效快、疗效安全可靠等优点.

    作者:韩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严重痔疮患者接受吻合器痔疮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严重痔疮患者接受吻合器痔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中心卫生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4例严重痔疮患者.对患者采用吻合器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进行胃肠道清洁,然后麻醉,麻醉方式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术中采用吻合器进行肠道吻合,荷包缝线与齿状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 ~4 cm.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15 min,平均手术时间(11.2±1.1)min.患者吻合口距离齿状线距离为0.5~3.0cm,平均距离(1.8±0.3)cm.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后即可进流食,于术后6h左右拔出引流纱布条,如患者出现肛门不适可进行温水坐浴缓解.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其中以尿潴留多,25例出现尿潴留,17例出现术后疼痛,5例出现术后出血,2例出现术后痔块脱出,针对不同并发症均给予对症治疗,除1例术后痔块脱出无法回缩其余患者术后并发症均消失,达到治愈目的.结论:对严重痔疮患者采用吻合器痔疮手术手术效果明显,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李华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二黄愈疡膏治疗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二黄愈疡膏治疗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临床收治的60例DFU患者(属湿热毒盛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二黄愈疡膏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百多邦治疗,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相关炎症指标变化及溃疡面积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治疗组在降低CRP上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缩小溃疡面积,治疗组在缩小溃疡面积,促进溃疡修复上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黄愈疡膏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相关炎性指标,促进溃疡愈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龚秀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持续性与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竭效果对比

    目的:探索持续性和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在茂名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出9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9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的21.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Scr)、谷草转氨酶(AST)、淀粉酶(AMS)、脂多糖(LPS)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治疗中采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作者:刘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庆地区流动儿童免疫计划疫苗预防接种调查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流动儿童免疫计划疫苗预防接种情况,总结影响流动儿童接种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重庆市下属的5个区内抽取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各300例,按照卫生部相关标准统计其免疫计划疫苗预防接种情况,总结接种影响因素.结果:(1)流动儿童的建证率为82.3%(247/300),低于本地儿童100.0%(300/300),流动儿童各疫苗[如1剂卡介苗(BCG)、1剂脊髓灰质炎疫苗(OPV)、3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联合疫苗(DPT)等]的接种率远低于本地儿童,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家庭收入、父母认知是影响流动儿童免疫计划疫苗预防接种的主要因素.结论:重庆地区流动儿童免疫计划疫苗预防接种情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增强接种点服务能力,以提高流动儿童免疫计划疫苗预防接种率.

    作者:邓小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严重创伤患者NT-pro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的预测价值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的第1h、3h、6h、12h、24h,3d测量患者的NT-proBNP水平情况,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SOFA评分、尿量、SCVO2等相关指标.结果:NT-proBNP与容量负荷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从早期容量复苏始,选择多个时间点,覆盖容量复苏的全过程,动态全程监测NT-proBNP的浓度变化,并结合多个传统观测指标,有利于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过程进行个体化综合评估与指导.

    作者:苏冠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产科病房新生儿预防接种优化流程应用

    目的:研究优化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到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共120例,按照时间段对新生儿进行分类,2013年12月之前的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之后的6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的新生儿没有采取一定的预防接种流程.观察组的患儿采用优化的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对流程优化前后健康教育的知晓情况、疫苗接种是否及时以及接种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记录.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疫苗接种及时率以及接种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应用于产科病房的新生儿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疫苗接种的及时率以及接种的满意度.

    作者:杨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紫金县蓝塘中心卫生院收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分散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在结束治疗40 d后对患者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对比两组患者Hp转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2.5%,观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22.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用药方案在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取得理想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清除Hp,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邓晋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刺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研讨针刺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各项功能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膝关节各项功能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李冠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AMH与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与胰岛素抵抗(I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和内分泌科门诊患者,选择PCOS患者54例,测定其血清AMH、生殖激素水平、空腹血糖、胰岛素,以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1R)<2.14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MR组)共32例,HOMA-IR≥2.14为胰岛素抵抗组(IR组)22例.进行组间比较分析AMH水平与HOMA-IR的关系.结果:NIR组患者与IR组患者的血清AM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H与HOMA-IR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PCOS患者的血清AMH与胰岛素抵抗水平无相关关系.

    作者:余莎;刘明铭;关嵩青;邓娟红;王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09年至2015年鹤山市双合镇双合卫生院收治的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手部骨折患者15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观察组利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1年,对照组利用交叉克氏针治疗,术后随访术后2个月~1年,及时记录感染、骨不连、关节僵硬等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并发症发生率2%(骨愈合时间长、骨不连1%,感染症状1%),治疗的TAFS评分优良率91%,对照组有效率为71%,并发症及感染发生率28%(骨愈合时间长、骨不连17%,感染症状11%),治疗的TAFS评分优良率55%,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效果较好.

    作者:王新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自体髂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72例,按照就诊序列的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髂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范围、三角肌肌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和术后6个月、对照组术后12个月和术后6个月比较,前者均较后者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较对照组(22.22%]显著降低(P<0.05].结论:自体髂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肩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梅平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